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张正红:天府文化是成都的幸福密码

2017年12月07日 15:33:24 来源: 新华网

 

  12月7日,2017中国幸福城市论坛在北京举行。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正红发言。

  以下为文字摘录:

  深居西部内陆的成都,拥有1400多万户籍人口、近2000万常住人口,虽然2016年GDP达到12170亿元,但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不能和东部沿海大城市相比,却屡屡获此殊荣,这是为什么?

  成都,取“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而得名,素有“天府之国”美誉,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十大古都,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勤劳聪慧的人民,孕育出了具有独特魅力的天府文化,我们归纳为十六个字: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

  创新创造,是成都与生俱来的文化基因。 2300多年前,李冰父子开人类治水之先河,充分利用岷江水文、地形条件,道法自然,创造性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无坝引水工程,开启了天府之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辉煌篇章。宋朝时期,聪慧勤巧的成都人,利用桑树叶制成纸张,代替不便携带的金银铜钱,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张纸币“交子”。今天的成都,国家级天府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内陆自贸区等重大改革创新机遇叠加,“创新创业之都”蜚声海内外,拥有56所高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33家创新创业载体、近500万各类“蓉漂”和人才,荣获中国十大创业城市、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等殊荣。面向未来,成都将以厚重的创新创造文化基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动能。

  优雅时尚,是成都别样精彩的文化特质。源远流长的三国文化、诗赋文化、民俗文化,丰富拓展了璀璨辉煌的古蜀文明。今天,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交相辉映、历史沉淀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成都是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青城山、都江堰、大熊猫栖息地被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武侯祠、杜甫草堂、宽窄巷子、锦里、太古里特色街区,熙熙攘攘、游人如织,年接待游客超过2亿人次。面向未来,成都正加快打造西部文创中心、世界文化名城、世界旅游目的地,必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乐观包容,是成都兼容并蓄的文化气度。在成都博物馆有一个2000年前的东汉说唱俑,用他龇牙咧嘴的诙谐表情、手舞足蹈的夸张动作,生动展示成都古人的乐观、幽默和豁达。开朗乐观的成都人,早在战国时期就以其宽厚包容的精神接纳着往来的过客和移民。自秦惠文王“移秦民万家入蜀”以来,移民文化赋予了成都融汇各方、自成一家的开放包容文化特质,成就了“天下诗人皆入蜀”的美名。

  在绵延不断的岁月里,以成都为起点的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既成就了蜀地的繁荣与兴盛,更让成都成为沟通南北、连接中外的要冲之地。今天的成都,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点,也是距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泛欧泛亚开放门户城市,驻蓉领事机构达16家,国际友好城市达33个。27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04条,成为内地第三个拥有双机场的城市。蓉欧班列可直达欧洲的纽伦堡、蒂尔堡、罗兹、莫斯科以及越南的河内等城市,相比海运在时间上,空运在财务成本上都有明显优势。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大势,成都正秉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友善公益,是成都外化于行的文化表达。成都人素有秉性善良、脾气温和、待人热情、宽厚大气的美名。早在唐代,诗人杜甫为躲避“安史之乱”栖居成都,友善的成都人帮助其修建了草堂,供给禄米帮助渡过生活难关,杜甫曾在《成都府》中写道“但逢新人民”,赞扬成都人的善良与热情。今天的成都,每10个人中就有1名志愿者,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志愿者之城”。 成都人展现了自己的与人为善,也彰显出城市的温暖与大爱。这一切生动诠释了成都厚积千年的文化温度,透射出天府文化的澎湃力量,成为成都历久弥新的人文魅力。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因这封最具情怀的辞职信而在网络走红的女教师顾少强和他丈夫,最终选择定居成都街子古镇并生儿育女,理由很简单,因为这里有她以前对生活的所有期盼:依山傍水,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生活幸福。

  成都的美景、美食、美酒、美丽的人文,构成了一道道幸福的风景,是可感知的幸福。宜业宜居、张弛有道是成都人民对美好生活、品质人生的更深领悟和更高追求。天府文化就是这座城市的幸福密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成都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对标国家经济中心、科技中心、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已踏上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一是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2年,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建强区域中心城市。到2035年,成为“一带一路”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高标准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到2050年,迈入可持续的世界城市行列。

  二是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建设“五个城市”。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贯彻协调发展理念,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城市;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贯彻开放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三是坚持五大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一尊重五统筹”要求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十字方针,城市布局从“单中心”向“双核联动、多中心支撑”时代迈进,重塑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经济地理。

  四是坚持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现代金融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产业生态链生态圈,夯实国家中心城市产业支撑。同时,加快发展新经济,聚焦数字、智能、绿色、创意、流量、共享“六大形态”,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打造新的动力引擎。

  五是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大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健全就业、社保、住房等保障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民生净福利指数。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扎实推进天府绿道和全域增绿工作,营造高品质生活环境,促进人与城市和谐共生。

  成都市委市政府正在做的和将要做的这一切就是为了让成都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来市民的幸福指数,我们因人民的幸福而幸福。

 

 

【纠错】 [责任编辑: 于子茹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11129759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