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世界名鸡”背后的脱贫故事
2017-01-26 09:25:07 来源: 新华社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一只走地鸡,生态大变样

  只要走进长汀县河田镇的养鸡户家,提起一个名叫兰秀的女人,几乎无人不知。

  兰秀过去只是一个没有收入的家庭主妇,养鸡31年,现在成为河田最大养鸡场的“兰总”。她花了十余年时间,把承包下的一块荒山改造成绿树成荫、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成为“水土保持卫士”的典型。

  “你看到的这些山,十多年前是光秃秃的,几乎一根草都不长。下雨的时候,流出来的都是黄泥水。”兰秀拿出从前的照片,给来访的客人介绍,她的儿子在一旁补充道:“就像泥石流。”

  在荒山上养鸡,对当时年轻柔弱的兰秀来说是个挑战。最困难的时候,兰秀甚至“鸡苗换树苗”,一铁锹一铁锹地种树开荒。兰秀坦言:“一开始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就想着把林子种好了,散养的鸡才有地方栖息。现在林子好了,就发展林下经济套养河田鸡,鸡粪变成肥料还能反哺林间的作物,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看到绿油油的一片,非常有成就感!”

  兰秀的经历只是一个缩影,长汀县的水土流失治理其实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四周山岭,尽是一片红色,闪耀着可怕的血光……不闻虫声,不见鼠迹,不投栖息的飞鸟,只有凄怆的静寂,永伴着毁灭了的山林。”这是1942年研究水土流失的学者在长汀县河田镇考察时留下的一段话。

  由于一系列人为破坏,坐落在闽西山区、武夷南麓的长汀县成为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1983年,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正式展开。1986年,水利部把长汀河田列为南方小流域治理示范区。此后,长汀采取了最严格的封山育林、禁烧柴草等生态保护制度,发动群众一道参与,建立燃料补贴制度,用煤球换柴草,用种养治荒山。几代长汀人筚路蓝缕,与百万亩荒山作战,创造了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

  兰秀没想到,当初为了养“走地鸡”的治荒努力,开出了鲜花,结出了硕果:“这只走地鸡真神奇!”

  一只新年鸡,多少家乡味

  爆竹声声,把山上的河田鸡吓得飞到了枝桠上,春节就这样悄悄地临近了。河田鸡的故乡长汀县聚集着大批客家人。

  “汀江河”这条闽西最大河流,被客家人奉为“母亲河”,每年都有大批客家人到长汀县参加公祭客家母亲河的仪式。

  无论是公祭母亲河还是春节祭祀祖先,鸡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客家人把鸡看成吉祥物,岁时节日、迎神赛会等客家文化里,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客家民俗专家赖建说。

  黄昏时分,记者一行人被袅袅炊烟、阵阵香气吸引到了古城镇南岩村村民钟道华家里。钟道华一家也是通过养殖河田鸡脱贫的,靠着十余年的养鸡生涯,钟家盖起了小洋楼。春节前三天,钟道华三兄弟轮流做东请大家吃年夜饭。

  钟道华的妻子从下午开始就把河田鸡下锅,小火慢炖,等皮变金黄,筷子能戳穿鸡皮时,就捞起切盘,佐以新鲜的鸡汁伴葱姜做料,一盘经典的客家白斩鸡就上桌了,这可是年夜饭的主菜。

  钟道华家族里有12口人。最小的孩子、11岁的钟文楷早早围在桌前,顾不得烫,用手抓起一块鸡肉,站着就吃完了。大人们怜爱地摸摸他的头,往他的碗里夹了一只鸡腿,小文楷顾不得擦掉手上的油,马上“驼”起了“鸡臂”(客家话,吃鸡腿的意思),这可是客家人吃饭的最高规格。

  “其实不一定要吃鸡腿,不少在外工作的客家人心里,白斩鸡的滋味总能勾起乡愁,那就是家乡的味道。”钟道华说。

  在离钟道华家不远的河田镇根溪村里,老公鸡乖乖依旧骄傲地站在日落的山头上,陪伴着82岁的主人黄桂花,等待着赶路的孙儿回家过年。黄桂花不会说普通话,她用客家话反复说着:“一家人在一起,才是过年。”

   上一页 1 2  

+1
【纠错】 责任编辑: 刘琼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亚投行迎来香港、加拿大等13个新成员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直击空军学员夜间飞行训练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北京:春雪或伴春雨至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英国议会大厦附近发生袭击事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17112038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