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在时光中,与自然共生

2021-05-25 08:45:07 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辽阔星空,壮丽山河;啭啭鸟鸣,潺潺溪流。无论是恢弘大气的自然之观,或是悠然怡情的别致之景,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重要期待。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国家战略,是人民期许,也是茅台使命。

  秉承“道法自然,天人共酿”,茅台于锦绣大地汲取营养,坚守技艺奉醇香之酿;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茅台感恩于大自然无私的馈赠,视生态环境为自己的生命,予以最悉心的呵护。

  品质、绿色、活力、文化、阳光的“五星茅台”中,“绿色”是基础。“绿色茅台”战略,是茅台为自身繁荣发展、永续发展实施的一项明智之策,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力量,更是以自然之酿和使命担当更好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因自然而生,行反哺之义

  “集灵泉于一身,汇秀水而东下”,茅台美酒便在这赤水河畔酝酿而生。茅台酒独特的酱香口感,来源于赤水河优良水质,来源于在这优良水质的浇灌下生长的有机高粱原料,来源于赤水河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及历经千百年形成的独有的微生物群落。

  这条国内唯一没有被开发、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是我国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具有弥足珍贵的生态价值。同时,作为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和全球优质白酒产区,赤水河流域又具备显著的经济价值,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映照。“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赤水河”已成为全体茅台人的共识。

  “保护好这里独特的水文、土壤、微生物群落、植物群落等资源,也就保护好了茅台酒可持续发展的明天。”茅台决策层表示。

  一直以来,茅台对生态的保护,尤其是赤水河流域保护有着深切的自觉和责任感。1995年,为推动赤水河水资源保护区的建立,茅台酒厂率先进入了国家水系统防污染管理网,是当时全国范围内正式加入的第一家企业。2014 年,茅台集团出席贵州赤水河流域生态文明制度改革会,决定从2014 年起,连续 10 年,每年出资 5000 万元,累计 5 亿元专项资金,用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此外,茅台集团将茅台镇沿赤水河上游100公里、赤水河两岸20公里范围内地区作为赤水河流域核心生态保护区域,规划了茅台酒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缓冲区和禁建区,投入大量资金对赤水河西岸荒坡进行绿化修复。

  作为白酒行业龙头,茅台不仅仅是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践行者,也是倡导者和宣传者。近年来,茅台全力推进地方立法机构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将“水、空气、土壤、微生物、文化遗产、规划建设”等领域作为重点立法保护对象,更好地保护不可复制的生态环境。同时,努力推动各相关方齐心聚力,共同为建设良好的赤水河生态做出更大贡献。“酱香型白酒,是高度依赖于环境与生态的传统产品”,在世界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企业共同发展宣言签署仪式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卫东表示,“身为这片土地的一员,我们受惠于赤水河无私的馈赠,切实保护好身边这条大河,保护好酱香型白酒酿造生态环境是我们必须尽的义务与责任。”

  顺自然之道,走绿色之路

  茅台之所以成为茅台,成就立于岁月、铭于人心的品质内涵,是因为茅台人坚定的质量信仰和严谨的质量操守,是因为茅台人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领域,茅台人把这种劲头和精神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因为绿色是茅台的底色和生命。“水、陆、空”全方位协同,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贯穿,茅台不断提升生态环保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打造一条“生态产业链”,以自然之道走出生态绿色发展的茅台经验。

  在生态产业链前端,茅台坚持“质量从土地抓起”的方针,建设有机原料基地,实现原辅料绿色种植;强调“绿色采购”原则,依照绿色环保、食品安全标准,择优选用供应商。在生态产业链的生产和后续环节,茅台坚持“绿色生产”“绿色包装”“绿色回收”,制作100%天然麻质原料的物资装配专用袋,采用有机大豆油墨、水性胶、水性膜包装印刷,投建废水处理站、垃圾处理场、废气废水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新老厂区污水综合治理管网,开展厂区锅炉“煤改气”工程,2020年冷却水循环利用项目在茅台本部试点推广......茅台不断加大投入,革新材料和技术工艺,节能、减排、降耗,为保护山青、天蓝、水清、地洁的酿酒生态和生产环境持续努力着。

  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的代表。促进产后循环利用,是茅台打造“生态产业链”的关键一环。酿酒过程产生的污水、酒糟等废弃物,如果直接排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难以逆转的。面对规模庞大的废弃酒糟,能否妥善处理,是对酒企能力和责任感的双重考验。在茅台倾力打造的生态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园,依托现代生物技术、环保技术,运用自然生态规律和生态系统方法,酒糟被彻底利用,酿制复糟酒、生产天然气、制作有机肥,变废为宝。同时,有机肥反哺酿酒原料种植,天然气反哺复糟酒生产,生态产业链实现有机循环。

  塑绿色风尚,护自然之美

  “环保不是一句口号,应是一种态度和务实行动”,高卫东在“绿色茅台·我是行动者”活动中表示。在茅台看来,每一个茅台人都是绿色茅台的建设者,在生产生活的每一个点滴中都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与义务。为此,从环保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增绿护绿活动的开展,到环保行为的监督规范,茅台致力于将建设绿色茅台转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让绿色生产生活蔚然成风。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静仁表示,茅台将按照“出新绩”的要求,从点滴着手,守护好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茅台发布实施《制酒制曲车间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节能减排、共同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进一步加强源头管控;组织开展生态环保专项考核,提高各子公司环保站位和环保责任意识;拓展使用无人机等现代化监管手段、物联网等先进智能化科技手段,提升环保管理能力和水平。

  生产管理制度和监管手段的细致严格,体现的是茅台对环境的“体贴”和负责。每一个环保细节凝聚起来,便汇成了茅台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能量”。2020年,茅台开创性地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制度,倡导员工采取“私家车+公交车”的方式上下班。据统计,茅台日常上下班总人数约2.45万人,运行车辆总数约1.82万辆,限行制度可以使其中约1.6万辆的私家车数量降到日均约8000辆,若按每周少开2.5天,每年少开125天计算,厂区车辆一年大概可以减少碳排放量1012公斤,相当于种了200棵树。

  限行制度运行至今,“绿色出行”已经成为茅台人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低碳生活俨然成为新的风尚。每个人都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捍卫着自然之美,表达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珍惜。

  2021年,茅台还将建设环保科普基地,组建优秀宣讲团队,招募环保志愿者,继续传播绿色能量,厚植环保理念,让环保文化进车间、进班组、进医院、进学校,传递至每一个人心里,传导至每一个角落。

  从赤水河畔的小作坊,成长为全球市值第一的烈酒企业,近七十年的时光里,茅台书写的是茅台人与那里的山水自然和谐相融的历史。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还将会被一代又一代的茅台人继承和光大。

  人不负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定不负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环保,是茅台紧紧抓住的生命线;绿色,被茅台视为发展潜力和价值的体现。未来,在全力打造“五星茅台”的进程中,不断擦亮绿色基底,筑牢生态屏障,茅台高质量发展将更具成色。

[责任编辑: 索炜 ]
01003009095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487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