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正文
中外专家学者共议新闻的“建设性”
2019-11-09 15:04:28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博
Qzone
评论

  11月9日,主题为“建设性新闻:理念与实践”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社会政法学部副主任李林,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胡孝汉出席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赵天晓主持会议。来自国内科研院所、政府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和美国、英国、荷兰、意大利、日本、肯尼亚等国的专家学者以及新闻媒体代表等近百人出席论坛,共同分享建设性新闻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李林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意在把握当今互联网时代新形势,探讨全球新闻传播发展新特点,推进新闻传播理论创新发展,具有很强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他对建设性新闻谈了三点看法:第一,正能量是建设性新闻的学理所在;第二,文化自信是建设性新闻的命脉所在;第三,开放包容是建设性新闻的活力所在。

  李林指出,中国是全球互联网大国,新闻传播新技术新业态正在加快推进,“四全媒体”(即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如火如荼。我们要树立和秉持高度的学术自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上提出中国方案,发出影响全球新闻传播学术界的中国声音。

  胡孝汉在致辞中指出,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建设性新闻的理念从来都是我们所倡导的。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向上、催人奋进等理念,一直是我国新闻媒体的重要报道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民生新闻”“帮忙新闻”“问政节目”等新闻经过多年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都是建设性新闻的中国经验。

  胡孝汉说,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要改进和创新正面宣传,完善舆论监督制度,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这给中国的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唐绪军作了题为《融入建设理念,共筑美好生活》主旨演讲。他指出,面对大环境的转换,全球媒体都在寻觅新的生存方式,探索如何在公共传播时代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建设性新闻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股发展潮流。每一代人都会创造属于自己的新闻业,建设性新闻是变化带来的变化,也许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闻业。

  唐绪军指出,我国的制度决定了新闻媒体要更加注重广泛凝聚共识、增进发展合力的社会建设功能,力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各种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助力于社会稳定和谐。因此,建设性新闻理念是我们所一贯倡导的。他认为,世界文明多种多样,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建设性新闻的实践能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媒体的力量。

  国际著名的建设性新闻研究者、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媒体与文化学院助理教授凯伦·麦金泰尔作了题为《建设性新闻:我们对它了解多少?它将走向何方?》的主题演讲。她指出,建设性新闻是严谨的、引人注目的报道,以维护新闻的核心功能和道德要求为依归,包含积极的情绪和解决方案等重要元素,用以增强受众的辨识能力和呈现更全面的真相。麦金泰尔分享了相关学者对建设性报道的研究成果,并且讨论了建设性新闻的未来。

  荷兰温德斯海姆应用科学大学教授、欧洲新闻培训协会主席尼科·德罗作了题为《新闻教育的建设性转向》的主题演讲。他指出,西方的“专业新闻”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需要重新思考新闻的目标和价值。我们必须为符合网络社会特征的新闻工作铺平道路,无论是在技术和经济方面,还是在更具建设性的专业文化方面。

  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承办,苏州广播电视总台提供支持。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雷东瑞
中外专家学者共议新闻的“建设性”-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675112521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