刚刚开幕的这个大会,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当清风吹黄银杏梧桐,梦里的水乡乌镇,再次迎来一场举世瞩目的盛会。
前不久,以“创造互信共治的数字世界——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如约而至,习主席发来贺信,来自世界各地的宾客再次聚首,“水乡论剑”、共商“网”事。
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马云曾感叹:在乌镇这样的古镇讨论影响人类互联网发展的文明显得尤为重要。他回忆,20多年前他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不敢相信未来“互联网将影响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同他一样,很多人没有想到,初衷只是为了解决计算机之间数据通讯的这个发明,将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而全面,甚至是颠覆性的变化,更是改变着整个历史的发展轨迹,带着人类文明狂飙似地奔向未来。
“整个社会构建的基本要素将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物质性的世界突然向虚拟性转变,通过电子流的方式,知识、信息及商品的制造和销售将可能实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生存方式。”1994年,被誉为互联网启蒙读物的《数字化生存》在美国问世,作者尼葛洛庞帝教授提出的论断已被验证。
经过40多年的时间,从最初几台仅能传输数KB字节的电脑互联,到如今无论是使用量级,亦或是运算量级都用“千万”乃至“亿”计算的“庞然大物”。数据显示,全球网民人数已达41.57亿人,全球76亿人口中的三分之二拥有手机,互联网普及率达54.4%。接收的新闻资讯超过90%来自于网络;70%的新技术依托互联网或为其衍生品……
“‘网’罗天下,无所不包”,用这句话来形容当今世界与互联网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了。
时光回溯到1987年,中国第一封跨国电子邮件从北京发至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KIT)的一部电脑上,信的内容是分别用英文和德文写着“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中国开始伸出双手接触网络。
当新一波创新浪潮席卷世界时,中国也把他的双脚踏进了这条联通世界的河流。1994年4月20日,中国实现与国际互联网的第一条TCP/IP全功能链接,成为了互联网“大家庭”的第77个成员。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接入互联网无疑是当代中国的关键一步,这一步也与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同步。曾经在工业革命中错失良机的中华民族,把握住了这一次“换道超车”的良机,用中国智慧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让世界见证了互联网上的中国力量。
短短23年,从一条网速仅有每秒64千比特的网线出发,中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2017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2.9%……
有人说:如今我们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不带钥匙,但是不能不带手机。一部智能手机几乎可以解决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而把我们与这一切链接在一起的,是互联网无处不在的触角。
在这样的触角之下,在这个网络几乎和水电一样普及的年代,很难说哪个人、哪座军营会与网络绝缘。1998年,《解放军报》刊发了一则消息:海军建成我军第一个政治工作信息网。此后,全军军事训练信息网、全军宣传文化信息网和全军信息网相继发布,构成了与互联网物理隔离的军队内部网。
实际上,从内网开始并不奇怪。世界互联网出现之时,也只是在美军APPA制定的协定下,为军事信息传输而设计的小规模交互平台。
如今,当歼-10B推力矢量验证机在珠海上空震撼亮相时,无数网友都能同步在各个平台观看讨论;火热的训练场景、先进的武器装备、官兵们精彩的生活在抖音、快手纷纷呈现;头条、微信、微博上,各种军事信息吸引着网友的目光……当我们开始拥抱网络,网络也带给我们十足的惊喜。
其实,这种惊喜来得并不容易。在军营管理和网络开放的命题面前,有不少人仍然在纠结、在犹豫,将其简单地对立。如同当年收音机等新鲜事物初遇军营,面对官兵的呼声期盼,很多人选择了回避和封堵。
拒绝网络就是拒绝时代,脱离网络就会脱离官兵。其实,如果我们放开思维理念的闸门,它非但不是想象中的“洪水猛兽”,还会在部队教育管理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如同某部“红蓝融合”,为生命线加装数据链;某集团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考试测评等工作都进入了APP,开启了掌上时代;陆军某师利用新媒体征集官兵故事,开展“众筹”式教育成为时尚……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主席提出要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开展工作。顺应军营管理的特殊要求,结合实际做好各种预想预防,在过程中实时监控全程把握尺度,这是对待网络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对运用互联网等创新手段的能力自信。
过关不能避关,过关才能驭关。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目标,我们坚信:未来战场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互联网+”的军队!
点击查看专题:“红蓝融合”打造传统+互联网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