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非遗木梳“梳”出残疾人多彩人生-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19 20:38:17
来源:新华网

一把非遗木梳“梳”出残疾人多彩人生

字体:

  新华社重庆5月19日电 题:一把非遗木梳“梳出”残疾人多彩人生

  新华社记者周思宇、唐奕、李爱斌

  手握一把木梳,幸春燕正细致地进行彩绘,烟青色、孔雀蓝在笔尖慢慢晕开,一幅别致的花鸟画跃然“梳”上。直到完成工作站起来,人们才能注意到她不到1.3米的个头。

  今年,是幸春燕在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工作的第22年。因甲状腺发育不全而肢体残疾的她,在这里收获工作和爱情,成为“自信、自立、自强”的人。

  “2002年,我经朋友介绍来到谭木匠,最初从事基础插齿工序。”幸春燕还记得,当时因操作不熟练手上起了很多小血泡,朋友劝她放弃工作回家,但她始终觉得,即使是一名残疾人也要自立自强,于是咬牙坚持了下来。

  虽然个子矮小,幸春燕的手艺却很出色,粘胶、嵌入梳齿,她制作的每把梳子都稳固、整齐。

  后来,一直喜欢绘画的幸春燕找到美工师傅苦学2个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美工车间,开始从事更复杂的工序,为木梳绘彩、上漆。17个年头过去,她当上了车间的残疾员工代表,管理40多名工人,与同为残疾员工的丈夫日子越过越美。

  2023年12月19日,幸春燕在生产线上制作木梳。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谭木匠木梳传统制作技艺”是重庆市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彩绘、漆艺、雕刻、描金等工艺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

  在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万州,一把把精美的非遗木梳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而制作“完美”梳子的人却并不都是“完美”的,在工厂里,像幸春燕一样有肢体残疾或视听障碍的工人就有341位。

  腿部残疾的黄立波从重庆邮电大学毕业后,来到谭木匠从事IT工作,在同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从内向自卑变得开朗自信。同样腿脚不便的王强,不仅在职业能力上取得长足进步,还考取了残疾人专用车驾照,自驾旅行成了他最大的爱好。

  2023年12月19日,黄立波在办公室工作。新华社记者唐奕 摄

  曾徘徊于社会边缘的他们,因这项非遗技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用勤劳奋斗改变了命运。这都源于谭木匠公司创始人谭传华创业时立下的初心:“要让更多和我一样的残疾人,有活干、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谭传华说,因小时候的一场意外,自己失去了右手,成为一些村民们眼中的“无用之人”。不服输的他,开始练习左手写字画画,先后做过民办教师、开过花店,又凭借祖传木匠手艺做起了梳子。

  那时几乎没有辅助梳子制造的机器,谭传华决定研发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几个月后,机器生产出第一批梳子,第一把梳子卖了2元钱,他把这来之不易的2元钱装进信封珍藏起来。

  “我吃过很多苦,深知残疾人的不易。因为淋过雨,更想给别人撑起一把伞。”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谭传华招收了更多残疾员工,并不断加强福利保障。

  今年1月,谭木匠公司联合万州区残联为残疾员工建设的“渝馨家园”正式启用,配套有篮球场、休闲室、康复室等,可围绕日间照料、康复服务、技能培训等开展活动。

  一把非遗木梳“梳”出的多彩人生,是当地大力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的缩影。近年来,万州区通过优化残保金征收结构、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活动,促进残疾人就业。今年2月,万州区残联组织召开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了52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现场401名残疾人与招聘企业初步达成求职意向。

  “在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自己能给社会带来价值。”幸春燕说,希望更多和自己一样的残疾人朋友秉持自立自强信念,书写更加精彩人生。

【纠错】 【责任编辑:吴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