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看农行“四融”平台如何支农

2015年10月25日 01:59:41 来源: 人民日报

借助互联网技术,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庄也能享受到现代金融服务

10月中旬的陇原大地,秋色已浓。

12日一早,甘肃静宁空气清冷,在室外只消站上一会儿就能感到深深的寒意。但界石铺镇继红村师家批发零售商行里却热闹异常。这天正逢集,商行里六七个人说笑着,排在一台像银行自助取款机一样的机器面前。

刘丙刚就是其中一位,他正等着给在会宁读高中的小儿子汇款。刷卡、输入密码……轮到他时,按照机器上的提示,没用2分钟500元钱就汇好了。“以前别说汇款,就算是交电话费都要跑将近20里地去县上,到了银行还要排队,现在有了这机器,不用跑远,自己就能操作,你说多方便。”一边说着,他又给自己的手机交了20元电话费。

这台机器是农行甘肃分行开发的“四融”平台终端机。在这台机器上,村里的乡亲们不仅可以自助取款、汇款、缴纳各种水电费用,还可以自助贷款。

家在静宁县威戎镇杨桥村的杨光,这天就是来取贷款的。今年42岁的他做着苹果收购生意。眼下,正是苹果收购高峰,急需资金周转。取贷款跟取钱的步骤差不多,简单的几步操作,5万元的小额贷款就到了他的卡上。杨光告诉记者,这贷款是去年批好的担保贷款,有效期3年,其间随还随贷。“不仅简单方便,而且真的帮了大忙。”他说。

吴菊芳是这家商行的老板娘,这家商行同时也是农行金穗惠农服务点。她介绍,自今年6月这台机器进店以来,每天最少要有50笔业务。“来办业务的人多了,我这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吴菊芳笑着说。

因为地广人稀,交通极为不便,甘肃一直是传统金融服务较难着手的区域。有些地区甚至是金融服务的盲点,就连办最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农民也要奔波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到乡镇、县城去办理,往返不仅费时费力,还费钱。

“如今互联网时代,为农民提供现代金融服务如果再靠过去铺摊设点的老方式,既不现实也不经济。而且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技术能够打破地域限制,让现代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地延伸到农村。”农行甘肃分行行长韩国强说。

具备融通、融资等功能的“四融”平台,于去年10月在平凉、定西先行启动。今年初,又在国家级贫困县静宁进行“整县推进、行政村全覆盖”试点。目前,静宁县已布放终端365台,实现333个行政村全覆盖。静宁最偏远的行政村距离县城有80公里,如今就连这个村子,村民们也用上了“四融”平台的终端机。支付、结算、理财、投融资等银行业务都通过这一平台送到了村里。

截至今年10月10日,农行甘肃省分行在全省共布放“四融”终端6939台,平台注册客户14.32万户,累计交易金额达到107.6亿元。其中,致力于提供基础金融服务的“融通”交易达到68.7亿元,“融资”自助发放贷款2850万元。

解答技术难题,解决“买难卖难”,平台服务覆盖产前、产中、产后

对于甘肃农户特别是贫困户而言,除了渴望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外,他们还迫切希望解决发展产业缺技术、能力以及如何扩大销路的难题。

在韩国强看来,帮农民解决了融资难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具备应对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贷款有时反而成了农民的包袱。当前,金融服务‘三农’应从传统的信贷业务向统筹破解群众‘产前缺资金、产中短技能、产后通市场’的综合性金融服务转型。通过帮助农民提升产业技能,提供市场信息、打通销售渠道,一揽子解决整个农业生产环节的所有瓶颈问题。不仅让农民能贷款、贷到款,还要让农民会用贷款,保证还得上贷款。”

于是,除了融通、融资功能外,“四融”平台还设计开发了融智和融商功能。通过打造公众综合服务平台和电商服务平台,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致富能力,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

吴全全是静宁县城川乡吴庙村的果农。今年52岁的他是种苹果的“老把式”了。家里2亩多地今年的苹果产量达到4万斤。这么多的苹果到哪儿去找销路?老吴呵呵一笑,“还没下树,就都卖完喽!”而且一斤5元的收购价,让老吴很是满意。

老吴家用的是“四融”平台的手机版,帮他发布信息的是他的侄子。小伙子说,“过去卖果子要自己拉到收购点或者外地市场去推销,谈不成还得再换一家,特别折腾,有时有些果子一年也卖不出去,只能烂掉。即便卖掉了,又得揣着几万块钱去银行存,麻烦得很。现在好了,在地头拿上手机在‘金穗四融’APP上点一点,就能把苹果斤数、想卖的价钱发到上面,等着收购商来收。成交之后,对方直接把钱打到我叔的卡上,安全又方便。”

还不仅仅是解决了“卖难”,碰到技术难题,“四融”平台上同样找得到答案。老吴说,对于苹果树该何时剪枝,他一直掌握不好。侄子帮他在“惠农融智”平台上问了专家。“现在我算弄清楚了,不能苹果摘完立刻剪,得等叶子落了才行。”有了专业技术撑腰,老吴对明年的苹果产量信心更足了。

韩国强介绍,“四融”平台的融智模块接入了产业信息、在线咨询、政务村务管理、机票车票购买等社会综合服务,融商模块的“金穗E购”和“金穗E销”将产业化龙头企业、农资供应企业、农产品收购商、批发市场等与农户紧密连接起来,打通产业链、市场链,买和卖都变得方便了。据统计,目前在“融商”上开立的网上店铺已有473家,发布购销信息5.12万条,累计交易2.41万笔,交易达到38.9亿元。

农民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更加现代,未来还需各方合力解决配套问题

永明农资经销有限责任公司设在静宁苹果城的分店里,使用的是“四融”平台的PC版。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里记者看到,12日上午9时17分,家在城区街道东城区社区的程小琴通过平台订购了10袋农药丙森锌和5袋绿聚能复合肥,状态栏里显示已经完成支付。店里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店里的配送车,这些农资下午就可送货上门。如今每天店里都会接到五六十份网上订单,网上订货、网上支付这些时髦的消费方式,农民也已经逐渐接受了。

韩国强说,建设“四融”平台的目标就是将其打造成集成各类“三农”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普惠金融服务全覆盖的惠农网络平台以及涵盖“三农”基础信息的大数据平台。目前看,这一平台通过密切银行、企业、农民和市场间的关系,有利于重塑农村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带动农村信息网络建设、提高智能手机普及率,有利于助推农村基础环境改善;通过将支付方式由传统的线下拓宽到线上,有利于培养农民逐步形成新的消费习惯。

但他也坦陈,平台发展仍面临着跨界经营障碍待突破,网络通信、物流配送等农村基础设施不配套,产品质量验证、原产地追溯、电商管理等体系建设待完善等难题。他建议,未来可以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政策扶持优惠以及多方形成合力市场化运作等举措加以解决。

“任何一个农民,无论他身处何方,都可以通过‘四融’平台将家里的生产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舒心安逸。” 对于平台的未来,韩国强如此设想。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354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