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网络文化建设现状及经验启示

2014-11-27 16:38:34

网络文化以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为基础,具有虚拟性、全球化、传输速度快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文化的各种限制,对人类文化传播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力。网络文化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崭新的网络舆论场。目前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网络空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网络文化建设,抢占网络舆论新阵地,成为构建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之一。

一、美国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凭借先进的网络技术,对外实行文化输出

一是利用技术优势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垄断,抢占世界舆论制高点。美国凭借其发达的信息基础设施,建立了有影响力的网络信息发布渠道,垄断了国际重大事件的报道和解释权,掌控着世界信息的发布权。二是利用语言优势和多样的文化产品,进行文化输出。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为美网络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了语言便利;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潜移默化地将西方的社会政治理念及价值观念渗透给观众,甚至在“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号下进行文化渗透。

(二)重视网络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其服务进行规范

一方面,美国重视电子政务等网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早在20 世纪80 年代末美国就开始电子政务建设,要求各级政府建立网站并将政务信息在网上公开,以方便网民查阅。同时建立了纽约公共网络图书馆、旧金山公共网络图书馆、芝加哥公共网络图书馆等众多网络公共图书馆、网络公共博物馆等。另一方面,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网络文化公共服务,对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主体的职责、服务标准、负责对象等内容作出规定,以保障公民享有此项服务的权利。

(三)通过立法和政府监管相结合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

一方面,美国制定了《儿童在线隐私保护法》、《儿童网络隐私规则》、《儿童互联网保护法》等130多项法案,针对垃圾邮件美国有19个州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同时美国法律还规定提供教学互联网的电脑必须采用信息过滤技术对有害内容进行过滤。另一方面,在网络文化传播和控制方面美国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控体系。联邦政府先后制定了《窃听法》、《爱国者法案》等,为其网络信息和内容监控提供法律许可,同时设立联邦调查局“国内通讯协助中心”、中央情报局“开放源中心”等多个机构专门从事网络监控工作。通过在社交网站上安装“地雷式”潜伏软件等多种手段,监控所有大型网站的信息传播,重点针对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

二、俄罗斯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通过法律和国际合作,维护网络文化主权

一是通过立法,进行网络文化及互联网信息的管理。俄罗斯先后制定了《俄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网络保护法》、《俄联邦大众传媒法》、《电子数字签名法》等20余部法律,同时,也有相应的涉及网络安全和网络使用的法律。二是积极与其他国家开展网络安全合作,维护网络文化主权和国家网络文化安全。2012年3月, 在网络犯罪领域全球性监管方面,俄罗斯与奥地利加强合作。俄罗斯向联合国大会提交《保障国际信息安全领域行为规则文件》,提出要尊重所有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建立多方、透明民主的互联网管理机制。2011年11月,俄罗斯安全互联网中心加入了欧盟国家安全互联网网络。

(二)通过多种方式,掌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一是建立公共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增强主流信息的“公信力”。早在2004年俄罗斯政府就开始建设全国通用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为俄罗斯民众提供各类公共服务。2011年在联合国统计的全球电子政府发展排行榜中,俄罗斯位列第27位。二是通过社交媒体加强与网民的沟通交流。政府部门网站和主要领导人都使用“微博”、“脸谱”、“推特”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拉近政府与网民之间的距离。同时,广泛使用社交网站等新兴媒体,增强网民对政府的信任感,如俄外交部在 YouTube、 “推特”等网站建立了多种语言公共主页。三是加强对网络谣言的整治力度。2011年,莫斯科政府率先颁布地方性法规,赋予有关部门对新兴媒体更多的监管权限。同时,对互联网所有不良信息,特别是宣扬民族对立、宗教纠纷、恐怖活动、有组织犯罪等涉及俄国家安全的信息进行监控。

(三)监管和教育相结合,净化网络空间环境

一是完善监管机制,健全监管机构。2008年起,俄政府先后在联邦安全总局、联邦媒体与文化管理局和内务部成立了专门的网络监管机构,“各司其职”有针对性地进行网络监管。例如,俄联邦安全总局主要负责对互联网上涉及俄国家安全的信息进行监控;俄内务部网络监控中心主要负责监控“推特”、“脸谱”等新兴媒体。二是加强对新兴媒体的管理。俄政府始终将网络互动平台作为重点,对网民留言、论坛网帖实行24小时严格监控,并借助技术手段及时甄别,避免网络谣言的广泛传播。2008年,俄罗斯制定《外国投资俄罗斯国防和国家安全战略意义的企业的管理办法》,在法律上提高了外国资本控股俄网络公司的门槛,加强对外资控股网络平台的监管。三是加强对青少年的引导教育。2010年底,俄国家杜马通过了《保护青少年免受对其健康和发展有害的信息干扰法》。该法要求,俄境内所有网吧强制安装有害信息过滤系统,并进行网站分级。俄还在内务部设立“特种技术措施局”,实施“安全互联网”行动,在全国范围出版、发放印有安全防范措施的宣传册。

三、欧盟网络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以法律法规为依据,由政府主导互联网管理

一是制定法律法规。早在1995年至1999年期间,欧盟就陆续出台了《关于合法拦截电子通讯的决议》、《关于打击计算机犯罪协议的共同宣言(1999/364/JHA)》等文件,为欧盟介入互联网管制,杜绝种族歧视、分裂主义等非法和有害信息提供法律依据。二是加强社交网站的监管。2008年6月,欧洲网络与信息安全署(ENISA)建议欧盟严密检查facebook和Myspace等社交网站。ENISA还建立了多种语言的共享和报警系统,并讨论与全欧盟电信监管机构进行合作。三是有效应多文化产品网络倾销。面对强势的美国视听产业在欧盟的推广,各国都采取了相应措施,以法国的提出“文化例外”原则为代表,其强调文化产品不同于其他商品,主张政府介入文化管理事务,以保障广大民众持续拥有和分享丰富多样文化生活的权利。在2013年5月的美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谈判中,法国提出欧盟要维护其“文化例外”的立场,即将视听领域排除在自由贸易谈判之外,并且这一范围还应扩展到网络文化领域。

(二)注重打击网络犯罪,以净化网络文化市场环境

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早在2003年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建立欧洲信息安全文化的决议”,表明欧盟开始注重通过交流与合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2005年欧洲理事会通过了《关于打击信息系统犯罪的欧盟委员会框架决议》; 2007年3月22日,欧盟正式通过了关于建立欧洲信息安全社会战略的决议,要求在全社会实现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用性、保密性与完整性,表明欧盟将从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保障区域信息安全。二是通过制定统一的网络安全计划,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自1999年以来,欧盟已先后出台3个“五年网络安全计划”。从2009年1月起开始实施的第三个网络安全计划规定,欧盟将在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出资5500万欧元,用于打击网上违法和有害行为。三是通过设立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对网络犯罪进行惩治。英国警察部门设立了“网络警察”小组,德国内政部设立了“信息和通信技术服务中心”和“网上巡警”,确保联邦政府电子政务等系统的安全运行。一些国家以立法形式授权警察和安全部门监控各种网站和电子邮件,对危害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等信息加以惩治。

(三)注重培养网络安全文化意识

2003年《关于建立欧盟信息安全文化决议》发布表明欧盟将网络信息安全提升到社会意识形态的高度。随后欧盟一直注重大众网络安全文化意识的培养。2004年,欧盟发起“加强网络安全日”活动,旨在为全民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创造更安全的网络环境。在德国,政府增加了为公民提供上网安全服务,德国信息技术安全局制定了2500页的“IT信息安全基本保护手册”,并提供免费下载,开发了虚拟E-learning系统,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系统地学习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四)重视行业自律和公众监督

一方面,欧盟不断强调网络服务商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具体自律的措施包括:促进从业者制定互联网内容自律规约;鼓励业界提供过滤器及分级系统,自行过滤或删除有害信息;增加使用者尤其是父母、教师、儿童等对业界所提供服务的专业认识水平。例如,2014年7月,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成人网站的影响,英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主动屏蔽了国内20%的网站。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众监督。通过提高家长和学校对互联网内容的识别,提高对网络服务商服务水平的认识,同时,依靠各国与业界的合作设置热线电话和监督网站,举报互联网违法内容,从而减少未成年人直接接触违法内容的机会。

四、国外网络文化建设对我国的启示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支撑作用、互联网精神的驱动作用、党创新理论的引导作用,把握好时、度、效,通过多种途径整合、塑造网络文化,增强网络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凝聚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进而发挥其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另一方面,要通过荣辱观的教育,使人们增强明辨真善美、假恶丑的能力,提高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质。最终,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繁荣向上的网络文化,凝聚网络文化正能量。

(二)建立健全网络文化建设机制,营造和谐网络文化环境

一是制定网络文化发展战略,明确网络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重点培育一批有影响力、辐射力的大型文化网站,提高文化网站的吸引力,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奠定基础。二是建立网络文化安全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对于极易引发网络舆论传言的敏感事件制定应对措施,及早识别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舆论引导,抵消恶劣信息的影响,不给其继续传播的土壤。三是对网络舆情当中的情绪类事件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加强对互联网社区的监督,及时甄别网上出现的违法和不良信息,防范幕后推手的恶意炒作,打击煽风点火、传播极端情绪的行为,对情绪类事件进行积极正确疏导,同时提倡网民自律,共同营造健康和谐的网络文化环境。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网络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方面,通过重大公共文化工程和文化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效能。另一方面,注重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四)探索建立自律、他律、技术控制三位一体的网络传播控制机制

一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自律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尤其是信息服务提供商、网络媒体主办方以及网民自身的自律,从源头上严格控制非法、不良信息的传播,严惩为了利益而放松对信息发布内容进行审查的商家。二是借助政府监管、法律强制力量、社会监督的约束力量等对网络文化建设进行管制和约束,通过他律对网络文化建设进行刚性控制。三是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信息科技,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重视软件核心技术、网络传播控制技术的开发和创新。(赛迪智库 信息安全所 张伟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