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严歌苓化身“穗子”讲动物故事:最真实最诚恳最动感情

2019年11月20日 13:51:4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1月20日电(记者 王志艳)近日,勤奋的严歌苓又带来了新作《穗子的动物园》,与以往读者熟悉的创作不同,这是一本动物题材故事集,包括十二篇非虚构和两篇小说。严歌苓又一次化身“穗子”,以她的视角讲述在生命中出现又离开的那些动物。

  在这个“穗子的动物园”里,有一只叫做麻花儿能上山上树的矫健母鸡、一只被外婆用竹篮装着让“我”和爸爸坐火车送给祖母的猫咪、一只陪伴“我”度过铁道兵创作员生涯的小燕子、一只酷爱“盗窃”主人小物件只为博取注意力的“狗小偷”可利亚、在北京城里东躲西藏最后落户柏林的“黑户”藏獒壮壮……再加上小说《黑影》里那只永远野性难驯却死于母性本能的猫,和《爱犬颗韧》里在特殊年代被一群心智未成熟的文艺兵收养的藏獒颗韧,动物园里的十四位成员,在严歌苓的笔下,都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鲜活与情感。

  这本书的创作缘起就是其中的爱犬壮壮,那是一只松狮,前年夏天走后,严歌苓总是想起它,还流泪。她把壮壮的故事讲给编辑听,编辑鼓励她干脆写出来,“写出来的过程可能也是治愈的过程。”严歌苓表示,这是自己最真实、最诚恳、也最动感情的一本书,写完以后发现,这就是自己成长史旁边的一条平行的线。“我的很多小说人物都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而这些小动物也同样有这样的功能。”

著名作家严歌苓(主办方供图)

  回忆起童年时代对动物的喜爱,严歌苓说主要是受外公外婆的影响。“他们把猫狗看成是小朋友,像我外婆总是嘴里叨叨着跟猫讲话,动物跟他们也有沟通交流,特别有意思。加上小的时候读了很多寓言童话,对动物有一种童话式的认知,好像人自然而然就能跟动物去对话,就能参与他们的生活。”

  接受记者采访时,严歌苓称,现在她更多是从人道主义角度去看、去尊重这些生命。“它们既然诞生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一份生存的权利,就有一份尊严。它们都是一些无声的朋友,没有语言、没有话语权,它们的生存状态和痛苦,需要我们这些有话语权的人来为它们表达。”不仅用文字写下对动物的关爱,多年来,严歌苓还坚持每年向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捐赠十万元,身体力行的参与相关公益活动。

捐赠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书中的故事从“穗子”少年时期一路写起,看似写动物,实际上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各个时代和人性。十四篇故事延续着严歌苓特有的悲悯笔触和自省精神,“动物当然是可爱的,即便看似狡黠,目的也往往单纯。但人类和动物们交往的过程中,往往自以为是,显出不同程度的冷漠、自私和残酷来。”

  《穗子的动物园》让读者看到一个面对动物谦卑无措、柔肠百转的不一样的严歌苓。她说,一生中能够拥有一份跟动物的感情好像你的情感世界才会圆满。“动物对人的爱是无条件,不需要回报的。我记得有一阵失眠,端着一杯绍兴黄酒在家里走,我的狗狗从来都是起来陪我,它已经困得颠三倒四,走路都不太稳,但就跟在我后面,可能它觉得这是它的责任,它必须陪伴我。”

  “严歌苓以往的作品更多关注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对人性的思考等等,在《穗子的动物园》里她把笔触伸到了另外一个领域,就是人和动物的关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辑应红认为,她力图通过这样一种人和动物关系的描述,来写她对历史的看法,对她个人史的看法,对动物的看法,通过穗子和这些动物之间的关系,写出了一种对世间所有生命的尊重。

  书评人史航则评价,《穗子的动物园》讲的不是一个团圆的故事,它是陆续的聚和散,是穗子与动物们的“随缘”。有些动物与她同行一段时间,或者她留在原地,动物就走开了,或者她走到远方,回头看看动物还留在原地。让我们看到即使已经在手机电脑的时代,依然不可避免那些惆怅和离散的事,我们的心灵并没有随着成长而变得坚硬,依然能保证柔软。

  写了那么多动物,谈及自己最像哪一种,严歌苓笑称是“狗”,“第一我属狗,第二我是一个很愚忠的人,对什么人或者事情的忠诚,很少有人能改变我。还有狗笨笨的,它不管别人爱不爱它,它总是爱人的。”

【纠错】 [责任编辑: 曹滢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9916121036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