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 15 15:54:13
来源:中国航空报

美国在俄乌战场试验人工智能工具将新质战斗力引入战场

字体:

  据《纽约时报》4月23日报道,美国军方开发的一个大规模实验性人工智能项目——“马文项目”在俄乌冲突中取得一定成果,其幕后推手正努力将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作为新质战斗力引入战场。

  “马文项目”(Project Maven)始于2017年,是美国国防部将仍处于起步阶段的人工智能应用于战场的主要工作之一,它为用算法代替士兵和指挥官做出决策开辟了路径。

  如今,“马文项目”在战争中的作用已不仅限于目标识别。从目标识别到部队调动,人工智能正在改变战争规则。

  当下仍在继续的俄乌冲突为测试该系统如何在两军常规地面战中发挥作用提供了绝佳机会。从卫星照片到俄罗斯士兵的社交软件Instagram,各种来源的海量数据都被输入了“马文项目”,其数量远远超过了人类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分类和验证的能力。

  一直担负“马文项目”试验工作的第18空降军指挥官克里斯托弗·多纳休(Christopher T. Donahue)中将对《纽约时报》表示:“俄乌战场成了我们的实验室”。

  “马文项目”当前的目标之一是开发自动目标探测技术,然后将其与无人机技术相结合。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成群的自主攻击无人机,只需人类操作员的极少操作,就能寻找并摧毁敌方目标。

  这项技术正在不断迭代,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据彭博社报道,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成像数据时,士兵对坦克的正确识别率为84%,而“马文项目”人工智能的识别率接近60%,在雪地条件下,这一数字骤降至30%。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这项技术已经用于实践,乌克兰正在使用一个“不依赖最敏感的美国情报或先进系统输入”的“马文项目”版本。在美国提供“马文项目”的基础上,乌克兰一直在为其部分攻击型无人机配备人工智能瞄准功能,据报道,这些无人机已被用于乌克兰正在进行的针对俄罗斯能源行业的行动。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乌克兰越来越频繁地使用远程无人机袭击俄罗斯炼油厂和其他工业设施。其中一些无人机已开始使用简单版人工智能,帮助无人机精确瞄准目标并防止干扰。据报道,到4月底为止,袭击总共破坏了俄罗斯12%~14%的炼油能力。

  乌克兰无人机使用的人工智能,可以在干扰下实现精确定位,能够以数米的精度打击目标。每架无人机都有一个终端计算机,上面有卫星和地形数据,即使是这种被称为“机器视觉”的最基本的人工智能,也能让无人机在战场上使用之前,通过编程绘制飞行路径上的地形图,这意味着无人机不需要与卫星联系。

  《纽约时报》称,虽然有关乌克兰的“马文项目”更多具体细节尚未公开,但它已帮助乌克兰军队锁定了许多目标,更重要的是,它为美国提供了有关人工智能弱点和需要改进之处的经验教训。

  初创数据公司Palantir是“马文项目”中的关键角色之一,该公司专门从事海量数据集的整理和可视化工作。收集俄罗斯军队情报的中心位于中欧的一个美军基地内,对外暂命名为“坑”。该中心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严禁外人进入。

  “马文项目”始于2017年,在同年底,美国军方先与谷歌公司秘密签订了开发合同。但在2018年初,该项目被谷歌公司员工爆出并受到抵制该项目,谷歌最终放弃该项目并由数据分析公司Palantir接手。其最初目标是应用现有的商业计算机视觉技术自动识别无人机镜头中的物体。

  早期测试表明,现有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面临许多障碍。数据不可靠、图像质量差、在老式军用硬件上运行缓慢。因此,该项目获得了科技界和国防部门的支持,并超越了最初目标定位,成为一个整合多种数据流的平台。

  在美国军方和Palantir公司的努力下,“马文项目”逐渐成型,第18空降军(下辖第3步兵师、第10山地师、第82空降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作为参与项目的一个重要试验单位,他们提供的反馈使“马文项目”的开发人员能够通过多次迭代来完善系统。

  2020年,在北卡罗来纳州自由堡的一次演习中,参试单位成功让一套人工智能系统精确定位并摧毁一个目标。演习中,人工智能识别出一辆退役坦克,经操作人员批准后。它将坐标发送到火箭发射器上,让这辆坦克葬身火海。

  人工智能在美军中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冷战时期,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商业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带来了深度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方面的突破,为军方创造了一个可利用的技术库。

  美军高级官员认识到,美国无法迅速发展军事人工智能并与别的国家拉开代差,这让他们产生了赶超私营部门的紧迫感。2000年代中期,人工智能的最前沿是商业领域,其创新最终导致了我们今天看到的ChatGPT和Gemini等人工智能工具。

  人工智能的潜力令军事领导人着迷。他们设想,在战场上信息收集、处理和行动的速度将超过人类的能力。对于掌握了这一技术的一方来说,陆海空三军的主导地位都可以实现。在美国国会的监督下,美国国防部已经申请了数十亿美元用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军事活动。在2024年的预算报告中,五角大楼为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申请了超过30亿美元的资金,美国还在联合国提出,人类对自主武器的最终控制权可能是可选的。这些努力让“马文项目”实现了从开发计划到五角大楼正式在案计划的重要转变,这意味着获得了长期支持和大量资金。

  彭博社在一篇题为《人工智能战争已经来临》的报道中强调了正在发生的根本性转变。美国军方正在积极使用机器学习算法来识别目标并加速军事行动。

  而“马文项目”是美国人工智能军事工作的中心。这项计划利用机器学习来识别人员和装备,简化了曾经由人类分析师辛苦完成的流程。智能系统将各种数据源——卫星图像、地理定位数据和通信截获数据——融合到一个统一的战场分析界面中。

  该系统最初是为训练演习而设计的,现在计算机视觉算法已被积极用于世界主要冲突地区——扫描目标并为打击决策提供信息。除美国外,以色列也在近期巴以冲突中选择作战目标时使用了人工智能技术。

  现在的“马文项目”在战争中的作用已不仅限于目标识别。它通过分析大量数据来识别部队动向和潜在威胁,从而实现战斗空间感知。此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复杂的数据集来预测供应需求和优化部队部署,从而帮助后勤和规划工作。然而,人工智能的进一步集成带来了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信任和透明度、数据操纵、黑客攻击漏洞和道德困境等。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人工智能仍将通过提高精确度来重塑战争,它使无人蜂群和系统自主成为可能。

  虽然人工智能在今天的场景中并非万无一失,但它与战争的融合似乎不可逆转。指挥官必须仔细权衡其优势与战场失败的风险。

  现代战场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将在未来的战场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拭目以待。(高飞)

【纠错】 【责任编辑:王金志 】
阅读下一篇: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6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