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大山为证,此生只愿护长剑

2019年04月17日 19:43:18 来源: 解放军报

    原标题:坚守巍巍青山,守护大国重器,火箭军某团高级工程师钟光森矢志导弹事业——大山为证,此生只愿护长剑

    主人公心语:待到惊雷响起时,又悄然转身而去,继续回到洞库,我愿做这样的奉献者。

    ——钟光森

    在茫茫大山深处,有一座神秘的“地下龙宫”,那里阳光不至,氧气稀缺。在战略导弹方阵,有一群“长剑卫士”,他们常年蛰伏深山,以洞库为家,以导弹为伴,甘守寂寞,甘愿奉献。

    火箭军某团高级工程师钟光森就是其中一员。

    人无脊梁不立,国无重器不硬。“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说得上话、说了硬气的国之重器。”1995年6月,“立志做钱学森式干部”的钟光森,从原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导弹专业毕业,主动申请到大山里的导弹阵地。

    从营区到阵地,蜿蜒数十公里山路,从阵地到洞库,上下千余级台阶,钟光森一走就是24载。在该团官兵眼里,他是当之无愧的“团宝”,洞库风水电、温湿度调控,他往往能“一口清”,导弹有个“头疼脑热”,他能手到病除。

    到部队当年,钟光森一口气啃下导弹管理维修、导弹武器检测等20余本专业书籍,记录了30余万字学习笔记,成为团导弹专业技术尖子。第三年,团党委就对钟光森委以重任,让他参与某型导弹安全保护装置研制。钟光森创新性提出设计方案,成功研制出某导弹检测安全防护设备,大大提高了导弹操作的安全性能。次年,该项目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守护大国重器,就要有为国担当的魄力,危难关头站得出来,关键时刻顶得上去。”钟光森时常告诫自己。一级军士长帖红军清楚记得,在一次导弹连续检测时,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钟光森主动请缨,果断采取逆向思维倒推操作流程,通过大量实验论证研究,一举解决困扰部队多年的技术难题。该成果再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导弹检测护理是幕后工作,人们看到的是壮观震撼的导弹发射,看不到的是为护理导弹而默默奉献者,只有我们交出了‘安全弹’‘放心弹’,才有亮剑沙场的‘争气弹’‘威风弹’。”钟光森多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为的就是一旦祖国需要,必将剑指苍穹,呼啸蓝天。

    有一次执行实弹发射任务,某导弹旅正等着团里提供导弹。然而在检测时,某信号器参数始终检测不合格。发射在即,大家纷纷提议:放弃测试,启用备份。

    “哪有轻言放弃的道理?!”钟光森不死心,反复进行模拟操作,仔细复盘每一个环节,终于排除症结,按时交付导弹,准时发射。

    学术与技术上的精通精湛,钟光森渐渐在导弹检测领域立起了权威。2004年,钟光森任团副总工程师,牵头制订《某型导弹操作规程》等数十本“专业秘籍”。2008年任团总工程师,带领团队完成近10次实弹发射及20余次导弹检测任务。

    “什么叫爱国?就是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不论身处什么岗位,都能竭尽全力。”2017年,部队改革调整,钟光森二话不说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由总工程师转任技术岗位。

    变的是职务,不变的是对导弹事业的挚爱。24年来,凭借爱导弹善钻研的工作态度,钟光森先后主导完成6项“三小”革新成果、3项科研革新成果,均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荣立二等功1次,被原第二炮兵评为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全军作战部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

    长剑不语,青山为证。巍峨挺拔的大山依然伫立,双鬓染霜的钟光森依然坚守在导弹阵地,续写与导弹事业的不解情缘。(宁梓辰、宋海军)

【纠错】 [责任编辑: 蔡琳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111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