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事关中国今后5年发展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正提交两会代表和委员们进行审查和讨论。海外人士和专家学者表示,这份规划纲要的实施将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崭新面貌。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共8万多字,有23个专栏精准对接未来5年的重大项目和重大工程,涉及科技创新、结构升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民生改善等五大方面。
“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意义。”俄罗斯共产党第一副主席、俄国家杜马第一副主席梅利尼科夫这样认为。
俄罗斯共产党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第一书记格罗莫夫说,中国“十三五”规划将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创新发展模式。中国在不少科技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为科技带动经济增长提供了可能。
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指出,中国经济结构正处于战略转型中,加强创新意识、完善创业环境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平稳、持续、坚实发展起到深远的促进作用,有助于促进中国从“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这一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十三五”期间,改善民生、增进福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印尼政治分析人士李卓辉认为,让中国老百姓共享多年经济发展成果,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中国的扶贫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为世界作出了表率。相信在“十三五”期间,中国各级政府会群策群力,共同实现7000万人口脱贫的目标。他认为,中国政府对贫困地区进行教育倾斜,并通过产业转移提升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增加就业机会,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
巴基斯坦—中国商业和投资促进委员会主席阿马努拉·汗尤其关注“十三五”规划中有关教育的内容。他认为,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将促使高等教育更加贴近实际,更加具有职业化导向,这将使中国年轻一代更大程度地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人口中产生一个新的具有专业技能的人群,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平衡发展。
目前中国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今后5年生态环境质量要实现总体改善。肯尼亚美国国际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穆内内·马查里亚认为,中国政府正以负责任的态度解决环境问题。他说,生态环境和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环境的破坏反过来也会影响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会使中国的发展惠及子孙后代。
波兰经济大会基金会专家米哈乌·科拉科夫斯基认为,中国政府“决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态度将为中国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中国各级政府目前正开展全面、彻底的环境保护工作,并已在一些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淘汰产能过剩且高污染的企业、鼓励绿色产业的创新发展,都是具有实际意义的政策。(执笔记者:涂一帆、陈怡;参与记者:张继业、贾安平、石中玉、季伟、周檬、李颖、尤东婕、王守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