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镇长追着馆长“要文化” 让博物馆帮城镇建设“指路纠偏”
2017-03-24 08:18:38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让博物馆帮城镇建设“指路纠偏”

1月11日,俞友良站在修复后的乾元镇谈家弄怀旧墙前。记者黄海波摄

  一边是干劲十足的拆迁人员,一边是终于职守的文保干部,隔着一座石拱桥互“撂”狠话:

  “我今天一定要把桥拆了!”

  “你倒是拆了试试?!”

  城镇建设和文物保护,谁为谁让路?这道题,不仅基层相关政府部门在应考,一个县级博物馆,也没有选择“围观”。

  城镇建设与文保,一定是有你没我的“让路”吗?能不能“共路”?以文保为天职的浙江德清县博物馆,不相信“让路”是宿命,而是努力探寻城镇建设和文物保护的“共路双赢”之策。

  终于,在德清县不搞“大拆大建”、杜绝“千城一面”的总棋局中,县博物馆发挥出特殊的“拱卒”作用,让县级博物馆这个原本似乎远离“中心工作”的基层事业单位,走到了美丽城镇建设的“前台”。

    博物馆走上城镇建设“前台”

  县城繁华,乡村美丽,不少夹在中间的小城镇“两不靠”。在全国,在浙江,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德清一度也是如此。驾车从杭宁高速德清出口驶出,迎面就是巨大的广告牌——“德清,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显示出这座城市的雄心。德清的美丽乡村建设,同样走在全国前列,几乎拿到了各类奖项。

  2016年7月,按照“规划有个性、设计有文化、发展有产业”的标准,德清把城镇建设作为补齐“全域美丽”的发展短板进行攻坚,明确到2020年底打造一批具有本地特色、内涵丰富、生态功能健全、江南风情浓郁的“美丽城镇”。

  9月,蔡蓉从县政协调任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分管“二都小镇防风文化展示馆”项目建设。

  “没有头绪,博物馆可是帮了大忙,不但提供方案,还帮忙落实。你看,今天俞馆长又来了。”蔡蓉语速飞快,背后的工地上,鞭炮声和挖掘机马达声交织。

  防风氏,大禹同时代的治水英雄。防风山下的二都村,据考证是防风古国所在地。一座建于西晋的防风祠,至今香火旺盛。祠前立着一块石碑,上刻五代吴越王钱缪《修建风山灵德王庙碑记》(灵德王是钱缪为防风封的号,风山即防风山),是重要的保护文物。

  以祠堂为中心,西面为防风文化主题广场,南面为融入防风元素的二都老街,东面将统一粉刷民房外墙……在“二都小镇”建设方案中,石碑需要往东移动20米。

  当地村民查了黄历,确定了移碑的“好日子”。县博物馆馆长俞友良带着副馆长陶渊旻、文保部主任费胜成,一大早赶到工地。

  上午九点,现场又是一阵鞭炮声。人群开始聚集,几位老人对着石碑一顿叩拜,嘴里念念有词。一辆铲车缓缓开来,小心翼翼撬动三吨重的石碑。

  俞友良盯着铲车,大声提醒铲车司机,“慢点,再慢一点”。

  “二都小镇”开建以来,博物馆多次派人来“传经送宝”。除了现场督办,他们还召集专家以现场会的形式,给街道干部带去“头脑风暴”;在项目的评审会上,又从文化和文物保护角度进行把关,和设计人员面对面沟通。

  在德清另外3个街道和8个乡镇,类似的现场会评审会,类似的现场施工督查,让俞友良和他的馆员们分外忙碌。这种忙碌,他们从事博物馆工作以来从未料到。

  美丽城镇建设启动后,分管这项工作的德清县文广新局局长姚明星,就有了一个独特的想法。

  “规划有个性,其实就是设计‘有文化’。如何在美丽城镇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姚局长认为博物馆可以发挥特殊作用。”陶渊旻说。

  于是,把各乡镇的文化元素“过筛子”认真梳理后,博物馆起草了一份报告,题目叫《如何在美丽城镇建设中体现文化元素》。

  这份报告不但回答了城镇建设应该“有什么”,也回答了应该“怎么办”:有文物的地方,借助文物来体现文化元素,没有文物的地方,用文化痕迹来体现,用非遗活动来活态传承。

  报告的想法,得到县领导的认同。去年10月28日,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批示,要求美丽城镇建设要体现文化元素。

  “送文化下乡,原以为和以前一样,场面上过一下,送点‘快餐’就回来了,想不到这次县领导这么重视。”逐字逐句“敲”出这份报告的陶渊旻认为,这种重视,是由于县领导了解许多乡镇都存在“文化饥渴”。

  德清县博物馆,就这样被推到了美丽城镇建设的“前台”。

    专业的“文化纠偏队”

  “文化是城镇的魂,代表城镇的形象,道理书记镇长都懂,也想做出本地特色。但用什么形式体现、用什么内容呈现,往往是‘短板’。”姚明星分析说,这块“短板”,恰恰是博物馆的“长板”。

  在县委县政府“文化自觉”的统领下,博物馆的“前台”工作变得相对简单。俞友良把有限的馆员分成若干小组,主动出击——

  首先是组建专家团队。俞友良利用另外一个身份——德清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会长,邀请对本土文化十分了解的“土专家”20余人,充实进专家队伍,和镇干部直接“对话”。

  其次是参与项目评审。在时间表的倒逼下,各乡镇在美丽城镇建设中竞相发力,规划设计“井喷”,出现了一些粗制滥造和张冠李戴。博物馆“出面”,及时进行“文化纠偏”。

  鸡首壶是魏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盛酒和盛水器,因壶嘴被制成鸡首状而得名。2012年,考古人员在发掘德清经济开发区一处东晋古墓葬时,发现了一件黑釉鸡首壶。

  在防风文化主题广场项目评审会上,设计人员想把鸡首壶作为文化元素植入,但俞友良投了反对票。“德清窑的位置并不在下渚湖,它不能代表下渚湖的文化。”

  “有个镇的特色产业是水产品加工,按照原本的建设方案,镇上准备建造三条热带鱼造型的雕塑。”陶渊旻亮明了反对意见:“这里不产热带鱼,再说,你弄几条热带鱼,也不能说明和水产品加工有关。”

  一个以农业为主的镇,想设计一处田园牧歌,并购置牧童放牛的雕塑。

  “德清牧牛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建议设计单位去实地看看,千万不要张冠李戴。”专家团队成员之一、农民作家赵长根直言不讳。

  “还有一个乡镇,居然直接为一位明朝官员的塑像,梳了一个清代的大辫子。”当然也被他“纠偏”。

   交通、水利、国土……陶渊旻一口气列出参与这场建设活动的部门名单,“其他部门都是出具标准,但文化没有标准,只有建议,但专家建议往往是出彩的部分。”

  新安镇,地处德清县东部,与杭州市余杭区一河之隔,相传为越王勾践垒兵处。鉴于这个文化元素,镇上原本准备打出勾践这张牌,博物馆给出了更好的建议。

  新安镇是德清最早兴办民族工业的地区之一,1926年,留日学生、新安镇人稽慕陶开办利农改良土丝厂,堪称德清工业的摇篮。如今的新安,已成为“湖州围巾第一镇”,年产围巾2.7多亿条。博物馆分析后认为,新安可以同时打勾践和嵇慕陶两张文化牌。建议开设稽慕陶纪念馆,既能体现新安的工业历史,又能关照现实产业需求,博物馆可以协助搜集整理历史资料。这一建议,得到镇干部一致认同。

  镇长追着馆长“要文化”

  即便认识到文化很重要,但一到具体的事,未必每个人都“想得通”。

  陶渊旻回忆,一位退休的同事,曾因为一座石拱桥,和乡镇负责拆迁的人员发生冲突。

  这座石拱桥连接的马路要拓宽,石桥就成了某些人眼中的“绊脚石”。

  “对方放话说,‘老子今天一定要把桥拆了’,我们同事也硬气地说,‘你倒是拆了试试?!’”。

  “我到没有听到刺耳的声音,但婉拒还是有的,比如说‘把墙改成马头墙行不行?不想太折腾’。”性格耿直的费胜成说,少数基层干部“草莽气”远远大过“文气”。

  不过,费胜成也发现,情况越来越好。

  一天,履新不久的钟管镇镇长姚文忠,叩开了俞友良的办公室。没等热茶泡上,镇长就向馆长要起了“项目”。

  钟管镇蠡山村,距离县城20公里,是越国大夫范蠡携西施隐居的地方,钟管镇要在这里打造“爱情小镇”。

  “人们常把爱情与桥联系在一起,我们想建一个古桥博物馆,把德清的古桥都‘搬’过去。”镇长说。

  地处杭嘉湖平原的德清,境内河道密布,古桥众多。至今保留完好的十二座宋元时期的石桥,已列入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馆长被“吓”了一跳,先不说文物不能随便移动,即使能搬,费用也相当昂贵。

  “我不是真要搬桥,只是把古桥的石碑碑文拓下来,然后用我们当地的武康石复制,希望你们能把这些碑放到爱情小镇。”

  俞友良思忖了一下说,“这事能办”。

  此前在镇上,姚文忠已经追着要了几次,没想到这次直接追到办公室来了。这是俞友良当馆长十多年来,印象中第一次有镇干部到他办公室要项目。

  陶渊旻说,现在下乡的感觉确实好多了。“原来大家躲着你,工地上挖出了文物,怕你知道了要求停工。如今我们通过项目评审前期介入,提前告知文保范围,各个镇也愿意通过文物体现文化特质,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

  事实上,德清是住建部“多规合一”试点县之一。该项工作启动以来,博物馆等文物部门将现有文保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范围纳入到“多规合一”平台中。这样一来,凡是需要在德清落地的建设项目,只要是通过多规合一平台审批的,都能了解到本县的文物分布情况,做到主动避让、主动保护。

  蔡蓉感受到的变化也很明显:“只要涉及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街道领导就会主动说,你去问问博物馆专家怎么说?”

  经过和“文化指导”和“文化纠偏”,德清“一镇一品”的格局正在形成,越来越多的文化元素凸显魅力:

  莫干山镇,庾村老车站、民国图书馆、黄郛藏书楼,以及街道两边大片法国梧桐,给人穿越的历史美感。

  “诗画江南、琴动乐舍”,在钢琴之乡洛舍镇,青瓦灰墙的大通桥老文化中心,塑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

  千年古镇新市,结合水乡文化特色进行基础设施改造,使其与“小上海”的雅称更加吻合……

  老县城乾元镇,以谈家弄改造为抓手打造里弄文化。原来拥挤杂乱的弄堂,整改之后,在墙体内镶嵌进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充满了满满的老城关味道。“挖掘传统文化并加以呈现,乾元更有韵味了。”县长王琴英调研之后说。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魏敦山考察德清的美丽城镇建设后,用“大吃一惊”表达自己感受。

  “当下很多小城镇建设缺少个性,千人一面。这里从实际出发,保留本地优秀文化,并融入到建设之中,这种做法应大力弘扬。”这位85岁的老专家有些激动地说。

    “自我感觉很好”

  在美丽城镇建设“战场”大显身手,德清县博物馆在自己的“主阵地”上,却要面对县级博物馆的常态——冷清。

  2015年,德清县博物馆的参观量为10万人次;2016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7万。

  “安检口新增感应系统后,进进出出都能感应到,一算,我们的馆员贡献了10%的参观量。”俞友良笑着说。多亏德清莫干山的“洋家乐”发达,如今很多旅行社顺便带客人过来参观。   

  走进德清博物馆,上下两层陈列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一、二、三级文物200余件。

  “最快20分钟能看完,每件文物都驻足欣赏,也就一个小时。全县40多万人,该来的都来过了。”文保部主任费胜成有些“自黑”地说,夏天顺便过来吹空调还是有的,“我们的空调不错”。

  一座20多厘米高的南宋青瓷南极仙翁像,是德清县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但这里的特色藏品是原始瓷。

  作为从陶器向瓷器的过渡类型,原始瓷是学术界对商至西汉时期烧造的高温青釉窑器的称谓。因其解决了瓷器发展的序列问题,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德清早在商周时期就是原始瓷器诞生地及中心产地,至战国时期原始瓷烧造达到了当时的最高工艺水平。德清作为中国‘瓷之源’可谓实至名归。”

  2008年4月,由故宫博物院、中国古陶瓷学会、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德清县人民政府等共同召开的“瓷之源”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作出上述论断。

  那是德清县博物馆的“高光时刻”。

  “有人说这里10年老面孔,可我们已经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了。”俞友良说,县级博物馆的藏品数量,肯定不能和大博物馆相比。

  博物馆总体上人气不够旺,县级博物馆尤甚,这不是德清一地的事。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湖州市政协副主席沈琪芳经过调研发现,国内青少年平均每年每人走进博物馆仅为0.15次,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在2到3次之间。

  为了吸引人气,德清博物馆做了很多努力,比如文物进社区,和学校一起组织文物鉴赏,和其他博物馆搞联展等。

  他们甚至组织过鉴宝活动,但最后不了了之。“愿意拿宝贝出来的藏家本来就不多,来的都希望专家估个高价,说低了不乐意的呀!”俞友良说,有些藏家还是他们事先动员才过来的,就怕冷场。

  不过,随着文保“权重”的提升,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有文化的城镇才算“美丽”,对自己工作的价值,这家博物馆如今有了更多的自信。

  德清博物馆承担域内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全县87处文保单位,按规定每年至少巡查两次,这占据了费胜成大部分的工作时间。“挨个看一遍也要十几天,如果需要修缮,就没有时间表了。”费胜成说。

  因德清探索城镇建设和文物保护“共路双赢”而走到“前台”的县博物馆,也不是没有遇到压力。

  藏品看着不多,但人手更少,日子看着冷清,但事无巨细。正因为如此,“额外”付出时间精力去参与美丽城镇建设,一度部分馆员想不通。 春节期间,有人给俞友良短信拜年,调侃他“搞事情”。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我们自我感觉很好”,俞友良很淡定地“敲”下一行文字回复。

  “博物馆研究德清传统文化,发掘保护德清文物,把德清历史文脉通过实物、资料连接起来,让德清的城镇因有文化而更美丽,功莫大焉!”姚明星说,美丽城镇建设更是文博人展示才华、体现价值的大好平台,应该主动融入、主动参与,“围绕中心服务中心,文博人就更有存在感。”(记者黄海波 参与采访:王力中)

+1
【纠错】 责任编辑: 张明宇
新闻评论
    摩苏尔博物馆遭“伊斯兰国”严重破坏
    摩苏尔博物馆遭“伊斯兰国”严重破坏
    恐袭后的伦敦
    恐袭后的伦敦
    世预赛:中国队战胜韩国队
    世预赛:中国队战胜韩国队
    南京孩童着汉服行古礼拜师传孝道
    南京孩童着汉服行古礼拜师传孝道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21120684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