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牙子水泥地 想运动却没场地:山西人大代表建议继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

新华网
2021-01-23 17:39
随着居民健身意识的普遍提升,“去哪儿健身”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建议继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体育设施用地,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新华社太原1月23日电(记者李紫薇、解园)在马路牙子上散步、在工厂门口跳舞、开车半小时就为跑个步、专业运动员都得四处借场地……在正在举行的山西省“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指出,近年来,随着居民健身意识的普遍提升,“去哪儿健身”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建议继续加大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保障体育设施用地,满足居民健身需求。

  “从业31年,能明显感觉到大家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进山中学体育教师朱晓红说,但公共性体育场地紧缺、不达标、老旧问题仍然十分严重,私立健身房的价格又较为昂贵,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客观条件制约下,许多居民无法将体育锻炼融入日常生活中,还有部分居民只能在非专业的场地运动。

  记者采访看到,一到傍晚,各个城市的马路边、小区院内的水泥地、购物街、火车站前广场等地就被进行体育锻炼的居民占据,有的跳广场舞,有的打陀螺、踢毽子,他们周围常常是走动的人群和行驶的车辆。“健身的人每天都要跟车流、人流抢地盘。”山西省晋城市市民李红亮说。

  “在水泥地上运动不利于关节保护,甚至会损伤骨骼。”山西省人大代表、大同市体育运动学校党总支副书记、校长甄泽斌说,在非体育用地进行体育锻炼也易引发居民纠纷和安全事故。

  “不光普通市民,专业运动员也缺场地,只能东奔西跑,借场训练,可见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问题有多么严重。”山西省人大代表、太原市业余游泳运动学校高级教练邢军对记者说,近年来,由于城市道路和水系改造,太原市的多个专业性体育场馆被拆除,但均没有及时择地还建,多个体育项目的专业运动员不得不向周边城市借用体育场地。“各个专业队散布在不同的地方,安全难以保障,更谈不上管理,严重制约了竞赛成绩的提升。”她说。

  甄泽斌认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不足很大程度上源于当初城市建设规划不足,当下投入也较为欠缺,体育设施用地政策法规保障力度也较弱。

  人大代表们建议,尽快将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切实纳入各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解决政府主导和社会力量支持上的不协调问题,继续推进各类公共体育场馆以及现有社会、学校体育场馆向群众低收费或无偿开放,并加强监管,保障体育设施用地,缓解居民日益强烈的体育健身需求与体育场馆资源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

责任编辑:王梦
01003010103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01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