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2021 03/ 03 09:09:22
来源:新华网

红色百宝 奋斗百年|革命伉俪遗书彰显信仰之力

字体:

  新华社长沙3月3日电 题:革命伉俪遗书彰显信仰之力

  新华社记者张格、魏玉坤

  走进湖南醴陵仙山公园北门,拾级而上,便能看到竖立在醴陵市烈士陵园中的一对革命伉俪雕像:手戴镣铐的夫妇二人相互依偎着,坚定地看向远方。

  这对夫妻,丈夫名叫陈觉,妻子名叫赵云霄,他们的两封血泪书信为世人传颂:一封是丈夫在就义前写给妻子的诀别信,一封是这位妻子留给尚在襁褓中的孩子的遗书。

  陈觉,原名陈炳祥,1907年生于湖南醴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赵云霄,原名赵凤培,河北阜平人,1906年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因为共同的信仰,两位相隔千里的年轻人聚到了一起——陈觉、赵云霄作为第一批先进的中国青年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校期间,二人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上互相关心,最终结为革命伉俪。

  1927年,中国革命进入低潮,留苏的党员学生纷纷被派遣回国,从事苏维埃运动。陈觉、赵云霄两人一起回国,到陈觉的家乡醴陵开展革命斗争。“你路过家门而不入,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你在事业上、学业上所给我的帮助,是比任何教师任何同志都要大的……”陈觉在写给妻子的遗书中如是说道。

  1928年4月,由于当地各级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陈觉夫妇被迫离开醴陵,被调回长沙到省委机关工作,与反动派进行地下斗争。之后,陈觉被派往常德组织湘西特委,赵云霄则因有身孕,不宜下乡,便留在省委机关负责各地联络工作。

  1928年,这对革命夫妻在分离奔波中先后落入敌网,均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

  在狱中,任凭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问,陈觉和赵云霄始终宁死不屈。多次审讯未果后,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陈觉、赵云霄死刑。

  就义前4天,陈觉写下给妻子的诀别信。在信中,他说:“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大丈夫不成功便成仁,死又何憾!”

  这封不足500字的诀别信句句带血,行行含泪,凝结着如陈觉一样的革命先烈们愿为无产阶级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决心和昂扬斗志。

  1928年10月14日,陈觉在长沙慷慨就义。近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取名为“启明”,意为在黑暗中盼望破晓。

  启明满月不久,赵云霄就接到了死刑判决书。临别之际,她给女儿写下一封绝笔书。在信末,赵云霄告诉女儿:“你的外祖母家在北方,河北省阜平县。你的母亲姓赵。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小宝宝望你好好长大成人,且好好读书,才不负你父母的期望……”

  1929年3月26日,在给襁褓中的女儿喂过最后一口奶后,赵云霄毅然走上了刑场。令人心痛的是,小启明因体弱多病,4岁便夭折了。

  如今,在位于陈觉家乡的烈士陵园里,绿荫满园、安静庄严。

  在陵园工作已有十年的管理所所长杨云志已经无数次读过陈觉夫妇的遗书。“但每次读,我都仍会被烈士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强大的内心所打动。”杨云志说。

【纠错】 【责任编辑:王頔 】
新闻链接
阅读下一篇: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8112716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