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以卫星遥感技术应对城市建设隐患

2015年12月30日 07:58:17 来源: 人民政协报

深圳光明新区渣土受纳场“12·20”滑坡事故引起各方高度重视。2015年12月24日,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家委员会遥感专家组,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了一场座谈会,探讨卫星技术在山体滑坡、大面积塌方等灾害事故方面可以起到的作用,以及在城市规划与管理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会议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吴继云主持,来自国家宇航、地质、遥感、测绘、应急等部门以及高校和企业的近20位专家参加。

卫星技术防范灾害

会上,专家们对于这次事故抢险救灾给予了肯定,认为抢救组很及时、很努力,并能以抢救人的生命为重中之重。此次救灾活动中,使用了以无人机、系留式无人飞艇为主的低空遥感手段,迅速在灾后获取了超高分辨率的区域图像,展示出灾害的全貌,带来了丰富的信息,突显空间信息技术在抢险救灾中已经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

针对如何使卫星技术应用到灾前监测中去,参会专家就相关卫星监测技术发展和我国卫星应用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谭玉敏介绍了三峡库区高切坡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和业务化运行多年的情况,并就卫星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

中国测绘学会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党委书记李伟健研究员指出,目前,以GNSS(全称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干涉SAR为代表的监测技术已经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精度水平,以“北斗”和“高分”系列为代表的我国国产卫星技术可以满足很多领域的动态监测需求。而实际上,许多数据都没有被重视起来,类似于山体位移或渣土堆积等方面的数据,因为变化不大经常被忽略,而这些数据的累积却是监测和预防山体滑坡灾难和塌方事故最有效的方式。国家在卫星数据检测方面需要做的,正是充分利用卫星寿命周期内的监测能力,多积累数据,构建全国乃至全球的多时态时空数据库,这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在“一带一路”建设正在积极地推进,是抓紧建立数据库的时候了。中国卫星全球服务联盟秘书长吴晓梅认为,统一的空间基准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构建多时态时空数据库也是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跨界联合,可以更快更好地推动卫星应用的发展。这些技术甚至可以开发APP,与微信等手机软件相连接,更大程度上方便人们对灾害可能发生的了解。

与会专家们还认为,虽然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但面对这种大面积掩埋型的事故,深圳市在抢险救灾初期陷于忙乱,救灾指挥的科学性还显不足。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李京教授认为,深圳在新技术发展和救灾救援力量与装备方面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然而,深圳过去主要经历的灾害形式是洪水,很少发生此类大面积塌方形式的灾害,深圳市缺乏处理这类灾害的经验,使得本次事故初期救援指挥稍显忙乱。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家柱建议,此类灾害事故在救灾时,应首先调集该区域1/500地形图和房产分层分户图,采用先进测绘手段,迅速对被掩埋建筑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并用白粉线在掩埋体表面标明每幢建筑的轮廓和编号,利于从楼房之间找准位置开挖,尽快从楼房侧面使被掩埋的楼房通气,并可从侧面进入楼房展开搜救。同时,对失联人员居住楼盘进行及时了解和汇总,有目标地开展搜救,可以取得最高的抢险救灾效率。

应用遥感排查风险源

与会专家认同国务院调查组对深圳光明新区“12·20”滑坡灾害的认定结果。认为本次灾害不属于通常意义上地质灾害类的“滑坡”,更不能称为“山体滑坡”,而是一起违法违规生产导致的重大责任事故。专家们进一步讨论了国内很多老城市改造及新城市建设,在垃圾处理与堆放方面给城市环境、建筑安全、饮用水安全等方面带来的大量隐患,将是城市安全绿化中的重大课题。以卫星技术为主,结合多种方法可以在排查因城市建设造成的安全隐患上,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与会专家称,我国建筑垃圾处理还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近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和工程建设力度很大,许多城市地铁等地下工程开始建设,加上大量的房地产开发、采矿等,使得巨量地下物质迁移到地面之上,集中堆放,形成很多渣土山、尾矿尾渣山,同时大量地区开发建设后,植被覆盖受到严重破坏,还有城市建设产生了大量水泥硬化路面,对地表径流下渗造成了严重影响,对这些由于快速城市化建设产生的潜在隐患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同时,我国正处在城市飞快发展的阶段,为了建筑物美观,扩大空间利用率,许多楼宇只使用了二三十年便拆掉重盖,因此,建筑也十分快。然而,对于因城市建设处理则并不规范,填埋、堆积是主要的处理方式,许多开发商又在垃圾填埋场上或此灾害类的渣土受纳场旁继续进行开发建造,这为城市的建设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12·20”滑坡事故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

南京师范大学黄家柱教授建议,可由中国宇航学会卫星应用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有关专家,应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大型渣土场、尾矿场及其他固体废弃物堆放等风险源的筛查工作,并对筛查出的重点风险源进行评价,提出整治措施建议,开展防治工作,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另外,有的专家建议,今后我国要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国家推动京津冀、大上海区域、皖江经济带等区域开发,加强国土综合调查与开发规划是非常必要与急需的,不容继续忽视。过去原地矿部与原城建部和北京市政府合作组织了一个“8301工程”,就是以卫星遥感为主,与地面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调查结合进行了国土规划的试点,成效很好,曾被国家授予科技进步一等奖,建议有关部门能放手组织更多领域的专家参与到城市规划领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案提供建议。

加大高科技

在灾害预警领域应用

座谈会的最后,中国工程院赵文津院士对本次座谈会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首先,吸取深圳渣土山倒塌灾害教训。这是新型城市建设具有代表性的灾害,许多老新矿山渣土、矸石堆砌规模也很大,也有可能发生这类灾害,希望国家有关部门以深圳灾害发生为契机,将这项工作重视起来。

其次,目前以“北斗”和“高分”为代表的国产卫星技术在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代表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中的有效模型和方法需要进行系统总结加以推广。滑坡和泥石流情况可以分成不同类型,山体结构不同,引发机制也不同,要分别总结。对三峡库区岩层石头山体滑坡泥石流,因为比较重视,研究单位和人员较多,灾害的预警就相对更及时一些;南方许多地段是泥土山滑坡泥石流也有较成熟的经验,应尽快总结推广;而类似于深圳的情况比较特殊,要立即开展一些针对性的研究。仅一个“遥感+北斗”可能还不够用,可能还要加上卫星干涉测量及地面工作。

第三,基于我国快速发展的国产卫星遥感技术,构建时空数据库,同时要大力促进并加快我国国产遥感数据的开放程度和共享水平,解决用户拿不到数据的问题,解放生产力,为大家创新创业搭建大平台;大力推动产、学、研的结合。

最后,卫星遥感数据应用可以非常广泛,许多内容现有的主管部门都在管,或是又都不管,“九龙治水”、“八龙治垃圾”等现象普遍存在。而学会、协会则是跨部门跨学科的,一批专家学者有很高的积极性,建议多发挥这些组织的作用,“学会—协会—产学研”的体制优势应被重视,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希望有关部门提供一些试点和项目,为技术的落地应用提供条件。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580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