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强军先锋远火营——记济南军区某炮兵旅远程火箭炮营

2015年08月15日 15:23:5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郑州8月15日电题:强军先锋远火营——记济南军区某炮兵旅远程火箭炮营

  新华社记者李国利

  三军联合实兵演习激战正酣。风大,浪高,蓝军舰艇趁势向红军岸滩逼近。

  测定气象数据、解算射击诸元……红军指挥长一声令下,一枚枚火箭弹如利剑出鞘,腾空而起,呼啸着刺破长空,蓝军舰艇在几分钟后瞬间变成一片火海。

  打出中国陆军新型炮兵八面威风的,就是倾力锻造战之必胜“火力铁拳”的强军先锋——济南军区某炮兵旅远程火箭炮营。

  营小责任大,强军有作为。自2009年换装某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6年来,远火营官兵围绕打赢攻坚破难,圆满完成了“联合-211”演习、“使命行动-2014”演习、夜间远程信息火力打击联合演练等10多项重大任务,开创了我军远火系统训练多项第一,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等,2014年被授予“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

  良器现 改观念

  2009年5月,远火营官兵迎来了梦寐以求的新装备——某新型远程多管火箭炮。

  远火,是在传统火箭炮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智能型武器装备,射程可达150公里以上,填补了传统火炮与战术导弹之间的火力打击空白。

  海湾战争中,远火首次亮相就给伊拉克军队造成重大杀伤。美军的一个连齐射,可以摧毁标准军用地图上1英里方格内的所有地面目标,由此远火也被称为“方格终结者”。

  尽管在此前的两三年间,远火营所在的某炮兵旅党委已经根据部队即将换装的信息,做足了功课——投资百万元用于远火武器系统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包括车炮库、模拟训练室、修理车间等在内的4000多平方米的远火配套用房,以及10多个发射阵地、技术阵地等。

  可当远火一辆辆披红戴花出现在营区时,给官兵的冲击,远远不只是视觉上的一个个“庞然大物”,还在思想观念、训练模式等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指挥车班长颜玉超,曾是全旅数一数二的侦察班长,最拿手的是炮队镜、计算盘。可他登上新型指挥车的那一刻却傻了眼——曾经熟悉的观测器材一样没有,眼前的仪器仪表从来都没见过。

  咋办?从不服输的颜玉超内心里涌起了征服的欲望。他把30多本随装教材装在挎包里、放在枕头旁,只要有空就去学。指挥车信息化含量高,屏幕多、按键多,他把自己铆在车上练操作、记流程。

  凭着这股劲头,3个月的时间,颜玉超摸清了营指挥车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将上千字的操作程序简化成为百余字的操作口诀,成为全营指挥班长中的教练班长。

  如果说单兵转型靠的是勤学苦练,那么整体转型,靠的则是另辟蹊径的探索。

  全营组网训练是远火系统形成体系战斗力的基础,也是新装备训练最不同于以往的内容。几十台装备都要互联互通,而且口令传输必须准确有序,不能延迟,更不能抢先。

  组网训练刚开始,报文五花八文,营连长的口令根本传不下去。于是,官兵们就比照车上的战位,像对台词一样规范口令、梳理流程。

  那段日子,全营就像着了魔一样,把开会叫“组网”,把动员叫“过电”,把讲评叫“自检”,训练术语都成了日常交流口语。最终,各要素各自为战打乱仗的问题解决,班排连营协同操作实现了无缝对接。

  换装当年,远火营通过上级考核验收,所有课目实现了全优。

  箭在弦 苦练技

  战士陈钦,曾是机关里的一名公勤人员。这可是个让同年兵打心眼里羡慕的好岗位。

  可这个来自泰山脚下的山东小伙,却一心想体验体验用手指触摸远火的感觉。全旅开始“海选”后,他立即报了名,还在到远火营服务的申请中这样写道:“我要驾驭远火,实现我们的强军梦……”

  来到远火营后,陈钦发现,要玩转这个牛装备,可不是简单的事。他说:“随后的5个月时间里,我和战友们每天都像一个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周训练7天,每天14个小时。”

  事实上,为了实现向上级的“当年具备实打能力”的承诺,远火营所有官兵都拼了——

  无装备操作,他们就把装备面板在硬纸板上等比例画下来,就在宿舍练操作;没训练场地,他们就搬个马扎在宿舍里按战斗要素分组,空对空“对口令”,模拟练流程;模拟训练时,由于训练席位少,大家只好24小时轮班倒,甚至争机位、抢时间,不少平时关系不错的战友红了脸……

  远火营官兵苦练到什么程度,有这样几组数据可以作证:旅卫生队发放最多的药品是创可贴、西瓜霜和牛黄解毒片;全营4个月用了1年的训练用电,1个营用了全旅半年的训练用油……

  “新装备训练就要与时间赛跑,能抢一分是一分,能争一秒是一秒!”旅政委卢业飞说。

  技术室,是远火营有别于传统火炮营的独特编制,担负着远火的日常维护、技术检测和战地抢修三大任务。

  2010年,远火营迎来列装后的首次实弹射击。来自厂家的几十名技术保障人员,在营区和阵地上忙得团团转,本该展露拳脚的技术室官兵却很少能插上话,更插不上手。

  “关键还是我们的技术不过硬。”技术室主任张增吉心里很是窝火,可有火也只能憋在心里,所能做的就是埋头苦练保障技能。

  2011年秋,一场实兵实弹演练打响在即,一台炮车突现故障,按规定必须返厂维修。张增吉主动请缨,带领8个技术骨干开始拆装维修。

  “要知道,一辆炮车,有好几千个零部件,足足可以摆满两个篮球场。拆下来容易,装上去更难。任何一个线圈的正负、任何一个螺母的松紧、任何一个数据的误差,都可能会让装备受到损伤。”张增吉说。

  3天3夜,张增吉和战友们没有合眼,在修理间里把炮车零件一件件地拆下、一件件地装上,又一件件地测准,反反复复好几个来回,最终将炮车恢复到了正常状态。

  离弦箭 一击胜

  2010年5月,远火营奉命远赴千里之外,进行首次实弹射击。

  大漠初夏,时常漫天黄沙。

  驻训生活异常艰苦。经常是饭菜刚盛好,一阵风刮来,战士的碗里就是一层沙。夜里风沙更大,睡着睡着,帐篷突然被刮跑了,官兵们搂着帐篷杆睡觉是经常的事。

  可这些,对远火营官兵来说,都不算啥。因为,厉兵秣马为的就是点火发射的那一刻。

  这天清晨5时20分,远火营按照预定方案占领发射阵地。随即,战场无人侦察机升空,侦察、火控、情报雷达开通,气象雷达发回气象通报,战场动态网络构建完毕……实弹射击准备完成。

  不曾想,刚进入85秒发射倒计时,炮长显示器突然黑屏。

  瞬间,陈钦的头发都竖了起来。他知道,如果火箭弹的参数不正常、点火失败,就可能留膛甚至炸膛。

  他掰开线缆盒,线缆连接正常!再看地控操作显示台,返回值正常!一年的训练经验告诉他,可以发射。

  此时,已进入到48秒倒计时。陈钦果断下达“准备射击”的命令。

  7时,指挥部下达发射命令。一阵巨响,火箭弹呼啸着划破长空……远火营首次实弹射击,首发命中,发发命中。

  8天后的第二次实弹射击,远火营再次创造发发命中的佳绩。

  2013年,远火营首次演练夜间远程火力打击。

  一辆炮车刚进入炮位,传动轴突然断了,炮车断电,演练被迫中断。

  发射在即,要恢复供电,必须把断轴立即掏出来。关键时刻,战士张文杰钻进车底,双手死死拽住传动轴,一把抽了出来。

  由于摩擦产热,断轴滚烫无比。短短几秒间,他的头发全焦了,手套烧破了,袖子也糊了,手臂也被烫得起满了泡。

  张文杰的勇敢,保证了发射的正常进行。随即,6发火箭弹划破夜空,全部命中目标。

  “我的这帮兵啊,素质很过硬,关键时刻能顶得上去。”旅长杨国斌说。

  可这帮过硬兵背后的酸甜苦辣,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陈钦妻子怀孕了,可喜讯还没来得及告诉丈夫就变成了噩耗。孕检显示,胎儿没有胎心,需要流产。

  此时此刻,对妻子来说,还有什么比丈夫在身旁的陪伴更能疗伤的呢?

  天秤两端,一头是需要疗伤的爱人,一端是即将进行的发射演习。

  陈钦思考再三,还是选择了后者。

  演习结束,陈钦匆忙赶回家中。妻子泪如雨下,质问:“又不打仗,你到底忙啥?”

  陈钦轻声说了一句:“我在奉献。”

  妻子一把抱住陈钦,在丈夫的肩头狠狠咬了一口,哽咽着说:“你啥时候也能向我奉献一回?”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626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