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彭阳“南菇北种”创造产业致富新模式

2016年09月28日 20:41:15 来源: 宁夏新闻网

福泰公司经理祁登荣向记者介绍示范园情况。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位于宁夏南部山区的彭阳县本无菌草,如今却靠发展食用菌项目,有效带动了本地农民实现就业与创收。

  9月27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宁夏站采访团走进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的闽宁现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园,探寻在南方屡见不鲜的食用菌种植产业是如何在北方的大山里的。

  将南方的食用菌培育引进到彭阳,是当地政府发展产业脱贫的创新之举。在彭阳县福泰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分捡车间里,一座用杏鲍菇堆成的“小山”周围,几名工人正迅速地分捡装袋,做真空处理后打包装箱。据福泰公司经理祁登荣介绍,目前企业培育食用菌类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带动周边农户参与食用菌生产,实现企业与农户双赢是园区建设的最终目的。

杏鲍菇培育车间。

  长城村传统农业以玉米种植为主,玉米桔秆无处可用,只能焚烧。发展食用菌产业,可以让玉米桔秆变废为宝。企业将桔秆回收进行粉碎加工,制成食用菌培养包,生产平菇、鸡腿菇等菌类作物。农户可在园区参与生产也可将培养包领回家中自行生产,生产出的产品再由企业定价回收统一销售,既解决了农户生产菌类作物销路的难题,又帮助农户有效抵御了市场风险,确保群众的收益不打折。

  祁登荣给记者算了一笔帐:“没有发展食用菌产业之前,当地农户靠种植传统农业,年均收入仅有7000元。现在在园区务工,人均年收入可达2.5万元以上,一户有一人来打工,就可以全家脱贫。一户农户按10亩地计算,玉米桔杆回收就可以为农户带来2000元收益,再领取20000个培养包进行生产,一年可以增加纯收入10000元,且不占用农作时间,即便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也可以进行生产。”

  在祁登荣看来,发展食用菌产业是一个政府搭台、实现企业与农户双丰收的好项目。

福泰公司经理祁登荣向记者讲解培育过程。

  据资料显示,闽宁现代食用菌科技示范园现已入驻5家企业,建设智能温控出菇室1600间、日产菌袋7.2万袋生产线一条、800平方米的分拣包装保鲜车间1个,日产各类鲜菇15吨。这里出产的产品通过了国家农产品有机认证,打造的“六盘山珍”品牌远近闻名,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园区充分发挥示范示范引领作用,培训农民5000人次,吸纳务工农民270人以上,制定了杏鲍菇、鸡腿菇等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创建了政府搭台、大学生科技特派员创业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和财政投入—回收—再投入的培育特色产业新机制,探索出了草—菇—畜—田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新路子。

  下一步,该园区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新建智能温控出菇室200亩,废菌料回收处理场1000平米,产品展示厅和综合培训室500平米,引进有资质的生物饲料生产企业1家,新选聘大学生科技特派员50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700人,实现年生产各类鲜菇25吨,年产值1.5亿元。

工人们在分拣海鲜菇。

     (记者 贺璐璐 马建宁 徐静 姚振国 胡俊)

 

【纠错】 [责任编辑: 韩建平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2129304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