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寒冬里的温暖记忆
2017-12-15 07:43:10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南方的冬天,有时候也会很冷。人们甚至会羡慕北方人,你们温度是很低,但是室内有暖气啊,家里就像春天一样。其实,在北方也有很多地方没有暖气,那才是刻骨的冷。

  我经历的最冷的一夜,是春节假期开学后。我和几位在邻县复读的同学,在周末的晚上回到我们县城。晚上7点的小火车,回到县城已是晚上11点。在大城市,这不算太晚,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县城,已经没有什么车可以回到乡镇了。理想的做法是找个旅店,没有人开口提出这个建议,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没有钱。

  我们来到以前读高中的地方,学校附近就是农田。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一个麦秸垛,这是最容易避风的地方。不管风从哪个方向吹来,总有一面是背风的。草垛似乎还留有白天太阳的余温,如果你挖一个洞钻进去,应该很暖和。我们没有挖洞,挖四个人能钻进去的大洞,草垛也就散了。我们在背风的一侧蹲下,四个小伙子偎在一起。

  开始的时候,还能谈笑风生,但是很快身体就出卖了我们。有人的牙齿开始发出哆嗦的声音,人冷得发抖的时候,上下的牙齿已经开始打架了。我们开始站起来,围着草垛跑步,慢跑一大会儿,休息一小会儿。你不能跑得太快,那样热出汗,很容易冻感冒。刚刚跑到身体发热,就改为慢走,实在累了就休息几分钟。就这样,我们围着草垛转了好几个小时,早上5点,大家各奔东西,去搭乘第一班车,回到各自在乡下的家。那里一样贫寒。

  我们这个县城,处在黄河和淮河之间。冬天冷的时候,气温也可以降到零下10度。没有人用暖气,也没有人用空调,我所在的村庄,要到1997年才通上电呢。甚至,也很少有人烧煤球取暖。相当长的时期内,煤球也算是奢侈品。读高中的时候,我骑自行车回家,在东郊为了避让一辆迎面驶来的汽车,不小心踩坏了几块路面上晾的煤球,它们的主人还追我老远呢,一直让我赔钱。

  小时候,我们都很喜欢上学,因为教室里人多,就比家里暖和。读小学的时候,教室甚至没有玻璃,装的是白色透明塑料布,夏天就把它揭下来。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会穿着胶鞋走路到学校,在土地化冻的过程中,路面非常黏,可以把一年级的孩子牢牢地黏在地上,让他哭出声来。到教室里,我们就换上母亲制作的棉鞋,但是这并不足以支撑我们安心上课。脚开始发冷,不知谁先撑不住了,跺脚,于是整个教室里都会跟着响起此起彼伏跺脚的声音。到下课就好了,大家可以踢毽子、跳绳,或者发疯一样地相互追逐,把自己搞得满面通红,还要感叹一声:好热啊。

  我们的取暖方式是完全自然的。穿厚厚的棉衣,棉花是从自己家地里摘的。盖厚厚的棉被,棉花和布都是自己家的。被子重达12斤,非常厚。考上大学的时候,母亲给我准备了两个被子,这是我最重的行李。但是,到了学校却发现,宿舍里有暖气,到了冬天室内温度有20度,根本用不着这样的厚被子。从军训开始,被子就成为了麻烦:我无法把母亲做的厚被子折成豆腐块,教官来了,他也无能为力,只好把被子藏在柜子里。那无法被驯服的被子,像极了我的性格,这是我很多年后才懂得的事。

  我对这样的被子很厌恶,但是却知道这是母亲辛苦缝制的。在干燥而凉爽的秋日,看母亲缝制被子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上一个冬天用过的被子,要拆掉,把被面和里子都洗干净,晾晒,棉花被芯也晒得很蓬松。通常是在下午,在地上铺一个很大的席子,母亲劳作,我喜欢坐在旁边,参与她和邻居婶娘的聊天。被子有太阳的温度,还有淡淡的纯棉的香味。那是美好的时光,被子是为冬天准备的,而冬天还没有到来。为将来的生活认真准备,这样的场景非常温馨。

  我一直带着母亲缝制的12斤重的被子。我想告诉她,其实宿舍里并不冷,但是母亲无法理解暖气到底是何物,她会按照自己的节奏提醒我注意晒被子,暖和的时候就把被子拆掉,清洗被面,这是我不能胜任的工作,因为拆掉后我就缝不上了。想用超市购买的被套,但是却发现,没有一款被套的尺寸,和母亲缝制的被子完全般配。被套总是过小,母亲做的被子,总是膨胀,难以驯服。

  后来我到成都工作,这里是南方,有很多树即便在冬天也不会落叶。我告诉母亲,以后不要再给我做12斤重的被子了,这里真是一点都不冷呢。母亲很失望。她说,那以后就不用再栽种棉花了,家里的棉花够给你做几个厚被子了。除了做被子,母亲已经不能够再为我做什么,这让她很难过。我没有告诉她,商场里有羽绒被,又薄又暖和。(张丰)

+1
【纠错】 责任编辑: 冯文雅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山西迎入冬首场降雪
山西迎入冬首场降雪
海军三大舰队40多艘舰艇东海同台竞技
海军三大舰队40多艘舰艇东海同台竞技
红外相机记录雪豹分食画面
红外相机记录雪豹分食画面
“自贡灯会”彩灯制作如火如荼
“自贡灯会”彩灯制作如火如荼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80111221137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