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范振喜:不忘初心好支书

2016年09月06日 08:21:43 来源: 人民日报

  范振喜(右二)和村里老人们在一起谈天。

  资料图片

  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村里一穷二白时,他临危受命,扛起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重任;他是一名村支书,工作近30年,与病魔抗争25年,一次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始终不忘初心,一心为民;他被誉为“农民铁人”,凭着“乡亲们不过上好日子死不甘心”的坚定信念,带领村班子和全体村民艰苦奋斗,硬是将塞外古长城脚下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燕山山脉一颗耀眼的明珠。

  他就是范振喜,河北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作为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范振喜获得了太多荣誉。但最让范振喜引以为豪的,是他带着村民自力更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富民:豁出命也要把百姓带上致富路

  30年前的周台子村是个典型的贫困村,村民吃不饱、穿不暖,连外村的姑娘都不愿嫁过来。“村班子议事也没有固定场所,只好每个人找块砖头,往树荫下一坐。”今昔对比,村民们感慨万千。

  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兵复员归来的范振喜被村民寄予厚望,大伙儿一致推选他担任村支书。望着那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睛,范振喜暗暗立誓:一定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

  上任后,范振喜很快摸清了“家底”。村里多矿山,却以低价承包给了少数村民;村里还有一些“陈年旧账”,却怎么也要不回来。咋办?收矿点、要陈欠!“六亲不认”的范振喜先从亲二哥“开刀”,顶着“吃里扒外”的骂名愣是收回了矿点,再一次次地向赖账大户要钱,软硬兼施讨回了欠款。

  有了矿山,村集体收入日渐壮大了。采到了“第一桶金”,范振喜修沟渠、架桥梁就有了底气。很快,周台子村的面貌焕然一新。随后,范振喜确定了“固农、强工、兴三产”的发展思路。在他的带领下,村里先后建起了草片场、浴盆厂、烧结厂、果品加工厂,集体经济红红火火。

  建铁选厂,收购国营铁矿,建高效富硒米基地……随着村里企业的不断优化升级,村民的收入也水涨船高。2006年,范振喜又率先提出“代经营”理念,将村民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由村集体统一经营。这一前瞻性的决策奠定了周台子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从此,祖祖辈辈的庄稼人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获得了土地代经营的补偿收入、土地增收的附加收入、农业产业工人的工资收入。如今,村民们光每亩地的补偿就有1700元。

  安居:历经十年让村民搬进新楼

  提升了村民收入,范振喜又为周台子的整体规划奔波忙碌。考虑到村民分住在“一川两沟”八个自然村里,最远的离村部8里多地,居住偏僻分散,同时也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范振喜和村班子商量后决定推进村庄城镇化。

  从2002年起土动工到全部完成旧村改造,范振喜和村班子用了整整10年时间。为了让百姓得实惠,村里决定:平均每口人补助1.35万元,每户补助宅基地款3万元,包括鸡窝、天井在内的地面附着物均合理作价。“在新盖的楼房里,范书记甚至为村民准备了洗漱盆。”村班子成员雒名阁说。

  “不打架、不骂人、讲道理”这是范振喜给拆迁工作队立下的硬规矩。面对安土重迁的村民,范振喜带着村班子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次,范振喜照例到村民家做思想工作。不料,对方下地干活了,范振喜也随之下地帮忙干活。“人家说了难听的话,我们听了都难受,但范书记不理会,他边干活边讲拆迁的好处。最终,范书记靠真诚打动了对方,当晚就签订了拆迁协议。”参与拆迁的村党委原委员杨国兴说。

  搬进新楼房的村民,彻底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现在,出门就能购物,想遛弯就上公园,我们真是享福了。”村民柳景馨笑着说。

  无私:他心里总装着百姓

  在村民眼里,范振喜是个没啥私心的人。多年前,一个外地老板要包村里一个新建的铁矿:“只要你按村民的标准包给我,以后挣的钱咱俩分。”范振喜拒绝了;2004年村里收购大铁矿时,有人给他出主意:“你把大铁矿收购在自己名下,几年就是亿万富翁呀!”范振喜不动心;2009年,党员村民代表通过决议,把大矿股份转给他20%,作为对他的奖励,范振喜再次谢绝了……不仅不拿村里的任何好处,范振喜每年还主动交纳汽油费、电话费、陪餐费,而且从不安排亲戚进村集体企业,不让家人进村班子……

  做村支书近30年,范振喜心里总装着百姓。在“反租倒包”中,土地经营上,范振喜坚持给村民每亩土地500斤大米或等价的钱,以免将来物价上涨后百姓吃亏;为了“老有所养”,范振喜修建了老年公寓,安排专人照顾老人,并给上了年纪的村民每月300—500元的养老金;为了给子孙留下绿水青山,范振喜和村班子投入8000万元复绿裸露的矿山……

  这一件件、一桩桩,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一次,范振喜到公寓看望老人,百岁老人龚殿珍颤颤巍巍地走到他面前,紧握着范振喜的手,眼泪顺颊而下。离开前,老人向范振喜深鞠一躬,表达谢意。旁人见状,感动不已。

  53岁了,又身患白血病、脑梗塞、干眼症等疾病20多年,每天吃16种药,可他从没想过歇一歇。“既然大家选择了我,咱就不能偷懒,得把活往好里干!”范振喜这么说,也这么做。本报记者 孟祥夫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29270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