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正确认识和评价抗日战争的两大历史问题
2015-09-02 08:09:20 来源: 光明日报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的日本投降仪式在南京举行。新华社发

      曲青山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开展纪念活动时,有两大历史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第一个问题本来历史早有定论,但是,近年来一些人打着“重新认识历史”的旗号,提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和观点,亟待加以澄清。而第二个问题则长期以来被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所忽视和贬低,也需要给予发声,呼吁国际社会予以关注并深入研究,从而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作出新的历史结论。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处在什么样的历史地位,起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呢?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历史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和评价。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以为有如下理由:

  第一,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最早宣传者、动员者和抗击者。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从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尽管这个时候中国的抗日战争还是局部的,但中国共产党立即发起抗战号召和组织开展了抗日游击战争。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满洲省委就发表《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领满洲宣言》。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工农革命委员会发表《满洲事变宣言》。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1933年1月2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一二六指示信”,首次提出在东北组织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至1933年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地游击队已经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要力量。至1937年秋,东北抗日联军发展到11个军、3万余人,同日伪军进行大小数千次的战斗,粉碎敌人上百次“讨伐”,歼敌1万余人。

  第二,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团结凝聚全民族抗战力量的杰出组织者、鼓舞者和坚强政治核心。在民族危机加深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以国家和民族大义为重,顺应时代要求,适时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1935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八一宣言》中呼吁全国人民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而奋斗。12月9日党领导北平学联组织发动了大规模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12月在瓦窑堡会议上党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调整了各项具体政策,得到全国各界的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首先与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等实现西北地区抗日力量的联合,同时努力争取国民党当局和地方实力派联合抗日。到1936年12月前,中国共产党与10多个省的地方实力派之间初步建立联系,为形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到来创造了条件。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促成了中共中央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为国共第二次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1937年七七事变后,翌日中国共产党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实行全民族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和国民党主要领导人发表谈话为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在中国共产党积极努力和推动下,以国共合作为中心,中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组成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并发展起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不容易,坚持和维护同样不容易。中国共产党始终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不渝地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打退国民党顽固派三次反共高潮,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引领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和坚强的政治核心。

  第三,中国共产党制定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成为抗日战争正确战略的提出者、指导者和引领者。从全民族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号召全国人民总动员,主张开放民主,改善民生,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历史事实证明,只有实行全面的抗战路线,才能引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并使这个胜利成为人民的胜利。同时,中国共产党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日军民提供了战胜敌人的科学思想和正确方法。早在1935年12月毛泽东就指出,“要打倒敌人必须准备作持久战”。1936年7月他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谈话时,提出了通过持久战取得胜利的方针。1938年5月他撰写《论持久战》,有力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明确指出持久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总的战略方针,中国持久的抗战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持久战战略从思想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也在国民党及其政府和军队中产生积极影响,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在抗战中中国共产党还提出了游击战的战略理论及一系列战略战术。1937年8月1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等,指出红军的作战原则,是在整个战略方针下执行独立自主的分散作战的游击战争。党在洛川会议上通过了在敌人后方放手发动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配合正面战场,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抗日根据地的行动方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曾指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将在人类战争史上演出空前伟大的一幕。”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具体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抗日游击战争迅猛发展,不仅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而且创建了敌后抗日根据地,通过在日军背后发起战略性的攻势作战,尤其是对日军的交通线发起频繁的致命性的持续攻击,迫使日军不得不长期而不是暂时分散兵力两面作战,从而为推动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转到战略相持阶段,实现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普遍展开,抗日民主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从陕甘宁边区发展到华北、华中、华南的广大地区。在战略上造成对日军重点占领的城市和交通线的反包围态势,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抗击着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的伪军,逐渐成为主战场,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重要因素,为赢得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在极为艰苦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中,敌后军民创造了很多极为有效、灵活多样的歼敌方法,如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围困战、水上游击战、铁道游击战等等,以少胜多,积小胜为大胜,使日伪军犹如困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不可自拔。1943年以后,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阶段,敌后战场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收复了大量失地,成为全面反攻的战略基地。1944年八路军、新四军作战2万余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解放人口1700多万。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于1945年8月开始全面反攻。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各解放区立即组织反攻大军,陆续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到1945年底,共歼灭日伪军近40万人,收复县以上城市250余座。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建立了辽阔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在东北、华南,一直到海南岛,建立了广阔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敌后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和不断扩大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战是战略上以弱胜强,充分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的最有效的作战形式。敌后战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起到了改变整个战局发展的战略作用。

  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有必要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在敌后开展的游击战争,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艰苦战争。他们兵力弱小,装备落后,却要面对强大的日军的反复“扫荡”。他们在敌人包围中创建的抗日根据地,大多是穷乡僻壤,物质条件极为恶劣。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不畏强暴,英勇杀敌,在消灭大量敌人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牺牲。从白山黑水到长城内外,从大江南北到珠江两岸,中国共产党人冲锋在前,与人民同甘共苦,同人民一起流血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壮歌。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付出极大牺牲,指战员伤亡60余万人。敌后抗日根据地人民群众更是牺牲巨大,伤亡600余万人。其中,晋察冀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71万人,晋冀鲁豫根据地伤亡的群众约120余万人。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是全民族利益的最坚定的维护者,是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是客观的历史事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年的时候,我们应该缅怀先烈,珍爱和平,铭记这段难忘的历史。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为战胜日本法西斯、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伟大的历史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但是,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历史学家基于“西方中心论”的思维,在研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往往片面强调欧洲战场的地位,强调美国、英国、苏联等国的斗争,轻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起的作用,忽视和淡化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历史性贡献。我们应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地给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应有的地位。值得关注和欣慰的是,西方一些正直的学者已经在努力改变这种现象,客观公正地重新认识和评价这段历史。2013年,英国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米特教授推出新作《中日战争(1937—1945):为生存而战》(2014年中译本书名改为《中国,被遗忘的盟友:西方人眼中的抗日战争全史》)。他分析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中国人和西方人是从完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所扮演的角色的。对于西方盟国来说,中国是恳求者,是一个被打垮了的国家,等待着美国和英国把它从日本人手中拯救出来。但在蒋介石和很多中国人眼里,中国是第一个奋起反抗,也是最坚决地反抗轴心国侵略的国家。”因此,正本清源,在正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上,深刻认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科学的评价,仍然是中国学术界乃至国际学术界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这个地位和作用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日本侵略者的彻底覆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按照世界现代史的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间是1939年至1945年。然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时间早在1931年就已经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1937年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中国战场成为反对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的时间最早,持续的时间最长,这是历史的事实。正是有了中国这个主战场,才有东方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按照日军师团编制计算,在抗战中中国牵制和抗击的日军兵力最多。从七七事变到抗日战争结束,日本历年投入到中国战场上的陆军,最多年份超过其编制总额的90%,最少的一年也约占其编制总额的35%,在全民族抗战的8年中日本在中国战场投入的兵力平均每年超过其编制总额的70%。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陆军约70%的兵力、约35个师团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中国为战胜日本法西斯作出了巨大牺牲,在战争中中国军民伤亡多达3500万人以上。国际形势的大框架、总格局,使对日战争的胜利来自于同盟国共同作战,美、英盟军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本的进攻,苏联军队在中国东北地区参加对日作战,东南亚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都对打败日本法西斯起到了作用、作出了贡献。但这丝毫不能改变也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为东方主战场的地位。

  第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夺取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个贡献不仅表现在抗击的时间上、牵制的力量上、消灭的人数上、损失的财产和人员上,还表现在中国的全面持久抗战,粉碎和打破了德、日、意轴心国的全球进攻计划,遏制了日本侵犯西伯利亚的北进计划,使苏联得以避免两线作战;牵制和推迟了日军的南下步伐,减轻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同时,在战略和战役上对美、英盟军的作战行动给予了支援和配合,为保证同盟国实施“先欧后亚”大战略起了重要作用。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对于远东盟军对日作战起了直接的配合作用。作为亚太地区盟军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基地,中国为同盟国提供了大量战略物资和军事情报,在自己非常困难的条件下,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援了同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此,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配合和支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要取得完全的胜利也是不可想象的。

  第三,中国积极倡导和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并为创建联合国和建设战后国际新秩序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中国是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积极倡导者和有力推动者,为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到全球范围时,中国主动加强同美、英、苏等盟国的联系。1942年1月1日,以中、美、英、苏四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正式形成。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宣言提出在战后建立一个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中国政府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会议讨论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不仅与同盟国并肩作战,而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支持邻国的独立运动,维护弱小民族的利益,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和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发挥了重大作用。

  总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全世界人民面前树立了一个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反动势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正如拉纳·米特教授所言,西方国家应该“还历史公正与完整”,“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有更多、更新、更深入的认识。当然,毫无疑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与世界所有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分不开的。这些国际援助是中国能够坚持抗战并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必须看到,这并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不畏强暴、浴血奋战的结果。按照1937年的比价折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经济损失是1000多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是5000多亿美元。中国全面的持久抗战牵制和消耗了日本的大量军力,也对欧洲和亚洲其他地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战略支持作用。可以说,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旗帜上,凝结着各国友人的血迹;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丰碑上,也熔铸着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卓著功勋。

  (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1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志强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19128189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