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新闻

新华时政 > 正文

电影生产应该让谁更赚钱?

2012年11月30日 08:32:23
来源: 新华网
【字号: 】【打印
【纠错】

  新华网北京11月30日专电  题:电影生产应该让谁更赚钱?

  新华社记者 郝静

  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电影票房分账之争,终以几部主要影片相继公布与院线的谈判结果而尘埃落定。除《一九四二》凭借超强实力赢得高于通常分账比例的结果,《一代宗师》为了缓和与院线的关系,早早就宣布依然维持原有分账比例,《王的盛宴》更是为了增加院线排片以制衡《一九四二》主动降低分账点数。在这次电影产业不同环节利益再分配的博弈中,制片发行方的弱势地位尽显。

  在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上,制片发行方居于弱势由来已久,电影生产的所有风险几乎都由它们承担,全行业的亏损更显现了这种压力的不可承受之重。而在2012年,这种劣势尤为明显:引进片数量的增加使院线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不断高企的电影产量院线排都排不过来,越来越突出的买方市场特征使制片发行方在与院线的博弈中也越来越式微。

  但这种现象正常吗?在电影这一典型的创意产业中,应该让哪个环节更赚钱?

  在美国,其电影票房通常采取阶梯式的分账方法,首周票房制片方分账一般不低于70%,第二周、第三周这一比例会逐渐下降,但制片方总的分账比例一般也不低于50%,在整个电影产业链条上,从事最具创意工作的人的收入是有保障的。

  多个成功的商业案例也证明了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在整个产业链条中的重要性。美国三位教授关于苹果全球产业链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就能拿走利润的58.5%,虽然苹果产品的大部分组件都在中国生产,但中国劳动力却只能拿到利润的1.8%。

  所有这一切,无不强调着创意在整个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与价值。但中国电影产业现在的情形却是,通常制片发行方与院线方43%:57%的分账比例对于质量一般的影片也很难执行,电影院线全面赢利,制片方却90%以上都处于亏损状态。近年来,人们总在追问为什么中国拍不出《阿凡达》,拍不出《功夫熊猫》,或许从这次分账风波中,我们也能窥见些许端倪。当整个产业链中核心生产者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时,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在谈到中国高等教育如何实现突破时,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大学不能只建大楼,更要培养大师;推及至中国电影,我想其腾飞恐怕也不在于我们到底建了多少电影院,而是我们是否拍出了精品、经典,我们是否诞生了电影大师。

分享到:
( 编辑: 王春华 ) 【字号: 】【打印】【关闭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