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宏:“民心相通”需更多智库产品

发表于:2021-10-11 16:22:29

2021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8年。“一带一路”倡议从理念到行动,从方案到实践,由愿景化为现实。“一带一路”建设也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入精耕细作的“工笔画”阶段。

一、中东“一带一路”建设如火如荼

2020年,中阿贸易额近2400亿美元,中国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迄今,中国已经同19个阿拉伯国家和阿盟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阿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方兴未艾。双方携手打造了非洲最高楼、世界规模最大的光热电站、中东地区首个清洁燃煤电站等多项“第一”。

阿拉伯国家将共建“一带一路”视为基建、工业化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机遇,积极将“一带一路”与本国发展战略对接,助力摆脱资源型经济,实现发展模式转型。它们将亚投行等“一带一路”配套新金融机构与融资机制作为基建重要融资途径。阿拉伯国家中,亚投行成员国已达15个,亚投行已向阿曼、埃及等国的大型基础设施和新能源项目提供超过7亿美元的优惠贷款。

埃及战略研究院穆罕默德·马克拉姆·巴拉维博士今年6月发表了题为“中国与中东是战略还是战术的”长篇学术论文,他指出中东国家越来越多地向中国寻求贸易、投资、外交建议,甚至安全合作。

二、中阿“民心相通”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得到佐证

“民相亲在于心相近”。增进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共同发展与繁荣的现实需要。过去这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国和阿拉伯国家风雨同舟、相互支持、密切合作。

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暴发后,阿拉伯国家纷纷伸出援手,向中国抗击疫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随着疫情在西亚北非地区蔓延,中国也向阿拉伯国家提供实实在在的支持:援助急需设备物资,向8国派出医疗专家组,与21个阿拉伯国家举办卫生专家视频会议分享经验,推动新冠疫苗研发合作,为其来华采购物资提供便利。

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强烈冲击,但并未阻挡中阿经贸合作的前进步伐。去年,中国与沙特、中国与埃及均实现贸易增长,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沙特阿拉伯、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三、智库要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助动力

目前,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继“一带一路”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成立后,“一带一路”研究正在成为各国参与国际事务、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智力支撑。中国和中东国家的一批高端智库,相继推出一批有价值的学术成果,通过深入分析现状,探索实践对策,开展理论研究,有力推动“一带一路”研究成果生产和流动的价值链不断延伸。

从2017年开始,中东智库学术界逐渐从中国发展对世界的战略影响视角转而向共建“一带一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着力,相关研究开始聚焦“构建全球价值链”、“塑造新型经济全球化”、“提供国际公共产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事关人类和平发展的重大议题。

随着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学”也随之得以兴起。一方面需要我们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另一方面世界各国也渴望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中阿智库应及时提出相应的公共产品,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中东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