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小众民营书店调查:生存多靠副业 图书零售状况未好转

2016年07月30日 09:07:4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 中新网记者 富宇 摄

  题:(小众民营书店调查之一)生存多靠副业 图书零售状况未好转

  今年,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7月7日,“新三板实体书店第一股”京广传媒挂牌;7月8日,建投集团出巨资在上海北外滩附近打造建投书局正式开业。

  然而2016年上半年的实体书店零售市场又一次出现负增长。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发布的《2016上半年图书零售市场分析简报》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国图书零售市场实体书店渠道同比增长率为-2.16%。

  在“网络阅读”的大背景下,民营实体书店的现状如何?他们又如何应对来自市场的挑战?连日来,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走访了北京的几家民营书店。

雨枫书馆(百盛店)一角。中新网宋宇晟 摄

  “和前几年相比,实体书店应该算是熬过了寒冬,至少从经济层面考量,冬天没有那么冷了”。在雨枫书馆投资合伙人庄宁看来,北京的实体书店目前正处在“一个修复或者调整升级的阶段”。

  作为一家会员制女性书店,雨枫书馆在北京拥有多家实体店。这让庄宁能对北京民营实体书店有相对宏观的了解。她觉得,“大家其实也都还在找方向”。

  各家实体书店确实还在找方向。这其中,普遍的尝试是售卖咖啡、简餐和文化创意产品;此外,举办读书会、作家讲座及签售等线下活动也成为实体书店吸引人气的常用套路。

  在庄宁记忆中,2007年到2012年是实体书店“比较惨的时期”。“那个时候因为网络书店浪潮来的太猛烈,一下子有点被打蒙,不知道该怎么办。这5年我们很辛苦地在坚持,摸索怎么样做改变。”

  于是,雨枫书馆逐渐“开始做借阅、开始做咖啡、开始研究茶”。庄宁觉得,做这些“无外乎就是为了让这个空间能够活起来”。

  同时,受众的消费习惯也在慢慢改变,一些人开始接受在书店里喝咖啡、品茶。“以前是真的没有。他们曾经就是来书店挑书,然后把书名记下来,再去网络上买。那时候我们其实过的挺辛苦。我们一方面不愿意跟读者有观念上冲突,但也真的要考虑下个月的房租问题,其实也真的是矛盾。但现在完全没有问题,读者已经能够接受(这种形式的书店)。” 庄宁说。

  位于海淀区清河的雅之琦缘书店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兼营青年旅社的书店。中新网宋宇晟 摄

  套路之外,一些实体书店也在探索自己的生存方式。

  位于海淀区清河的雅之琦缘书店是北京为数不多的、兼营青年旅社的书店。事实上,这家书店的大部分收入来自于青年旅社。

  书店老板蒋陆军告诉记者,出租的六间小屋负担了大部分房租,再加上书店的收入,“一年下来倒是足以维持我们家庭的开支和需求”。

  他也觉得,把书店和青年旅社开在一起,“弄的这个地方还相对有点品位”。“一些文化程度低的人来看了一下,尽管价格不高,他也愿意住;但他看见这些书会有一种天生的排斥或者恐惧,觉得这里好像不适合自己住。来住的人还是大学生居多,有很多考博士(的学生)、在附近读书的博士也在这住。”

  北京蓝旗营的豆瓣书店一直专注于出版社和书商的库存积压书。中新网宋宇晟 摄

  除了新的尝试,也有书店拒绝改变。

  十年来,北京蓝旗营的豆瓣书店一直专注于出版社和书商的库存积压书,以低价买进,再打折卖出。

  这家小店由一对80后夫妻,卿松和邓雨虹一起经营。由于临近北京的几所高校,书店主要客户都是附近的学生、老师。

  豆瓣书店刚开张时,曾出现过读者疯抢旧书的状况,当时几十箱蒙满灰尘的书很快就卖空了。不过这种状况现在已难以再现。

  邓雨虹觉得,书店经营状况不好和“看书的人少了”有直接关系。“我有时会跟一些大学生聊天,他们就说平时课业很繁重,但是我觉得他们电影也没少看。可能也是娱乐方式多了。五道口那个电影院,99%都是大学生。音乐会、演唱会,排多久队他们都愿意,就是没时间看书。”

豆瓣书店内景。中新网宋宇晟 摄

  去年,有媒体报道,在短短5年中,海淀区高校校内及周边的民营书店已有近半数黯然“消失”。

  豆瓣书店的经营状况也一年不如一年。邓雨虹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个月房租需要支付13000元,这就意味着“一天最少最少也有大约五百块钱支出”。“去年收支勉强持平,今年我觉得比去年卖的还差。今年比去年要少,去年也比前年少。真的是一年不如一年。”

  事实上,北京民营书店多样化的经营使一些书店度过了“寒冬”,但图书零售的状况并未明显好转。

雨枫书馆投资合伙人庄宁。

  庄宁向记者介绍,就雨枫书馆(百盛店)的收入状况来说,虽然3年间不曾亏损,但图书零售只占到整个书店收入的10%-15%,此外也有一部分利润“来自于图书借阅”,而“咖啡和餐饮消费的比例当然会很高”。

  蒋陆军的雅之琦缘书店在青年旅社之外,还需要在书店中售卖教辅类图书来保证书店营收。他也有自己的无奈:“做书的人其实是比较不喜欢卖教辅的。大家也认为某种意义上太功利了,就为了考一考分数才去做题。除此之外,人的修养、认识应该从更广泛的读书当中获取。但我们也得卖教辅啊。因为要生存嘛。”

  书店在改造升级的过程中,咖啡、餐饮已经成为“标配”,也有书店尝试和服装、家具、设计师的跨界合作。但在庄宁看来,一些商业模式“可能未必是读者想要的”。

  她觉得,书店最初以书开始,中间为了生存下去,可能有很多变化。“不过,最后我觉得书店还是要回去做书的。无论它的载体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还是更新形式的书。”

  邓雨虹则说得更为直白,“无论卖什么,对于书店来说,书的质量是最重要的”。(记者 宋宇晟)

【纠错】 [责任编辑: 刘强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260129190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