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草局回应社会关切 宣介国家公园系列标准-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1 10/26 15:11:28
来源:新华网

国家林草局回应社会关切 宣介国家公园系列标准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26日电(郭香玉)10月25日,为回应社会关切,国家林草局在京举行“国家公园标准”专题新闻发布会,就国家公园准入条件和认定标准有哪些,是否符合条件的区域都可以纳入国家公园等,重点宣介大家关注的焦点。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2021年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供图)

“2020年12月,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大力支持下,《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贯穿了国家公园设立、规划、勘界立标、监测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管理环节,为第一批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构建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提供了重要支撑。”国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长郝育军说。

第一个标准是《国家公园设立规范》,规定了国家公园准入条件、认定指标、调查评价、命名规则和设立方案编制等要求,适用于国家公园设立的评价和管理。

第二个标准是《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的定位、原则、程序、目标、内容、生态影响评价和效益分析、文件组成等要求,明确了现状调查评价、范围和分区方法。

第三个标准是《国家公园监测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监测的体系构建、内容指标、分析评价等要求,明确了监测程序和方法。

第四个标准是《国家公园考核评价规范》,该标准规定了国家公园年度考核和阶段评价的周期、内容、指标等要求,明确了年度考核和阶段评价的程序和方法。

第五个标准是《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规范》,该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勘界立标要由政府主导,依据现有数据资料,遵循依法依规、科学规范和公开透明的原则,组织利益相关者共同对已经划定的自然保护地边界进行实地勘察、测绘,签订勘界议定书,标定精确的管理边界线。

“通过勘界和现地的界线标定,确保自然保护地的外部边界和内部分区边界均清楚,相当于明确了管理部门、社区居民及访客的管理边界与行为边界。”郝育军说。

三江源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供图)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司副司长徐长兴介绍,2020年8月,依国家林草局申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了《国家公园设立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制定计划立项,并在后续制定过程中给予高度重视和支持,根据国家公园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工作实际需要,根据《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启动了国家标准制修订快速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仅用4个月就完成了制定工作,于去年12月22日正式批准发布。修订后的《国家公园设立规范》国家标准于今年9月经国家标准委委务会审议通过,10月11日正式发布,同时实施。

如何理解《国家公园设立规范》提出的国家公园准入条件,是否符合条件的区域都可以纳入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表示,“国家公园准入条件包括国家代表性、生态重要性和管理可行性3个方面,这是国家公园的准入门槛,也是本标准的核心内容。”

“国家代表性”在国家公园遴选中极其重要,不仅强调国家公园应选择具有中国代表意义的自然生态系统,或中国特有和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集聚区,且具有全国乃至全球意义的自然景观和自然文化遗产的区域,还要体现国家公园必须符合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由国家主导设立;“生态重要性”是国家公园最为核心的功能,其他任何功能都必须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展开;“管理可行性”是国家公园设立的落脚点,既要能够体现国家事权,国家管理、国家立法、国家维护,又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人多地少的现实条件。

“符合准入条件的区域,还需统筹考虑国家总体布局,考虑生态保护紧迫性和地方积极性,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履行报批程序,有序推动国家公园设立。”唐小平说。

武夷山国家公园(国家林草局供图)

以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等都有相应的总体规划方面的国家标准或部门法规,此次发布的《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与之相比,有什么特点?

唐小平说,《国家公园总体规划技术规范》是在总结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相关标准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对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进行了明确定位。规划内容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一是在现状调查与评价方面,结合国家公园的3个准入条件规定了调查分析的深度;二是增加了国家公园范围界定的内容,提出了范围界定的原则和方法,在管控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功能分区的内容;三是根据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按照保护体系、服务体系、社区发展、管理体系、土地利用协调规划五个方面的重点内容提出技术要求;四是增加了土地利用协调规划内容,既解决以往自然保护地建设规划存在无法落地的情况,也有利于与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我国早在1956年就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随后的60多年中,逐步建立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万多个。按照5个国家标准设立的国家公园,在建设过程中具体体现了哪些中国特色?

“在60多年自然保护成效以及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国家公园具有起点高和后发优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筹备组副组长孙鸿雁说。第一,强调系统保护。我国将国家公园定位为三类自然保护地中保护强度、保护级别最高的一种保护类型,比如将长江、黄河、澜沧江源头纳入正式设立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范围,区划总面积19.07万平方公里,实现大尺度的系统保护。第二,强调体系建设。我国的国家公园体制建设不是单纯建立几个国家公园实体,而是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上,由国家主导设立国家公园,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第三,强调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分区,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把社区居民视为共建伙伴。

【纠错】 【责任编辑:韩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