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全国统一碳市场2017年运行:将涵盖一万家以上企业

2015年12月10日 12:15:46 来源: 央广网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7个省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在上个月表示,我国将争取2017年启动全国碳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蒋兆理介绍,未来的全国统一碳市场与现有的交易试点是完全不同的市场。换句话说,当全国碳交易市场建立起来的时候,七个交易试点就自动消失了。因为全国统一碳市场必须要坚持统一的标准:统一的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统一的配额分配,以及统一的法律基础。而这些优势都是七个碳交易试点不能实现的。

是不是七个碳交易试点未来就不能发挥作用了呢?对此,蒋兆理解释,参与碳交易试点的企业、地方政府以及第三方机构将在未来的碳市场中继续发挥作用。将充分考虑已经参与碳交易试点企业继续存在的条件,在准入门槛上为其留出特殊空间,让这些企业成为全国统一碳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

碳市场将作为减排有效工具 而非减排唯一手段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碳市场与欧盟碳市场存在巨大差异。欧盟承诺的减排目标完全转移至碳市场,碳市场的总量分配直接跟国家减排目标挂钩。蒋兆理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碳市场要作为减排的有效工具,而不是减排的唯一手段。中国碳市场的总量分配,应该跟全国的、长期的减排目标有关系,但不完全是线性的关系。

蒋兆理认为,全国碳市场的配额目标应该高于国家的减排目标,因为目前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企业也是全国减碳潜力最大的地方,是未来国家减碳的重点,应该承担更高的标准和更重的责任。只有通过制度设计,才能确保中国碳市场相对稳定的运行,实现碳价逐年提高的长期目标。

配额市场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之间建立良性互动

目前,中国的碳排放市场由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和配额市场两部分组成。经政府部门核定,企业所取得的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总量即为配额;而自愿减排(核证自愿减排量,英文全称为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简称CER)则是经国家核证的减排量——来自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领域的项目,可通过认证而拥有自愿减排量。由于排放单位可以使用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部分实际排放量,因而具有市场交易价值。

如今,中国的碳交易市场中主要还是配额交易,CER交易还处于起步阶段。但蒋兆理预测,将在未来成为中国蓬勃发展的领域,这些减排量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跟全国统一碳市场建立联系。不过,由于初期碳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中国不会大量的把CER的减排量投入到碳市场,防止给碳市场的微弱平衡带来毁灭性打击。蒋兆理表示,将在制度设计层面让配额市场与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

蒋兆理认为,恰当地处理全国统一碳市场与7个交易试点、国家减排目标以及自愿减排交易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碳市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时间表出炉

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工作2014年启动,期间开展了全国碳交易的法律法规和配套细则、技术标准的编制工作,在2014年完成了十个行业的企业碳排放核算报告技术指南。今年,正式颁布了这十个行业的企业排放核算标准。其它一些基础设施也在2014年以来陆续得到建立和完善。2016年,国家将对地方的碳市场、参与碳市场交易的企业进行核查和配额的初始分配。按照中央的部署,2017年实现全国统一碳市场的运行。

据预测,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涵盖一万家以上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准入门槛是年消费一万吨标准煤以上。对于已经运行的七个试点地区的企业,他们的准入门槛则不在全国的统一标准范围之内。

根据现有的行业和准入门槛规定,首批全国碳市场的规模、碳排放量约在30至40亿吨之间。若仅考虑现货交易,每年的交易量将达到12至80亿元人民币。若进一步考虑期货交易,交易量将达到600至4000亿人民币。蒋兆理说,因为目前的计算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估算的差距比较大。

总之,未来的全国统一碳市场将是一个涵盖范围广、并且真正能够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挥核心作用的机制。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5175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