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测土配肥一键下单精准施肥手机操控

2016年04月21日 02:12:37 来源: 农民日报

明光市中化化肥石坝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用智能配肥机生产配方肥。 吴俊生摄

本报记者李纯

4月15日,农企合作推进配方肥应用助力化肥零增长经验交流会暨2016“中化情·三农梦”农业服务现场会在安徽省明光市举行。“农业部种植业司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化化肥等企业合作,探索农企合作新机制,发挥新型经营主体作用,加快推进配方肥到田,示范带动化肥减量增效。”农业部种植业司耕肥处处长宁明辉在交流会上说。

测土配方施肥走向“3D打印”新阶段

“通过‘互联网+’,测土配方施肥正在走向‘3D打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新阶段。”中化化肥总经理助理马跃说,中化化肥与农业部及各地土肥管理部门、科研院所、涉农企业共同打造的智能配肥体系,依托大数据进行低成本的个性化定制,具有3D打印的智能化特征。

轻触手机屏幕,选择种植作物和目标地块,系统自动生成配方和订单,并将指令远程传输到终端配肥站。数分钟后,一袋袋精准设计的配方肥便缓缓下线,这是记者在明光市中化化肥石坝农业服务中心看到的一幕。

明光市石坝镇铁山村的种粮大户桑胜祥围着这台智能配肥机反复观察,他的500亩地分别种植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一年下来需要用24吨肥料。“这次来观摩就是想试试这种新的配肥方式,我最关心的是用这种智能配肥能得到多少实惠。”他说。

马跃在现场解答了桑胜祥心中的疑问:“传统配肥采用的是大配方,数据相对粗放,精准用肥难以实现。智能配肥机能够适合小配方的需要,农民在地里用手机定位功能就能获得测土数据,这样就能实现配方精准,实现减量增效。同时,从原料直接到终端产品,这样节省了流通环节的加价。智能配肥机初步解决了农户用肥需求差异化的难题以及传统的配方肥价格偏高问题。”

智能配肥机数据的精确离不开农业部门的支持,明光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周福红介绍说:“为了推进智能配肥机的应用,明光土肥站加大测土力度,将数据精确到100亩。”据测算,智能配肥系统可直接减少施肥量和成本投入10%~30%,同时作物增产5%以上,服务农民增收10%以上。

通过手机蓝牙远程管理滴灌

明光市古沛镇高王村的蔬菜大棚是水肥一体化示范基地,这里采用的是辣椒和西瓜间作方式,十几个大棚一字排开,在路口有一个水池,上方是智能液体配肥站。村委会主任蒋道航向来访者演示了如何通过手机APP轻松为大棚中的辣椒西瓜套种田施肥:手机蓝牙触动远程开关,水和肥料便通过埋在地膜下的滴灌管道流入土壤渗入根系。

“以前,这150亩套种田需要十几人来管理,现在利用这套系统大大提高了效率。通过手机蓝牙实现园区滴灌,3个小时就能完成200亩地的水肥滴灌作业。”蒋道航说。此外,过去粗放的传统灌溉模式高耗低效,每亩地每次需要消耗30~40公斤复合肥,浪费严重。而现在一次一亩地只需消耗5~8公斤水溶肥。水肥用量都减少了,降低了土壤和空气湿度,还可使病虫害减少20%~30%,从而减少了农药用量,降低了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安全性。

“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需求少量多餐,减少浪费,可以实现化肥减量增效。”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副总经理周海庭介绍,水肥一体化系统是由农业物联网系统与高效灌溉系统相结合,从而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灌溉施肥及温室气候调控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可实现节水50%~100%,在特殊干旱年份能提高作物产量50%以上。

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为中化集团开发,主要有液体配肥罐、滴灌管带以及相关软件组成,价格在2万元左右,只有国外进口设备价格的十分之一,而且达到了同类设备的功效。农民可接受能力强,适合大范围推广。

农企合作助推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落地

2014年,农业部种植业司与中化化肥签订《合作推进科学施肥备忘录》,共同推进配方肥示范县创建、科学施肥技术推广、参与化肥减量化行动,已累计开展活动23000余场,创建减量化示范田2800余块,同年还启动了“中化情·三农梦”大型公益农业服务活动,已累计开展活动3万余场,直接受益农户近400万人。

“今年是农业部种植业司与中化合作的第三个年头,我们将提升合作水平,推进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落地,让更多的农民获益。”马跃说,中化化肥智能制造项目成为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企业,准备联合各地政府搭建“智能配肥机+云端数据库+电商平台+农化服务平台”组成的智能农业服务平台。

该平台将应用物联网技术,以作物为依托改进生产服务流程,通过集成农业大数据,实现种肥药配方、生产、施用以及农业综合服务的智能一体化服务体系,形成集成科研成果转化、信息搜集交互、数据终端处理、离散加工生产台、电子商务交易、农化服务定制、农村金融、农业保险于一体的全过程平台。

2016年,在农业部的支持下,中化化肥计划在全国推行200家示范配肥站以及相配套的示范田,力求在化肥减量增效上起到牵头示范作用。智能制造项目计划到2018年,初步建成化肥智能制造及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运行1个全国数据存储和处理中心,布局6个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及综合服务中心,组织1000个以智能配肥机为主体的“中化化肥智能配肥服务站”。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全国布局1万台智能配肥机,力争实现全国全年增产1600万吨粮食,节约化肥成本120亿元,农民增收520亿元,降低化肥用量420万吨,真正为化肥减量化做出实质性贡献。

【纠错】 [责任编辑: 华政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19128915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