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词里的中国活力 | 乡村里悄然发生的“next level”

发表于:2024-05-24 10:22:41

  抹茶、鱼子酱等隐藏款农特产品“出圈”;贵州“村超”模式被海外复制;越来越多身怀一技之长,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农人”变身“兴农人”;在村里喝一杯“村咖”,正在成为一种时尚……这些乡村生活中不断涌现的新场景让网友感叹,如今的乡村已经是next level!

  村里的农特产品“藏”不住了

  提到鹅肝,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法国。实际上,现在全球45%的法式鹅肝产自中国。人们吃到的鹅肝,很可能就产自安徽省的霍邱县。

大别山间的朗德鹅肝

  今年年初,在网络“农特产品摸底”中“出圈”的安徽霍邱“法式鹅肝”,实际上已经在中国默默发展了二十多年。在霍邱县,引种于法国的朗德鹅养殖和加工制造企业共有100多家,年生产鹅肥肝5000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

  “高大上”的食材和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形成强烈的“反差萌”,四川雅安的鱼子酱也是如此。

无人机拍摄的四川雅安天全县冷水鱼养殖基地一角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鱼子酱主要由鲟科鱼类的鱼卵(籽)与食盐加工而成,由于野生鲟鳇鱼变成濒危物种,各国都在发展人工养殖。近年来,随着鲟鱼养殖技术的突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鱼子酱生产国和出口国,供应着全球60%的市场。其中四川雅安鱼子酱年产量超60吨,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等。现在,世界上每100克鱼子酱就有12克产自四川雅安。

  除了鹅肝和鱼子酱,贵州抹茶也是名副其实的隐藏农特产品。目前贵州抹茶出口量已经是全国第一、全球第三。2023年,贵州抹茶销售突破1000吨,产值3.2亿元,出口量达到400吨。

  “村超”模式被海外复制

  近年火爆全国的贵州“村超”,其影响力在持续扩大。从英国球星迈克尔·欧文送祝福,到“村超”与英超牵手,再到今年先后迎来法国青年代表队和利比里亚社联足球队,“村超”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圈粉”越来越多。如今“村超”的风已经从欧洲吹到了非洲,“村超”模式在非洲贝宁和南非等地得到复制。

3月31日,贝宁当地村民球员在非洲“村超”比赛中拼抢

  今年3月以来,在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组的帮助下,借鉴贵州“村超”经验,贝宁已经组建起12支村级足球队,非洲的“村超”联赛也正如火如荼。非洲的贝宁共和国对于“村超”的复制,是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又一例证,展现了“村超”模式的国际吸引力和适应性,也向世界传递着中国乡村发展的新气象。

  “新农人”带来兴农“黑科技”

  近年来,农村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与城市间不断缩小的差距,吸引了众多“新农人”返乡创业。这些返乡的“新农人”,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投身于农业生产,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兴农人”。

  在广西来宾,几位“90后”给拖拉机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不仅扩大了自家甘蔗种植的面积,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此外,植保无人机、智慧农业物联网也成为“新农人”农业生产的“新式装备”,不仅提高了效益,解放了劳动力,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业的全程机械化程度。

  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农村网络电商应运而生。在延安,“新农人”顺应发展潮流,凭借种养新手段、营销新思路,靠着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采用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手段,帮助当地民众创业就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不少“新农人”表示,作为年轻人,就要让家乡和过去不一样,用自己所学的现代技术,用自己的真本事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一杯“村咖”映照出乡村生活新场景

  咖啡馆曾是城市“小资生活”的代名词,如今却在乡村“火”了起来。近年来,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农村地区,咖啡馆逐渐变多,吸引无数城市人到访打卡。

秦岭脚下乡村咖啡馆晋身新“网红” 新华社记者 孙正好摄

  咖啡在乡村扎根,是咖啡文化与乡村文化的有机融合。消费者在品味醇香咖啡的同时,还能欣赏乡间景色。一杯“村咖”不止是卖咖啡,更是卖风景、卖生态,消费者对此很买账。

  乡村旅游热门大省浙江是村咖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浙江湖州的安吉县虽常住人口不到60万人,187个村里咖啡馆已达300多家,人均咖啡店拥有数量可与有8000多家咖啡馆的上海相媲美;浙江丽水的青田县常住人口50多万人,2021年200多家咖啡馆,到2023年400多家,同时发展咖啡豆生产线,产业不断壮大。

  南昌市社会科学院院长戴庆锋表示,在多元化、差异化的消费心态和理念下,跨界融合是消费新业态的常规动作,除提升产品品质外,咖啡跨界融合更要把文化要素融入产品服务中,这才是“村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策划:刘娟

监制:唐心怡

编辑:周佳苗 杜佳蕙(实习)

校对:马宇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