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脱贫7000万——数字勾勒扶贫攻坚行动路线图
新华网北京12月3日电(记者 黄玥)我国正在进行一项无比艰巨的脱贫计划:未来5年,使7000万人脱离绝对贫困。
11月27日至28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要求采取超常规力度、更精准举措,拿出过硬办法,动员全党全社会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要求贫困群众靠辛勤劳动行动起来。
坚定的脱贫决心、强硬的攻坚举措……毫无疑问,我国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脱贫行动”也开启了1800天精准倒计时。
大数据摸清7000万人贫困底子
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努力,我国已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截至2014年底,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我国仍有7017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
这7000万人大多集中在中、西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多为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区、黄土高原区、地方病高发区。
“剩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可能连吃喝都成问题,属于绝对贫困、最难摆脱贫困的群体。”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理事长汤敏表示,未来5年,减贫难度将越来越大,剩下的是最难啃“硬骨头”。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启动大规模的扶贫开发,以县为单位进行扶贫的国家级贫困县制度正始于此。然而,这一制度存在对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以县区为单位的区域扶贫政策出现盲点,有些扶贫项目扶持了贫困地区,却没有扶持到真正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汤敏说,这影响了扶贫成效。
如今,面对难啃的“硬骨头”,要调整扶贫思路,首先要摸清哪些是真正贫困的人,摸透真正贫困的原因。
对此,2014年初,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建档立卡通过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完成,对贫困户进行准确识别,通过系统对人口进行动态管理。
“利用扶贫开发大数据,已经使得7000多万贫困人口被识别出来。”汤敏表示,有了这个基础,我们能够进一步组织实施针对性帮扶,使资源更好地配置到贫困村、贫困户急需的事情上。
“这意味着中央将扶贫思路调整为以户和以人为单位的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不能再存在区域性、整体性贫困。”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认为,补齐减贫短板正是习近平总书记“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决不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一心为民的生动体现。
“大水漫灌”换装“五轮驱动”精准扶贫
5年时间脱贫7000多万,意味着每年要减贫1170万,平均每月减贫100万……
“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艰巨,”汤敏认为,常规措施和手段不太管用,在加快脱贫中实现速度与效率的统一,必须以更加有力、有针对性的举措开展扶贫行动。
由于我国贫困问题十分复杂,30多年的扶贫工作成就虽然显著,但在一定程度上基础原因不明,“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现象突出,导致资金浪费、扶持政策偏离目标等。
如今,要决战贫困关键就在于精准扶贫。精准,意味着扶贫工作方向要摸到“根子”上,措施落到“点子”上,因地制宜、因贫施策,真扶贫、扶真贫。
今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的“五个一批”工程,让精准扶贫有了明确的战略思路。
“‘五个一批’好比‘五轮驱动’,是通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来的科学的硬办法,为扶贫工作添动力、增效率。”汤敏认为,以问题为导向,把扶贫政策与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政策相衔接,把扶贫开发与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相结合。
例如,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技术培训、金融支持、提供服务实现生产脱贫;因“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给予移民安置;对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通过低保政策兜底;而对因病、因残、缺劳动力致贫,通过医疗救助脱贫。
“‘五个一批’坚持分类扶贫原则,对症下药、精准‘滴灌’,确保贫困人口全覆盖,”刘佑平说,除此之外东西部扶贫协作、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各项具体举措也要齐头并进、落到实处。
告别“等靠要”形成社会“大扶贫”合力
“从区域扶贫转为精准扶贫,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跨越。”在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看来,扶持的单位越小,意味着工作量越大。
为实现脱贫目标,中央到各地方政府都卯足了劲。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
业内人士认为,此次通过立“军令状”的方式给政府压力,将脱贫工作上升到“一把手”工程的高度,能更好地统筹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克难攻坚。
对此,不少省份也开始纷纷制定脱贫“摘帽”的时间表。例如,甘肃省临洮县确保到2016年率先脱贫“摘帽”;江西省上犹县给自己定下的期限是2017年;重庆市秀山县在2016年底前实现脱贫“摘帽”。
“‘摘帽’是任务,完成不是问题,摘完帽以后政策优惠还会延续多长时间很关键。”汤敏说,政策应该有延续性,若5年内完成脱贫任务,2020年之后仍然要出台一些新的扶持政策,以防止贫困县重新返贫。
由于脱贫攻坚是一项综合性非常高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光靠政府还是不够的,社会组织、企业、个人都应参与进来。
“政府主要在政策上提要求,社会组织深入基层和群众,更能感同身受,了解贫困人口的真实需求,他们工作会更有针对性和更人性化,企业也能发现贫困地区的商机。”刘佑平说。
汤敏认为,新时期脱贫工作应该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形成“人人参与扶贫,个个贡献力量”的新局面。
“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中国扶贫基金会秘书长刘文奎说。
目前,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不以贫为耻,反以贫为荣”的观念,一些贫困户不抓紧脱贫机会,一味地等待国家救济,形成“等、靠、要”思想。
“脱贫,不是一味的要钱,最终还是要靠自我发展来实现。”刘文奎认为,“等、靠、要”容易衍生出“争当贫困户”的扭曲思想,导致“越穷越要、越要越懒、越懒越穷”。
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转变贫困人口的观念尤为重要,培养老百姓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才是消除贫困的主要力量。”刘佑平认为,让贫困群众自己说了算,扶贫动力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当然,脱贫攻坚很难形成统一模式,应是众多模式、多种经验,多头并进。”汤敏说,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开发“大扶贫”合力,建立贫困人口进退机制,打赢持久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