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has-portrait

科普中国智库·“智汇科普”访谈丨繁荣科普生态需加强科普人才投入

新华网首页时政国际财经高层理论论坛思客信息化房产军事港澳台湾 图片视频娱乐时尚 体育 汽车科技食品
科普中国智库是中国科协打造的高端科普智库,依托中国科普研究所团结汇聚了一批热心科普事业的各领域高水平专家,聚焦科普和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深化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促进跨界交流,推动融合发展,集智汇力,建言献策,服务新时代科普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天我们推出对科普中国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卓的采访,听他讲述在繁荣科普生态过程中如何进一步优化科普内容创作和科普人才投入。
精彩观点
1
新华网

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

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普服务效能?
2
王元卓

在科普产业化过程中,科普其实也是一种服务,因此我们应不断提升科普的服务质量。

在科普产业化过程中,科普其实也是一种服务,因此我们应不断提升科普的服务质量。
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良性的科普产业生态,激励更多的人参与科普,去思考如何把科普做得更好。
在科普的内容设置上,要真正聚焦大众关切,贴近老百姓生活实际,而不是填鸭式或教学式的内容产出。要做有温度的科普,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真正吸引大众。这对科普工作者提出了较高要求,但这恰恰是科普内容制作的一个重要门槛。
在提升科普服务质量过程中,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去购买服务,使其能够在科学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通过交互式体验增强身临其境的感受,融入情感的传递。我觉得这种交互式体验是科普产业未来要探索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
新华网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化对科普的形式与内容带来了哪些改变,为科普能力提升赋予了哪些新优势与新动能?

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化对科普的形式与内容带来了哪些改变,为科普能力提升赋予了哪些新优势与新动能?
2
王元卓

数字化技术在科普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拉近了人们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大众对科普内容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兴趣。

数字化技术在科普领域的发展与应用拉近了人们和科学知识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大众对科普内容以及背后的科学原理产生兴趣。
科学普及的目的之一是让更多人关注科学,人们对科学的关注需要吸引力做支撑。数字化与科普的融合有以下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在于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方式。借助数字化的呈现方式,可以让科普内容在视觉效果、视听配合或是整体效果等方面更具吸引力。
第二个层面在于算法推荐。现在的内容平台中运用了大量算法推荐,它可以更精准地聚焦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根据之前的数据认知基础,定制化推荐更合适的科普资源。由于算法推荐机制的存在,科普内容的传播更具有针对性,不同受众人群能够更快速地找到他们所喜欢和他们所关注的科普资源。
另外,线下科普场馆中也存在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在线下的科普场馆中,借由数字化技术带来的游戏化、剧情化体验以及身临其境的观察,可以使受众与科学知识进行更多交互。大众可以更直观感受科学知识,获得更多直观体验。
1
新华网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到科普创作活动中来,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必要性和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当下有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和科技工作者参与到科普创作活动中来,科技工作者参与科普的必要性和优势体现在什么地方?
2
王元卓

我个人很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也参与到科普生态的构建中。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少量时间对自身熟悉、擅长的领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我个人很鼓励科研人员参与科普创作,也参与到科普生态的构建中。科研人员可以利用少量时间对自身熟悉、擅长的领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讲解,这往往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科普并不是科学知识的名词解释,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只讲概念。科学知识的普及需要将概念和知识讲得有意思,做到既清晰明了,又具有吸引力。科研人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更具层次和专业性,因而他们参与到科普中会更有利于科普内容的呈现。
这可以从两点进行理解:一是深入才能浅出,只有具有专业的理解和深入的思考,才能更好地去把握知识脉络,将知识浅显且完整地表达出来;二是科学知识的传播和讲解需要有大量外围知识的辅助,这需要长期的知识沉淀和积累才能达成,并非读一两本书、翻一两页纸就能够补充好的。以上两点都需要有长时间的专业知识摄入,经过不断地思考与科学交流,才能确实达成。
1
新华网

您对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有何建议?

您对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有何建议?
2
王元卓

我觉得壮大科普队伍需要有点和面两个方向的发展。

我觉得壮大科普队伍需要有点和面两个方向的发展。
“点”指的是要重点培养更多科普“明星”,鼓励更多对科普有理解、有感情、有投入意识和情怀的创作者加入科普队伍。我希望看到有更多人去做科普,这些“点”单看起来力量薄弱,却能汇聚成磅礴力量。
“面”指的是以高校、科研院所为单位,让其中的科研工作者甚至学生参与到科普活动中。可以让他们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去传播科学知识,包括去给中小学生讲一些科普的内容等等,这些活动甚至可以算作学分,通过这种单位激励的形式来鼓励更多人投入科普事业。
如果能通过“点”和“面”鼓励更多有一定科学素养的人来传播科学知识,我想我们将能构建起一个较为繁荣的科普生态。
1
新华网

以科普中国智库为例,高端科普智库如何发挥自身平台资源优势,推动科普专家资源同大众科普需求有效对接?

以科普中国智库为例,高端科普智库如何发挥自身平台资源优势,推动科普专家资源同大众科普需求有效对接?
2
王元卓

科普中国智库的搭建不是简单地把专家信息收集过来,更多是利用这一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优势,使其能够产生“1+1+1大于n”的效果,在全社会产生更大影响力。

科普中国智库的搭建不是简单地把专家信息收集过来,更多是利用这一平台,让他们发挥各自优势,使其能够产生“1+1+1大于n”的效果,在全社会产生更大影响力。
如何让科普智库更好发挥作用,我认为在于如何打造智库的影响力以及智库中每一位科普专家的影响力,吸引更多人关注科普。同时通过中国科协的平台,更好地在专家与内容需求方之间搭建桥梁,让有需求的团队能够有效对接到最合适的科普专家,也让热心科普的专家能够有用武之地。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