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从“列宁格勒”到“黄河”:二战经典曲目唱响国家大剧院

2015年08月26日 23:31:2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26日电(记者陈舒 尚昊)26日晚,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首传世经典《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黄河大合唱》唱响国家大剧院,向历史致敬,祈愿和平。

  本次音乐会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在苏联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中拉开帷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队包围列宁格勒城,43万人死于饥饿,在极端困苦的情况下,为鼓舞苏联士兵士气,肖斯塔科维奇于1941年创作出《列宁格勒》交响曲,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意志和决心。

  美国音乐评论家包里斯·施瓦茨这样评价道,“这首交响曲已成为向伟大人民争取生存而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致敬的颂歌。”

  列宁格勒战役是世界近代史上对主要城市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的包围战之一,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留学生叶戈尔说:“《列宁格勒》交响曲在俄罗斯家喻户晓,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伟大的卫国战争,它所代表的是俄罗斯人的爱国力量。”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5月份俄罗斯也举行了一系列的纪念活动。像中国的《黄河大合唱》一样,叶戈尔说,《列宁格勒》交响曲在纪念活动中也屡次被演奏。

  11岁的张奕凯此次是特意跟着妈妈从河北来听音乐会的,“我现在在学习钢琴,妈妈说《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的经典,我很想借此机会感受一下。”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熟悉的《保卫黄河》旋律一出,全场掌声雷动,不少听众都和着节拍不自觉地拍手。

  1939年5月11日,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在陕西延安首演,并成为世界华人音乐的经典曲目,其中《保卫黄河》无疑是传唱度最高的歌曲之一。

  92岁的严良堃,88岁的郭淑珍,两位年龄相加近200岁的老艺术家同台是今晚最大的亮点。一曲《黄河怨》唱尽战争的残酷,也诉说着妻离子散的哀苦。

  严良堃说:“在战争年代,《黄河大合唱》是鼓舞士气的号角,今天它是对抗日战争的铭记,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可以凝聚全世界的华人。”

  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刘冠扬是本场音乐会男高音声部的一员,据他描述,为筹备这场演出,4月20日他们就陆续开始了彩排。“过去对我而言,抗战胜利只是形式上的纪念日,而此次亲身参与《黄河大合唱》的演唱,让我对过去这段历史有了切实的体会,作为90后,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

  中国的抗日战争,苏联的卫国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的变化,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是《列宁格勒》交响曲,还是《黄河大合唱》组曲,创作时都正值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两者在精神意义层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此次纪念音乐会对这两首传世经典曲目的再度演绎,是对过去那段历史的绝佳重现。

  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说:“二战期间,不论是在东方战场还是西方战场,音乐都成为人们反对法西斯专制,祈求和平的武器,是历史的鲜活见证。”

  音乐会还将于9月11日和12月22日分别在天津和江苏苏州上演。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0811163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