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民间兴起重修“家谱热”寻找“基因图谱”

2016年01月19日 15:39:49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杭州1月19日电(魏一骏 裘立华)“我是谁?从哪里来?”哲学中的永恒问题在当下中国人的头脑中越来越强烈,中国民间开始出现重修家谱热,以寻找自己家族发展的“基因图谱”。

  “国”和“家”是中国传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社会结构,中国历来重视家族文化的传承,而“家谱”则被认为记载了家族的历史。

  清代著名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认为,“家谱”与国家的历史一样重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家谱遭到破坏或渐渐湮没。

  在章学诚的出生地——已有2500年建城史的古城绍兴,近年来掀起了一阵“家谱热”,几年前,全国首家家谱协会在此成立。

  绍兴市家谱协会常务副会长郭欢裕说:“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当下社会形成‘盛世修谱’的风潮。”

  现年91岁的老人叶丛青是绍兴市夏履镇叶家山顶村人。自2014年6月开始,老人自费1万多元,跑上海、杭州、上虞多地,不断走访、考证、编撰,到2015年8月,终于编修了一本《叶氏家谱》,理清了绍兴叶氏的来龙去脉。

  老人说:“树有根,水有源,村里现在只有我知道叶氏家族的历史,如果我再不起草,叶氏的发展脉络就断掉了,我心里急啊!”

  据郭欢裕介绍,诸暨市陈蔡镇下蔡村蔡氏家谱、嵊州市谷来镇马溪村马氏家谱已基本完成前期资料筹备工作,预计春节后可以开始编修,而这两支族系中分别包含了“学界泰斗”、北京大学原校长蔡元培和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两位绍兴名人。

  “家谱还能从血缘上真正说明‘两岸一家亲’”。郭欢裕说,2013年,家谱协会曾为帮助编修台湾行政主管机构负责人毛治国的夫人钱莹莹所属的嵊州市竹溪村钱氏家谱,专门到台湾商讨相关事宜,当时正在开会的毛治国专门抽出10余分钟,与修谱人员交谈并合影。

  绍兴市家谱协会统计数据显示,仅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协会就接待有修家谱需求的1200余人次,而协会也会主动派经验丰富的修谱工作者,到民间指导家谱的编修。现全绍兴市已完成编修90部左右家谱。

  上海图书馆是目前中国收藏中文家谱原件最多的机构,收藏有近3万种、30多万册的家谱。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典藏部主任樊兆鸣说:“除了图书馆每年通过拍卖会等途径购得的老家谱,民间捐赠的新修家谱对馆藏家谱的贡献也很大。”

  据介绍,随着对家谱的重视,每个月上海图书馆都会收到民间捐赠的十多种新编家谱。樊兆鸣认为,民间编修新谱时,应注重与老谱的传承关系,如可以通过在新谱前加入影印老谱的方式体现。

  “从古至今,家谱一直都被中国人所重视。”山西省社科院图书馆副馆长王利亚说,“西汉司马迁著《史记》时,已经注意使用谱牒文献。家谱中记载了一个家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其中蕴含的家族制度、姓氏文化、地方史志等重要信息,具有其他文献难以比拟的独特性。”

  山西省社科院曾在1988年发起成立了中国谱牒学研究会,后来一度停办,但现在又重新兴起家谱研究。目前,山西省社科院收藏400多种姓氏的家谱,每年接待来自海内外查家谱需求上百人。

  王利亚认为,“修谱热”的兴起,归功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更归功于中国对传统文化回归的重视。

  浙江省从2012年开始,率先在基层推开“文化礼堂”建设,目前已累计建成4728家农村文化礼堂,其中“家谱”是最重要的展示内容之一,展示当地建村史、家族祖先、家族名人、家训和家风等,以此来激励和教育农村的孩子。

  “修编家谱是生活日益富足的中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在呼唤传统文化回归的今天,家谱是很好的载体。”郭欢裕说,“随着家谱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的修编家谱事业整体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樵苏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5701117824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