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鹏:“四创联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6年03月10日 09:17:51 来源:新华网

“四创联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访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于振海 高风 刘云伶 王菲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热议的高频词,也是今年政府工作的一个关键词。对于转型突围中的资源型地区和老工业地区,对于化解过剩产能任务繁重的“煤老大”,如何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点燃新引擎,增添新动力?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省长李小鹏。

    煤老大转型步伐加快

    “十二五”后三年,山西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区为统领,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做好煤与非煤两篇大文章。李小鹏脱口而出讲了两组数据:

    ——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山西省非煤产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由2010年的64.1%提高到2015年的80.2%,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42.4%提高到53.2%,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5.8%提高到10.4%。旅游总收入由1083.5亿元增加到3447.5亿元,年均增长26%。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7.3%提高到53%。

    ——生态环保取得好成绩。各项约束性指标全面完成。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超额完成下降16%的目标任务。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比2013年下降15.7%,细颗粒物浓度累计下降27.3%。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装机容量1566万千瓦。5年营造林2252万亩,全省地下水位连续8年持续回升。省城太原环境大变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排名稳步退出全国74个重点监控城市的倒数前10名。

    “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我省转型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经济发展规模不大、结构不优、质量效益不高,特别是‘一煤独大’问题依然突出。”李小鹏条分缕析,直指问题核心:长期“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扭曲要素配置,抑制创新活力,破坏生态环境,还成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主要原因。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资源型地区的“六个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负重爬坡、承压前行,山西既是资源型地区又是老工业基地,经济下行压力之大不言自明。“正视现实可以看清困难挑战,科学判断会增强信心、把握机遇。”李小鹏说,正如党中央深刻指出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基本特征、基础和条件及前进态势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作为资源型地区、老工业基地和煤炭大省,山西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变化又有其特殊之处。

    李小鹏一口气说出“六个必然选择”:一是外部需求增速明显降低,改善供给、扩大内需特别是创新供给、创造需求成为振兴经济的必然选择。二是传统能源面临环境约束趋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成为必然选择。三是煤炭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多措并举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和加大深度转化利用力度成为必然选择。四是传统动能支撑弱化,新的动能尚在成长,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促进产业多元化成为必然选择。五是地方财政面临严峻考验,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繁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开财源、广辟就业和增收渠道成为必然选择。六是对外招商竞争更趋激烈,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广交世界朋友、广聚天下资本、广揽四海贤才成为必然选择。“这六个必然选择,归结起来,核心就是要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探索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为我们开出的一剂妙方良药。”李小鹏提出,在山西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施“四创联动”:发挥优势,创抓机遇;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根据需求,创新供给;围绕供给,创优机制。以新机遇、新供给、新需求,培育新动力、厚植新优势。“四创联动”,层层联动,环环相扣,从供需两端发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创新供给带动需求扩展,以扩大有效需求倒逼供给升级,使稳增长和调结构互为支撑、互促共进。

    ——发挥优势,创抓机遇。发挥能源优势,创抓京津冀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和全球低碳创新基地建设新机遇;发挥资源优势,创抓资源型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创抓对外开放和要素集聚新机遇;发挥历史文化优势,创抓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大发展新机遇;发挥综改优势,创抓深化改革、带动发展新机遇。此外,“十三五”时期,国家政策红利还带来不少新机遇。

    ——抓住机遇,创造需求。抓住能源革命重大机遇,创造煤炭清洁转化、电力高效利用、煤层气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需求;抓住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新机遇,创造重大装备、绿色建材、新材料的需求;抓住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遇,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创造电动汽车、电动农用机械、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消费需求;抓住消费升级、全面小康建设步伐加快的新机遇,创造品质化生活服务业和高端化生产服务业需求;抓住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加快融合发展的机遇,拓展和创造信息消费需求;抓住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的机遇,创造和扩大农村需求。

    ——根据需求,创新供给。根据上述需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一方面,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具体说,就是要在着力化解煤炭、钢铁等行业过剩产能的基础上,促进能源产业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发展,推动现代载能产业绿色发展,做强做大先进装备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把电动汽车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发展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高技术报务、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业和特色现代农业,积极发展“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另一方面,补齐发展短板,提高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和效率。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好脱贫攻坚战。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形成更高质量的人力资本,从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围绕供给,创优机制。一是创优产业政策。建立完善过剩产能化解机制,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新兴产业扶持机制,加大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支持。二是创优要素配置机制。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金融链、物流链、能源资源链,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三是创优发展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政府建设,促进依法行政,深化简政放权,规范权责清单,探索负面清单,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廖佳]
010020021610000000000000011109181287884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