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1 01/ 22 15:32:03
来源:新华网

爱与陪伴 她用电影记录下《武汉日夜》

字体:

  新华网北京1月22日电(记者关心 陈杰)国内首部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今日在全国公映。影片导演如何把握片中情感?背后有着什么样的创作花絮?新华网独家专访《武汉日夜》导演曹金玲,讲述《武汉日夜》背后的创作过程。

  新华网:您如何选择影片故事的主线?

  导演曹金玲:影片主线选取了跟抗疫斗争最激烈的重症监护室,副线是志愿者团队。当时志愿者素材很多,有帮忙运送物资的,有00后的小朋友,医院里帮忙病患做CT,我们最后选择运送孕妇去医院的志愿车队,是整体架构上的考虑。

  影片的重点更多的是放在了个人的情感上,因为一些新闻、历史会放在事件和数字本身,电影的重心和美学源泉是情感。我们尽量将影片落在最细微的地方,落在情感的地方。

  新华网:您如何把握影片中的情感,呈现出客观真实的纪录片?

  导演曹金玲:最初创作的重点是在把握的尺度,团队形成共识是面对疫情,要忠实、客观、安静、节制地呈现出来,但不是在情感上大开大合,让观众在影院里看到悲伤的画面,又重新陷到了曾经的环境中悲痛不已,这不是我们的初心。我们需要更多的是一种陪伴、一份前行的力量。因为去年的疫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深刻的记忆,收敛的空间是留给观众的,是希望观众在电影里有抒发自己情感的空间。

  新华网:请介绍一下《武汉日夜》幕后创作过程?

  导演曹金玲:纪录片是聚沙成塔和滴水成河的过程,《武汉日夜》非常独特的部分是前方三十多个摄影师之前我都没有见过,影片做好后邀请他们到工作室做客,我才更为真切地了解到前方拍摄是多么不容易:他们在病房里拍摄,所有的机器都缠上保鲜膜做好防护,又戴着护目镜,上面其实都是汗珠泪水,聚焦都蛮难,更谈不上画面的设计,因为拍摄现场必须要让位于所有的治疗和抢救。

  我之前做剧情片对镜头还是有很多考究,这次不太一样。焦点是在内心,而并不是在镜头,只要这个镜头足够的动人和触动,就要忽略所谓的技术指标,情感大于技术。

    相关链接:

    制片人李玮讲述《武汉日夜》背后的爱和力量

【纠错】 【责任编辑:袁晗 】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16000121099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