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政 国际 港澳 台湾 财经 法治 社会 纪检 体育 科技 军事 文娱 图片 视频 论坛 博客 微博
新华网 > > 正文

微信阅读,全民阅读的"幻觉"?

2015年04月22日 10:12:55 来源: 新华时政

  4月20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微信阅读首次被纳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成年人手机阅读群体的微信阅读使用频率为每天两次,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超过40分钟。

  从人数上看,有超过六成的成年通过手机,进行过微信阅读。

  从时长来看,微信阅读接触群体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40.98分钟。此外,微信阅读城乡差别不大,男女差别也很接近。

  该调查还显示,聊天、查看朋友圈中的朋友状态是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选择比例高达80%。而与阅读有关的活动也是很多微信阅读接触者的主要选择,看新闻、阅读朋友圈中分享文章、阅读公众订阅号发布文章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2.9%、67.1%和20.9%。

  微信阅读已经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一种新的方式,以往不爱阅读的人,通过微信增加了阅读的机会;以往爱阅读的人,每天会将阅读时间中的一部分让给微信阅读。

  这种看似打通两级的阅读方式,是否真的能将社会带入全民阅读的时代?

  微信阅读中,一些专业性强、观点性强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移动阅读的阅读质量,一些系统深入的文章甚至能有上万字,这无疑为人们在零碎时间阅读提供了有力的内容支持。但是零碎的阅读更容易导致人们阅读的随意性和碎片化,阅读从一个主动挖掘新知的学习行为变成了一个被动打发时间的消遣行为。

  阅读本身,需要精力与思考,对书籍的挑选本身,也是自省后所做的选择。俄国人鲁巴金说:“阅读是在别人的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如果阅读导致一个人注意力不集中、极度功利和娱乐化,那这种阅读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不如不读。

  2014年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借阅总数为62万本,是近10年的最低数量,而在2006年这个数字是107万本。并根据高校图书馆借阅排行榜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多为大众通俗作品。

  大学生对哲学著作、经典原著的兴趣,正逐步被各种通俗小说、功利书籍冲淡。有益的阅读,是读者通过阅读汲取精神营养,这种阅读会带动读者的情绪,伴随着读者的通感、分析、归纳与思考。我们想要实现的是不浮躁的“书香社会”,而不是网络的碎片化、浅表化信息所带来的“全民阅读”。

  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到“全民阅读”,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李克强总理在答记者问的时候,也提到“书籍和阅读可以说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主要载体。”并结合自身经历体会,认为“用闲暇时间来阅读是一种享受,也是拥有财富,可以说终身受益。我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

  我国全民的阅读量能够逐年增加,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但真正实现全民阅读,就要将“全民阅读”作为一项事业来做,全民阅读不仅仅是全民参与阅读,还要有所引导,这也是政府、媒体、个人都要担负的责任。 (文/李晶瑶)

  

  第十二次全国阅读调查:人均每天读微信超40分钟

 

 

[责任编辑: 李晶瑶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0001277190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