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10个员工,每天工作8小时,能搬10000-15000件整箱商品。
现在,无人仓的机器人,两个小时,就可完成普通员工一天的工作量。
这是苏宁新一代无人仓诠释的科技力量。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的智慧物流体系,苏宁智慧物流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物流效率的成倍提升,而这高效率“无人仓”的背后,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管理与开发,吴雨宸就是苏宁新一代无人仓高级工程师的一员,一位年轻的90后“机器人训练师”。
“机器人训练师”到底是干什么的?吴雨宸每天最多的工作就是和机器人打交道,让机器人按照人的想法来工作。无人叉车,借助视觉导航技术,将货物上架接驳区,吴雨宸要做的就是确保无人叉车每一次都可以”精准“的将货物上架接驳区,并且规划无人叉车的行走路线,怎样最省时间,最便捷。接着AGV机器人将货物运输到机械臂拣选区。AGV机器人的智能路径规划、自主导航、自动避障等,吴雨宸要一次又一次的训练它们,让它们越来越聪明,从而达到替代这一部分的人力工作的目的。接下来机械臂通过自动化拆垛系统,将货物“轻柔”的放在传送带上,既保证效率又能保证货物无损。
吴雨宸与其他工程师不断配合,一次又一次的调试,让无人仓内的机器人更加智能,高效地完成物资入库、仓储、分拣等基础工作。现在,在吴雨宸的训练下,苏宁新一代无人仓实现了整件商品从收货上架到存储、补货、拣货、包装、贴标,再到最后分拣全流程的无人化与高效率。整件商品拣选效率可以达到600件每小时,商品最快 20分钟出库,单件商品拣选成本降低52%。
作为一个女孩子,却从事物流行业的工作,家人也曾经不理解。“一个小姑娘,干物流会不会太辛苦啊?”在吴雨宸父母眼中,物流的概念还停留在“体力活儿”的印象里。“实际上我的工作就是要改变手提肩扛的传统物流运输状态,我的工作就是让苏宁物流更加高效、智能,解放物流工人双手的同时,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吴雨宸也会经常向父母展示自己日常工作的成果,看看她训练的小机器人们,家人也慢慢转而支持她的工作。
让“流通有效率,交付有温度”,在物流日益智能化的当下,对于吴雨宸来说,美好生活就是可以“让人不工作”。“我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因为我的研发规划而‘不工作’,从而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完成还没有实现的梦想,去过自己理想中的美好生活。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