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国门之魂--记留守吉隆口岸"孤岛"的21名血性"国门卫士"

2015年11月08日 17:54:39 来源: 新华网

(中国网事·感动2015)
国门之魂——记留守吉隆口岸“孤岛”的21名血性“国门卫士”

  新华网拉萨11月8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杨三军、张京品、王守宝)尼泊尔“4·25”强震,让西藏吉隆口岸成为“孤岛”。震后,一架架直升机起起落落,载着这里的人们转移离开。却有21人并未离开,他们是留守国门的边防官兵,吉隆口岸一群当代血性军人。

  国门救援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强震突发。

  吉隆口岸附近当地的人们慌乱奔跑,喊声、哭声混成一片。周围山体滑坡、滚石伴着尘土倾泻而下。

  一名妇女惊恐地呼救:“快救救我家老人和孩子,他们还在楼里!”

  吉隆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指导员熊英杰立即叫上一排排长丁在成和两名战士前往营救。被困在一栋二层楼内的,是一位行动不便的患病老人和一个三岁的孩子。

  救人要紧。丁在成顾不上危险,直接冲进楼去,背一个、搀一个。三人脱险后现场群众一片欢呼声。

  4月28日,求援从国门外传来。

  几公里外,中国水电七局200多人被困在尼泊尔那苏瓦卡里项目部,7名轻重伤员急需转移救治。15名监护中队官兵踏着滑坡形成的乱石堆,冒着不断滚落的飞石,把伤员安全接回国门。当天,伤员乘直升机安全转移。

  国门离别

  考虑到吉隆口岸的困难和危险状况,上级决定,分批转移口岸人员。4月29日,当最后一批撤离人员登上直升机,口岸上只留下了吉隆边防检查站监护中队的20名官兵,以及乘最后一架直升机从吉隆镇赶来的边检站副站长蒲政江。

  在直升机升空那一时刻,21名留守边防官兵列队、致军礼。飞机上转移的战友、地面上留守的官兵,很多人都流下热泪,场面悲壮。

  “谁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生离死别!”熊英杰告诉记者,敬礼和泪水包含着太多的复杂情感。

  这样的撤离安排,早在撤离前一天就已经确定:普通群众先撤,公职人员和边防官兵后撤,留下21名官兵坚守国门。

  中队长王忠祥说,守护国门,是军人的职责所在。

  国门有我

  路不通,无信号,电力中断。周围三面环山,余震不断,山体不断滚落飞石。国门的相对“安全区域”萎缩到只有约300平方米。

  三顶蓝色帐篷,在小小的安全区域里格外显眼,这是21名官兵的新家。国门旁,连接中尼两国的热索桥散落着碎石。偶然还有落石滚下,砸到国门大楼的玻璃上。

  桥对面,掩埋着尼泊尔人遗体的滑坡体周围,一片静悄悄。险境,对他们来说只是换了一种形式。

  每天早上,21名官兵集体向国门敬礼,向国徽致敬,各司其职,守卫国门。

  王兴云,吉隆边防检查站业务干部。

  2010年,王兴云在一片陌生的向往中,横跨大半个中国,来到吉隆口岸。此前的十一年,这位山东汉子一直在黑龙江省当兵。

  谈起驻守“孤岛”的10多个日日夜夜,王兴云说并没有很多特别。从他到口岸的那一天起,断电断网断路的“孤岛”生活就经常有,只不过这一次多了地震的威胁。他说,国门是主权的象征,国门没有关闭,他们就不能撤离。

  国门遗书

  在家人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愧疚中,这些留守官兵在悲壮中以国门为家。

  蒲政江,吉隆边防检查站副站长。当别人从危险的口岸往外撤时,他却乘直升机飞到国门,留守在这里。

  “我也即将率队前往最危险的地方。如果不能平安归来,请善待父母和幸儿。”“嫂子,这是我爸爸的电话,我马上到达热索口岸,如果我有什么不测,请把钱给他。”

  这是蒲政江出发前给妻子和亲人发的两条短信。

  恢复通讯和交通后,记者采访得知,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曾经留下21封遗书。

  “敬爱的爸妈:如果您的儿子在这遭遇不测,请你们不要伤心……在这次地震中,你们的儿子没有退缩,总冲在前头,保护当地老百姓安全,让他们安全转移。”这是边防战士邵明贵4月29日留下的遗书内容。

  “爸妈:作为独生子,我真的不孝,没有尽到作儿子的职责,更谈不上孝顺……”这是丁在成4月26日写给父母的遗书。

  ……

  “如果我们遭遇不测,请把遗书转交到我们亲人手中。”21封遗书字迹虽有些潦草,却情真意切,充满悲情,更充满悲壮。

  “国门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国家把口岸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坚守。”这是留守官兵共同的心声。

  国门灵魂

  国门卫士,戍边卫国。

  5月11日,吉隆口岸监护中队被震损的办公楼内,已空无一人,唯有大门口两旁这八大金色大字,在阳光下分外醒目。

  不远处,一顶帐篷外的海报上,书写着新“四有”军人标准: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

  尕麻旦增,西藏吉隆边防检查站政委。

  他对血性有着自己的理解:无条件履行军人的职责,哪怕付出生命。

  事实证明,大灾面前,危急时刻,边防官兵没有一个人当逃兵、当孬种。

  尕麻旦增说,监护中队无疑是经得起考验的“血性国门中队”,留守官兵无愧为“血性国门卫士”。

  边防战士们对使命有着一致的共识:听党指挥,服从命令,敢于亮剑,守卫国门。

  11日15时30分,国门的国徽下,熊英杰等21名留守官兵整齐列队,来换防的是包括尕麻旦增在内的21名战友。

  所有边防官兵面向国门,目视国徽,庄严敬礼。

  “国门在,我们就在!”

【纠错】 [责任编辑: 黄锐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40111707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