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 时政 | 地方 | 法治 | 悦读 | 副刊 | 国际 | 港澳 | 财经 | 体育 | 科技 | 图片 | 论坛 | 视频 | 微博 | ENGLISH
 
  李崇银:花甲之年入伍献身国防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是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称号,作为各自领域的资深专家和意见领袖的他们,也是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的领军人物。新华网和新华社军分社联合推出“两院院士谈强军”系列访谈。本期节目邀请到的嘉宾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  
李崇银
李崇银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专家。四川达州人。
分享到:
 
 
谈强军
  专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崇银:自主创新打造军事强国
强军梦是国家的梦、军队的梦,也是每个官兵的梦。由新华网和新华社军分社联合推出的两院院士强军梦系列访谈,将邀请众多院士谈强军,由院士个人成长经历为主线,畅谈国家和军队的变迁。本期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专家李崇银走进访谈间。[详细]
  军事气象专家:气象对现代战争影响不是减弱而是增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气象对于现代战争的影响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突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气象对军事和战争的影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的起源。“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就恰巧发生了一场大雾。”李崇银说,“正是由于黄帝使用指南车,在雾中战胜了蚩尤。如果没有大雾,可能中华民族的历史就会发生根本的变化。”[详细]
  李崇银院士:我军军事气象研究取得长足进步
自我军军事气象研究开展以来,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硬件设施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说。“过去很多研究我们都受到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制约。”李崇银说,上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就曾经做过一个世界上最早的数字模式预报气候的项目,但也由于当时缺乏高性能计算机,发展很慢。[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临近空间保护迫在眉睫
“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军近几年一直在大力研发临近空间武器。”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的临近空间研究较为落后,临近空间保护迫在眉睫。临近空间(Near Space)是目前军事界对海拔20千米至110千米空间范围的一个通用性称谓,又称“空天过渡区”“横断区”“亚太空”“超高空”“近空间”及“亚轨道”等。[详细]
  军事气象专家:中国急需加强远海水文资料积累
“目前,中国的海洋水文资料,尤其是远海水文资料相对来说仍然有所欠缺,急需加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说。李崇银是在参加大兴访谈栏目《两院院士谈强军》作上述表述的。该栏目由新华社解放军分社和新华网联合制作,旨在结合院士个人专业视角,围绕当前重大军事行动和社会热点话题,深入探讨国防和军队建设历史变迁和最新发展。[详细]
  中国科学院院士揭秘美军气象武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专家、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李崇银在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尽管有种种限制,但美军一直都在秘密研制气象武器。李崇银说,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一直在研究试图改变飓风的活动,以期减少飓风带来的损失或创造有利于自己军事行动的气象条件。“但从媒体的公开报道上来看,收效甚微。”[详细]
 
   
 
图片报道
   
 
往期回顾
   
 
未来战争中的十大气象武器
   
 
天气改变历史进程的十大事件
 
 
总策划: 刘声东 田舒斌
监制: 白林 曹智
编委: 曹国强 魏紫川 白林 罗毅 曹智 栾建强
主编: 杨新华 张宝印 汪东 袁韵 孙彦新
编辑制作: 杨雷 郑文浩 李非 高军 朱鹏 刘灵 王瑶 石乐乐 穆问春
新华网原创内容,欢迎转载或报道。 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