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300多座烈士碑和它们的“守望者”

2019年04月04日 18:31:1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长春4月4日电题:300多座烈士碑和它们的“守望者”

    新华社记者褚晓亮、赵丹丹、许畅

    “山山金达莱,村村烈士碑。”30多年前,诗人贺敬之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挥毫题写了这样的诗句,描述了延边作为革命老区尊崇先烈的传统。

    清明时节,记者走进延边,寻访遍布乡间的一座座烈士碑。先烈们的感人故事在这片热土上流传,革命先烈的精神长河在新时代奔腾不息。

    这里,几乎村村都有烈士碑

    爬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三合镇的一处陡坡,一座高大的烈士碑映入眼帘,巍峨而庄重。88岁的朝鲜族老人李银基每年清明时节都要带人来扫墓,近60年来,几乎没有间断过。

    “别看我们三合镇只有3个村,却有十几个这样的烈士碑。”三合镇党委副书记曹树宽告诉记者。

    驱车在延边各县市,公路两边,不时就会有烈士碑映入眼帘,有的处于山间,有的立于田野。走上前去,每个烈士碑都刻有烈士的姓名,少则一两人,多则几十人、上百人。

    为烈士立碑,在延边有着光荣的传统。作为东北著名的抗日根据地,延边较早地开展了抗日斗争。据统计,延边全州有各个时期的烈士17000多人。

    提起延边的烈士碑,在老辈人的记忆里,村民自发为烈士立的碑多得数不胜数,许多村子还有好几个烈士碑,延边全州有上千个烈士碑,而且每座烈士碑都有人在守望。

    延边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局长刘逢密告诉记者:“为了便于管理,加之村与村合并,很多烈士碑进行了整合修补。2012年开始大修缮后,统计进来的烈士碑共有343个。”

    这里,他们为烈士碑甘当“守望者”

    烈士碑是对逝者的怀念,也是对生者的考验。刘逢密说:“我们建起县乡村三级管理模式,层层落实到责任人,政府和社会形成合力,确保做到村村有人管,碑碑有人护。”

    在延边人心中,烈士碑是神圣的所在。对烈士碑的敬畏形成一种区域文化:放牧的人要绕着烈士碑走,生怕牲畜粪便弄脏这片净土;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熟稔瞻仰烈士碑的礼仪;烈士碑如有小的破损,村民会争着去修复……

    在三合镇三合村,还流传着这样一段佳话:为英雄扫墓近60年的李银基老人,在烈士碑大修的时候,坚持要将烈士碑往西侧移,扩大东边的空地,为的是让这里能照进更多的阳光。

    问起李银基的初衷,他只简单地回答:“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的幸福,活着的人要多来看看,让他们别太孤单。”

    这样朴素的信念,融入众多延边人的血液中,让他们自觉加入烈士碑“守望者”的行列。

    汪清县70多岁的老党员金春燮在10多年时间里,自筹和协调政府部门投入1300余万元,建起了89座烈士碑,他的故事在全国广为流传,金春燮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珲春市退伍老兵刘国信,自愿成为“守墓人”,40多年来坚持守护着一座安葬了13位抗日英烈的墓园,每天对墓园进行巡护、清扫,陪伴着长眠于此的英烈们……

    一个个“守望者”的加入,汇成一股强大的力量,为英雄们撑起一片守护的天空。

    这里,他们在传唱着英雄的故事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在延边,“守望者”们同时也是“传唱者”,他们搜集整理着英雄的事迹,传承着先烈们的精神。

    63岁的三合村村民金春吉曾在三合村清泉小学读书。他清楚地记得,小学一年级时,年仅35岁的李银基到学校给大家讲革命先烈的故事。从那时起,每年清明节,金春吉都会跟着李银基去给烈士扫墓。今年清明节前,金春吉正式成为李银基的接班人。

    告慰死去的先烈,也应该让身边的英雄得到更多的爱戴。凭着这样一个念头,67岁的延吉市市民徐淑子在延吉发起了“老兵之家”民间组织。17年来,她和伙伴们收集整理英雄事迹,并到各处展示、宣讲。她还自发寻找健在的参战老兵,建立档案、走访慰问,7年间总共找到老兵280多名。

    徐淑子几乎将全部积蓄和精力投入到“老兵之家”,为的就是让后人记住英雄的故事,也让老兵们知道,今天的后人没有忘记他们。

    金春燮也在执着挖掘抗战精神,他寻访全国10多个省市,编纂了40多本、100多万字的抗联书籍资料,还建设教育基地、宣传抗战精神。

    寻访在延边大地上,一座座有形的烈士纪念碑让人肃然起敬,一座座无形的纪念碑矗立在人们心头,那是继承先烈遗志、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念。

【纠错】 [责任编辑: 丁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100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