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血糖监测 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5/24 16:49:27
来源:人民网

加强血糖监测 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水平

字体:

  “糖尿病作为一种血糖异常的代谢方面疾病,其并发症主要与大血管、微血管病变相关,牵扯到我们身体的方方面面。在我国,糖尿病发病率已达到较高程度,亟需科普糖尿病防控知识,完善血糖监测系统,提高血糖管理水平。”近日,在“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研讨会”上,参与专家发表了上述观点。

  关于糖尿病的防控,专家们认为早期预防、提前干预至关重要。“讨论糖尿病,就不可避免会提到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健康状态到被临床诊断为糖尿病的中间状态,可以理解为糖尿病发病的早期或者是前期的表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母义明在研讨会上分享说,糖尿病前期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最佳时期。从患者病理生理基础来看,该阶段患者的胰岛功能相对比较好,血糖也不是特别高,而且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后天不良的生活方式引起的,如在这个阶段做好干预,大部分人可回到正常的血糖状态。因此,临床上强调要做好糖尿病前期预防,鼓励做好日常血糖监测。

  母义明介绍说,关于血糖监测,最为常见的方式是前往医院抽血化验或者居家指尖采血监测。近年来,临床医生和患者也开始逐步使用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CGM)来进行血糖管理,其反映的是一个阶段的血糖发展趋势,相较于空腹、饭后等节点性的测量,阶段性的持续监测数据能帮助医生与患者更清楚地掌控血糖整体状况,并看到控糖治疗和日常生活习惯对于血糖水平的影响。

  “CGM系统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常扎手指取血为患者带来的困扰,但在实际使用CGM中应特别关注低血糖范围内的数据量。尤其是对于高风险糖尿病患者,比如使用胰岛素、特定药物、老年人以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能够精准捕捉低血糖数据的CGM系统更为重要。现阶段,我所在的持续葡萄糖监测临床应用共识专家组正在撰写相关指导意见,期待能为CGM的临床规范化使用提供参考,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全方位血糖管理水平。”母义明说。

  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主任医师陈莉明在研讨会上介绍了CGM系统的分类,同时分享了糖尿病管理的前沿趋势。“CGM大体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经过盲测后摘取观看数据的回顾式CGM;第二类是,无论是手机、电脑还是专业扫描器可以随时观测数据的即时式CGM;第三类是与前两类在获取数据的方式上存在不同,兼顾回顾和实时的扫描式CGM。”

  陈莉明补充说,现阶段随着糖尿病诊疗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CGM系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国际上推出了集成式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iCGM)标准,满足这一前沿标准的产品可以与其他开放通信协议连接的医疗器械集成,用于手动控制或与自动胰岛素给药系统连用,从而进行胰岛素剂量的调整。“目前,已上市并承载iCGM系统的检测设备不多。但可以看到例如雅培瞬感等基于千篇以上科学循证支持的设备,在监测低血糖、正常血糖和高血糖区间方面均有较高的准确性评估和较多的临床研究数据。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iCGM监测产品来服务医患”。

  此外,陈莉明也提到,虽然CGM使用十分方便,但实时数据导致患者频繁查看或过分在意自己血糖指标而产生的焦虑等心理问题仍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在糖尿病管理中发挥哪些作用?未来在糖尿病治疗管理领域人工智能还有怎样的发展方向?陈莉明分析说,人工智能可以赋能医生对于糖尿病等慢病病人的管理。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也可以预警未来发生的情况,完善糖尿病诊疗思路。“传统的胰岛素剂量调整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生的经验,同时遵循临床指南,从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但由于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反应存在个体差异,糖尿病病程的进展也对胰岛素有不同需求,因此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辅助进而制定的个体化、精准的胰岛素调整方案,配合准确的血糖持续监测数据,将有助于进一步精细化指导临床治疗”。

  研讨会最后,专家对科学预防糖尿病提出建议。专家认为,防控糖尿病最重要的是去改变能够改变的因素。遗传、年龄、性别等因素无法改变,但稳定的情绪、合理的膳食以及科学的运动,将助力人们远离糖尿病,拥抱健康人生。(李凌宇)

【纠错】 【责任编辑:兰天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