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锐读丨武器暴露越早“寿命”越短

2019年04月26日 16:51:37 来源: 解放军报

    战争史上,常有秘密武器与非秘密武器之说。所谓秘密武器,就是战前秘而不宣,战中突然使用,对敌极具震慑,于我突收奇效。很多武器装备一旦失去了新奇、突然这一隐秘特性,就会失去应有的威力。

    决胜利器,不可示人;示之于人,更易受制于人。正是基于血淋淋的历史教训,世界各国对核心武器装备无不采取严密的信息保护,从立项、研制、试验到装备部队等一系列程序都秘密进行,技战术性能和作战效能等一系列指标都严格保密。如果让新式武器未用而先为人所知,其后果一定是未战而先衰。武器装备被对手了解得越多,它的能量就越小;暴露得越早,它的“寿命”就越短。

    古人云:“兵机皆贵密”。但事实上,武器装备的失泄密问题仍屡见不鲜,围绕武器装备性能保密与窃密的斗争从来没有间断过。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二战时盟军破译了纳粹德国的超级密码机,为了打消对手的泄密顾虑,面对希特勒试探性发动的大规模突袭,丘吉尔忍痛牺牲一座城市——考文垂,以惨痛的代价掩护宝贵的情报来源,使德军许多重大行动对盟军不再有秘密可言。

    作为武器装备研发的策源地,军工企业在保守武器装备秘密方面干系重大。军工人,一方面姓“军”,掌握着“枪杆子”的技战术性能参数,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的最高机密,历来是敌特分子重点窥伺的对象;另一方面又属“民”,与社会各类人员接触频繁,极易成为敌特分子诱骗攻破的关口。历史和现实中的不少失泄密事件,都发生在军工领域。

    面对看不见硝烟的战场,军工人必须明白,一个数字、一页稿纸、一份文电,都可能是敌特分子渴求的信息;一个标识、一种型号、一套设备,都可能是敌特分子追踪的目标;一次触网、一幅照片、一段视频,都可能是敌特分子探寻的谜底。要知道,你的无知或大意,很可能将国家机密拱手相让;你的松懈或侥幸,很可能让国家巨大的投入、辛勤的汗水付之东流。

    凡事不密则害成。守不住国之重器的机密,就等于在战场上给对手增加了胜战的砝码。为此,军工人必须强化保密意识,不仅要在电脑上设置密码,更要在大脑里加装“安全锁”;不仅要及时刷新防范知识,更要注重提升防范能力,防止武器装备的失泄密事件发生。(张西成)

【纠错】 [责任编辑: 张骄瀛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461210119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