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连日冲突致死逾百人,伊拉克怎么又乱了
2019-10-10 11:38:05 来源: 解放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反恐将领被解职成为大规模抗议示威导火索,经济凋敝是动荡深层诱因

    连日冲突致死逾百人,伊拉克怎么又乱了

    最近几天,伊拉克这个饱受战乱、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中东国家,再次成为外界关注的重点。从10月1日起,伊拉克多地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已造成逾百人死亡、数千人受伤。有评论称,这是自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被宣布击败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面临的最大挑战。

    舆论质疑,平静许久的伊拉克为何又乱了?美国16年前发动伊拉克战争时信誓旦旦要打造的中东“民主样板”为何至今没有出现?当地民众何时才能摆脱无休无止的动荡和危机?

    三届政府未满足民生诉求

    伊拉克本是一个石油储量丰富、工业化程度“领跑”阿拉伯世界的富裕国家。然而,最近10余年里,连绵不绝的战火让这个国家屡屡陷入混乱。路透社称,2003年至2017年,伊拉克先后经历了美军入侵、内部战乱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占领。自2017年“伊斯兰国”被宣称击败以来,其国内局势貌似进入相对平稳阶段。但是,好景不长。

    自本月1日起,巴格达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示威者与防暴警察发生冲突,并试图冲击主要政府机构及当地电视台,甚至还一度封锁通往巴格达机场的主要入口。几天之内,示威抗议活动迅速蔓延至济加尔、瓦西特、穆萨纳、纳杰夫和巴士拉等中部和南部省份,多省政府大楼遭示威者围堵。据伊拉克内政部的数据,截至7日,示威抗议活动引发的暴力冲突导致104人死亡、6107人受伤。

    如此混乱的局面让国际舆论备感惊讶。“伊拉克人已经受够了。”美国《纽约时报》称。舆论普遍认为,本轮示威主要有几根导火索:

    其一,在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16年后,伊拉克民生凋敝、基础设施重建滞后、公共服务稀缺、失业率居高不下。其二,政府治理不善、打击腐败不力,引发民众强烈不满。其三,伊拉克反恐部队负责人、领导打击“伊斯兰国”的功勋将领萨阿迪9月末被免职,激怒了许多伊拉克人。

    分析人士认为,什叶派将领被解职充其量只是一根导火索,民众对自美国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一系列民生问题得不到改善感到不满,才是最主要的根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孙德刚指出,内生性原因在本轮示威中占据主导地位。从马利基到阿巴迪再到阿卜杜勒—迈赫迪,伊拉克政府换了三届仍在“空转”,无法满足民众基本诉求。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李伟建则指出,除经济问题外,伊拉克抗议背后还掺杂着宗教、外部势力等各种因素,不能孤立地归结为一个原因。这与2011年西亚北非政治动荡的情况类似,突尼斯小贩自杀只是大规模抗议的由头。

    另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表面上看,生活条件恶化、政府腐败和缺乏工作机会是此次抗议活动的导火索。但一部分示威者将矛头指向伊朗,也让伊拉克一些武装派别领导人怀疑,此次示威活动与美国存在联系。自今年5月华盛顿和德黑兰之间的紧张局势升级以来,伊拉克已变成两国之间的角斗场。

    祭出一揽子改革方案

    半岛电视台称,本轮抗议示威将阿卜杜勒—迈赫迪推向危险境地。什叶派领袖已提出要求政府下台、重新大选的口号。

    危急关头,阿卜杜勒—迈赫迪怎么办?有评论称,伊拉克政府正在调整“灭火”措施,一方面,解除了此前实施的宵禁政策,与有影响力的宗教和部落领袖展开对话,寻求解决危机的办法;另一方面,已批准一揽子改革方案,包括向穷人发放津贴、为年轻人提供培训和贷款等。

    不过,阿卜杜勒—迈赫迪在电视讲话中承认,伊拉克政府没有解决经济问题的“神奇药方”。对此,一些抗议者认为,阿卜杜勒—迈赫迪关于改革和增加就业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他们要求整个政府下台。

    《纽约时报》指出,阿卜杜勒—迈赫迪是一位独立、温和、老练的什叶派政治家,曾任财政部长和副总统,本有机会带领伊拉克走出危机。自2018年10月上任后,他改善了与逊尼派和库尔德人的关系,为伊拉克赢得了一些社会和平,但还是没能摘除伊拉克经济的“定时炸弹”。伊拉克有3000多万人口,预计10年内将达到5000万。60%以上的伊拉克人不满24岁,每年需要70万个工作岗位。根据IMF数据,伊拉克经济在2018年萎缩了0.6%。

    《华尔街日报》指出,伊拉克之所以错失经济机会,是因为70%的财政预算都用于支付公务员工资,教育、基建和卫生部门仅获得约8%的预算。世界银行估计,伊拉克每名公务员每天的生产能力只有令人尴尬的17分钟。

    大西洋理事会网站称,伊拉克政府不太可能在短期内扭转伊拉克的经济,这不能怪总理,因为单靠更换总理、更迭政府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整理一个错综复杂的腐败和利益网络,需要政府和全社会的广泛合作。

    另有观点认为,政府已作出有诚意的让步,民众应该理性回应。如果贸然推翻政府,只会带来危险的政治不确定性。如果伊拉克政府失去对首都的控制,与伊朗联系紧密的武装力量可能会采取类似于2014年胡塞武装夺取也门首都的方式来控制巴格达。

    孙德刚指出,一些抗议者提出的政府换届只是换汤不换药。伊拉克的经济难题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公务员队伍腐败是一方面原因;近些年来的反恐战争也让政府投入大量成本;再加上伊拉克经济“造血”能力不足,石油收入占到政府收入的85%左右,工业化程度低,近年来低迷的油价也让伊拉克遭受损失;欧美等外部势力援助的减少同样不容忽视。

    李伟建指出,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再到反恐战争,伊拉克经济发展的破坏性因素一直大于积极因素,积累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再加上缺乏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经济重建谈何容易。从长远看,伊拉克经济建设还是需要吸引外资,单靠其自身力量很难扭转困局。

    美国为伊拉克留下“后遗症”

    如何拯救伊拉克?《纽约时报》指出,这个问题摆在伊拉克面前,也摆在美国和国际社会面前。

    有评论称,对美国来说,残酷的事实是,巴格达过于依赖德黑兰,伊拉克与伊朗的年度贸易额为120亿美元,而美国对伊拉克的出口额仅为13亿美元。如果没有伊朗的天然气和其他满足其日常需求的产品,巴格达就无法生存。因此,华盛顿可以通过促使巴格达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牢固的关系,来帮助其减少对伊朗的依赖。比如推动海湾国家与其讨论共享能源网、连接新管道等。

    大西洋理事会网站认为,伊拉克政府需要国际社会的支持,但美国需要谨慎,伊拉克人早已厌倦外部干涉。最近一项伊拉克民意调查显示,美国的支持率仅为22%,53%的人认为2003年入侵伊拉克的目的是“占领伊拉克并掠夺其财富”。

    李伟建指出,近三四十年里,美国几次干预伊拉克,伊拉克民众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他们已经明显感到,美国打着“帮助伊拉克”的旗号进入,并没有投资建设什么基础设施,只留下了恐袭、冲突、失业、贫困等等“后遗症”。孙德刚也认为,大部分伊拉克民众对美国感到仇恨和失望,因为伊拉克战争16年后,美国所承诺的民主、自由和繁荣仍是泡影。

    外界希望,当前伊拉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能够缓解紧张局势。李伟建认为,在政府的种种努力下,对立局面有望得到控制、慢慢平息,但从长远看,只要经济和民生问题没能得到解决,新的示威抗议还会周而复始地出现。

    “从西亚到北非,从伊朗到苏丹到阿尔及利亚,近段时间各种暴恐事件和抗议活动屡见不鲜。”孙德刚指出,根本原因还是未能实现工业化发展、年轻人没有就业机会。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国家的乱象带有一定的常态性。(安峥)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一叶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成都:7只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成都:7只新生大熊猫齐亮相
宁夏石嘴山:“塞上江南”现花海
宁夏石嘴山:“塞上江南”现花海
所罗门群岛风光
所罗门群岛风光
南宁:华美夜色扮靓东博会
南宁:华美夜色扮靓东博会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30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