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

这个世界上,还有个美好的地方叫“书房”

2015年12月04日 11:15:27 来源: 拾文化

  书房,对于读书人来说,应该就是天堂的模样吧,它可以说是所有读书人的“洞天别地”,是一处安妥身体和灵魂的所在。身体去走万里路,而灵魂需要一间书房,来读万卷书,洗涤一路而来的仆仆风尘。在书房里,面对那些书册,一个人可以像将军一样检阅他的部队,也因为有这样一处书房,读书人随时可以把风雨喧嚣隔在窗外,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享受一个人独处时的孤独的快乐。今天,我们就带领大家见识一下那些耳熟能详的作家们的书房,分享他们孤独的快乐。

 

 

苏童的书房

  别指望读书会给你涨工资,给你找工作,有什么看得见的效益,但在你人生的某一阶段,你会突然体会到它的作用,出其不意来到你的生活中。它不是一个短期效应,读书是一辈子受用的事。千万不要埋怨书白读了。

  ▲苏童著作的各国译本

  ▲书与绿色植物的缠绵

  ▲书房外的园子,各种花草营造了漂亮的花园

 

毕飞宇的书房

  我们要提倡阅读、鼓励阅读、刺激阅读,给阅读以正面和良好的形象,这才是责任心和常识理性的一种表现。不做天才没关系,没有天才也没关系,我们可以等。但是,不阅读,那就真的麻烦了,个人是这样,时代与民族也是这样。

  ▲书永远是书房最重要的部分

  ▲顶楼的温室是没有书的“书房”,也是毕飞宇经常写作的地方

 

贾平凹的书房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使社会进步,这并不是一句空话,它是灵验的,像神一样灵验。书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知识型的书,一类是安抚灵魂的书。其实这是最重要的书,灵魂如果安抚了,你生活在这个社会里,许多痛苦、烦恼、疾病都会随之解决,得到消除。

  ▲贾平凹将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上书房”,他说,在这里,“上”只是一个动词

  ▲书房里多是陶器、菩萨等古物,亦是一座个人博物馆

 

冯唐的书房

  我觉得阅读几乎改变了我一切,那真是粮食。就是说你想脱离傻逼状态,不变成所谓的精神上的饿鬼,那只能读书,必须要有一定的书的积累。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两者是互相印证的,就像“我注六经,六经注我”。

  不过行万里路不见得能遇上最好的导师,多数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导师可遇不可求,但是书基本都在那儿,有些经典已经那么多年了,也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更多是靠自己的自觉。

  ▲前一段时间,网上疯传的,就是冯唐在北京的四合院

  ▲安静、舒适、朴质,一切都刚刚好,静下来读一本书

  ▲大色块的铺陈,醒目而独特

  ▲读书、喝茶,当然是书房不可缺少的部分

 

麦家的书房

  如果可能,我要奉劝现在的年轻人,你们一定要多读点文学作品,让自己的心有伴侣,有家乡。人年轻时是打开内心世界最佳的时代,就像打铁一样的,在那个时候没有打好,不给它最好的火候和锤打,这扇心门可能永远难以打开,或者说只能打开一点点。

  ▲麦家理想谷是一个公益性书店综合体,位于杭州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

  ▲麦家理想谷创立了独特的文学写作营模式,免费为文学新人提供最优的创作环境

  ▲书永远是书房的骨骼与血肉

 

北岛的书房

  当今人们阅读和思考是此刻此时的。在某种意义上,在经典与时代之间有一种对话关系,经典是不断淘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寻找被忽视的文本会获得新的意义,让死去的作者复活,开始说话。

  ▲北岛书房的窗外面对的,就是一片海

  ▲简洁,是书房的主要特色,电脑旁边是《楚辞》

  ▲书,酒,还需要什么呢?对于诗人而言,也许是床前明月光吧

 

叶兆言的书房

  我特别喜欢陶渊明所说的读书“不求甚解”,但要注意前面还有三个字——“好读书”。我觉得重点是要真心爱读书,把一本经典名著放在不爱读书的人面前,又有何用?

  ▲对于书房,叶兆言有一个有趣的说法,“书到用时方恨多”

  ▲这张全景图,应该是“书到用时方恨多”的真实写照吧

  ▲简单,质朴,但是也有味

 

雷平阳的书房

  我只思考自己的写作。诗人坐地日行八万里,不运动,就写诗,写好诗。

  ▲诗人雷平阳的书,可以用“浩瀚如烟海”来形容了吧,而有一张床,便可整日与书房相伴

  ▲书,书,书,凌乱堆积着,这也是诗人随性的地方吧

  ▲左边是佩索阿的《惶然录》,右边是《杜工部集 李太白集》,这是雷平阳最常翻阅、抄读的书

 

  你是否也有一个像笔者一样,关于书房的梦想呢,坐在书房里,便可与众人对话,可坐地日行八万里,有一处安神之处,隔绝世间喧扰,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幸福,也就简单的,只是一本书的开合。

  (来源:“拾文化”公号)

集成阅读

热点推荐

频道推荐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681284988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