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之力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资金活水如何精准滴灌助企“解渴”?-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2 05/18 14:28:01
来源:新华网

以金融之力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资金活水如何精准滴灌助企“解渴”?

字体:

新华网北京5月18日电 题:以金融之力保市场主体“青山常在”——资金活水如何精准滴灌助企“解渴”?

新华网 李函林

金融棋活,全盘皆活。从中央到地方,从监管部门到金融机构,都在努力把呵护市场主体的“千方百计”做实做细做好。

记者走访多家金融机构发现,对特困行业实行阶段性缓缴养老保险费、发布23条金融支持举措、科技创新再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措施正迅速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加速落地。金融之力正成为畅通经济“毛细血管”的重要支撑,保障市场主体“青山常在”。

着眼“快”字:小微企业支持资金“立等可取”

超1.5亿户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的基石。市场主体越有活力,经济“肌体”才会越健康。

疫情冲击下,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面临的困难加剧。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下滑,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等指数均在景气临界值100以下。

面对压力,金融机构怎么办?要聚焦市场主体的“急难愁盼”。

5月17日,在上证数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团队保障交易平稳运行。(新华社发)

“疫情发生以来,企业下游账期延长,资金周转紧张。”从事口罩、防护服等货物运输的小微企业、上海亮延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罗骁说,“短短10分钟,从线上审批到线上放款,我们收到了88万元信用贷款,缓解了燃眉之急。”

物流通则循环畅,保畅通就是稳经济。稳定的资金流是助力物流企业正常运转的“血液”。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林小锋说:“在得知该企业的困难后,我们根据小微企业特点优化审批授权、精简业务环节,为其办理普惠法人贷款业务。中信上海分行及时创新线上信贷产品,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物流行业提供专属贷款支持,全流程无人工干预,首贷户占比超50%。”

助企纾困的“真金白银”到位早一点,企业的生机与活力就多一分。上海市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自3月到5月8日来,上海各金融机构向731家抗疫物资保供企业、物流企业发放贷款335亿元。

今年以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在总量上做“加法”。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1-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8.9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

同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还在价格上做“减法”。在货币政策精准发力下,央行引导市场利率不断下行,带动1-4月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5个百分点至4.39%,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

“存款利率下行,银行负债成本将有所降低,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利差基本稳定,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加大信贷投放、向实体经济让利的意愿和能力。”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董希淼说。

“加”与“减”之间,显示出今年以来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断上升,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锚定“准”字:聚焦痛点难点助企纾困

为解当前一些市场主体成本压力加大、经营困难加剧的“燃眉之急”,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无缝续贷,以精准“滴灌”方式为企业纾困。

“受疫情影响,运费、仓储费成本增加等不确定因素增加,货物无法及时运出,货款也收不回来。”一筹莫展的吴炳山是北京新发地市场蔬菜销售大户,对于首都人民的“菜篮子”保供起到重要作用。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外的便民超市,工作人员在整理货架上的蔬菜。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资金缺口成为摆在吴炳山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来有一笔余额为200万元的小微信用贷款,原本应于5月8日还款,但因为疫情原因还款出现困难”,吴炳山说,“建行北京分行在了解到困难后,立即帮我申请无还本续贷业务,解决资金近期周转难题。”

金融机构聚焦企业融资难题发力。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6703亿元和授信户数5039万户,分别同比增长24.6%和42.9%,小微企业贷款需求进一步释放。

专家表示,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牵涉面广,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既要注重普惠性,更要靶向施策、精准发力,让政策真正“雪中送炭”、落地见效。

中国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说:“银保监会引导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对餐饮住宿、零售、旅游文化、交通运输等受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在市场化原则下,主动做好贷款授信、保险理赔等服务,加大对困难行业的金融资源倾斜力度”。

想方设法为抗疫前行的企业减轻包袱,让它们轻装上阵,金融机构快速行动、精准发力,“量身定制”推出了多种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

“在原先骑手保险的基础上,我们为上海地区外卖小哥免费扩展累计保额达百万元的新冠保障责任,使民生物资需求保障有了更稳定的依托。”“饿了么”平台骑手保险供应商、中国太保产险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助理金晶说。

“我们研发了‘旅游服务质量保证保险’,旅行社仅需缴纳小额保险费用,就能通过保险公司分担旅行社质量保证履约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进而保障旅游市场主体的稳健经营。”中国人寿财险信用保证保险部副总经理穆朝晖说。

在银行业扛起服务实体经济的责任之时,保险业发挥“减震器”和“稳定器”的作用,为企业因疫情停工停产原因造成的财产损失、营业中断造成的利润损失等精准提供保险保障。

抓好“智”字:打造线上融资快速通道

金融助企纾困政策要更快直达市场主体,需要依靠金融机构创新线上信贷产品、畅通“非接触式”贷款新通道。这也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线上线下联动服务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最近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大,对我们出口型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疫情期间对于时效性要求高的远期结售汇尤其不便。”浙江明磊锂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翁磊说,以前企业办理远期结售汇不但需要提交纸质业务申请书,还需通过电话反复确认报价。

4月26日,江苏省海安市一家银行的工作人员清点美元现钞。(新华社发)

“通过线上汇率产品实时掌握外汇行情,自主在线办理业务,实时或挂单锁定目标汇率。”翁磊说,“目前我们已通过交行线上办理了10笔远期结汇业务,合计金额1000万美元,进而确定未来汇兑成本。”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原晓惠说:“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短小频急’的特点,疫情影响下,很多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流动性紧张等问题,融资需求的及时性要求更高。银行通过线上化全流程服务,可方便小微企业足不出户、安全便捷办理业务。”

一方面银行加速以智能化服务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多元化的资金需求也对银行下一步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随着线上小微融资模式业务的深入推进,银行将会面临客户需求识别难、贷后管理难等问题。为确保线上信贷业务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平稳健康发展,金融机构正着力加大金融科技应用水平、优化银行内部数据治理、加强线上审批与线下评估相结合。

董希淼建议,金融机构应在坚持商业可持续和风险总体可控的情况下,适当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适度调整信贷制度与流程,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需求,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减费让利、纾困解难力度。

从“金融23条”提出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到央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从加大对物流通畅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金融支持,到科技创新再贷款等措施迅速出台……一系列有温度、有力度的金融支持政策“组合拳”持续加码、靠前发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应对困难的底气,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纠错】 【责任编辑:柴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