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下午好,各位网友: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计划于今晚18点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新华网将与新浪、腾讯、搜狐、奇虎等网站同时对发射进行现场报道。 [ 2007-10-24 13:39:23 ]
[主持人]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新华网特别邀请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解答广大网友的有关问题。同时来到演播室和我一起主持本次报道的还有我们新华网的老朋友:新华社资深记者陈虎。 [ 2007-10-24 13:41:58 ]
[陈虎]各位网友大家好。 [ 2007-10-24 13:42:54 ]
[朱毅麟]各位网友大家好。 [ 2007-10-24 13:43:03 ]
[主持人]在我们交流的过程中,新华社派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记者孙彦新、新华社派往北京飞控中心的记者徐壮志、白瑞雪、本网派往北京飞控中心的记者俞玮将为您带来有关嫦娥一号发射的最新消息。在此次报道的一开始,我们先来看一段有关嫦娥一号的视频新闻。 [ 2007-10-24 13:43:22 ]
[主持人]朱老师,很多网友都想一起来认识一下今天的主角吧,“嫦娥”到底长什么样儿?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美女,可是谁也不能详细描绘出嫦娥的高矮胖瘦。那么此次奔月的“嫦娥一号”卫星到底长什么样儿呢? [ 2007-10-24 13:45:16 ]
[朱毅麟]嫦娥一号是月球探测器,如果说网友们曾经见过东方红三号卫星的外形的话那个外形和这个差不多。刚才电视上也显示出一个东方红三号的外形,主要是中间有一个两米左右的立方体,左右各伸展出两块太阳电子帆板,各有六、七米长,展开有十五、六米长的范围。太阳帆板展开是为了接受太阳光发电所用,整个上下有两个天线,为了和地面通信所用,下面还有一些小的天线,另外还有一些仪器的探头伸出来,外貌主要就是这样的。 [ 2007-10-24 13:46:44 ]
[陈虎]那朱老师,嫦娥一号的重量大概是多少呢?  [ 2007-10-24 13:47:10 ]
[朱毅麟]共2315公斤重,其中有一半左右的重量是推进器的重量。嫦娥一号到了轨道以后自己在围绕地球飞行中间要进行三次变轨,要提升轨道高度,使速度加大,第三次变轨以后就可以飞往月球,在飞往月球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适当调整,到达月球附近以后还要进行三次减速,把速度减下来,这些都需要用推进器燃烧后产生推力。 [ 2007-10-24 13:48:15 ]
[朱毅麟]进入月球工作轨道以后,在一年的时间里为了保持轨道高度也需要消耗推进剂,推进剂燃烧以后产生反推作用保持一定的高度,所以大部分的重量是推进剂的重量。 [ 2007-10-24 13:49:04 ]
[陈虎]从卫星外表颜色来看各部分有区别没有啊? [ 2007-10-24 13:49:32 ]
[朱毅麟]总的看不出区别,主要是外面有一层绝热层,是用于温度控制的,是由多层隔热材料组成的,有的地方是发亮的,镀了薄膜,帆板看得很清楚,上面贴满了太阳电磁,是一片一片蓝色的发光的。 [ 2007-10-24 13:49:48 ]
[主持人]朱老师,我们从小在科普图片上看到的卫星的样子都是圆柱体,但是这次在很多资料里面看到的嫦娥一号的样子是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卫星有什么样的特殊性呢? [ 2007-10-24 13:50:09 ]
[朱毅麟]这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主要是要保持它的姿态控制。早期的卫星都比较简单,要保持它的轴不变就要自旋,所以设计成圆柱形,可以保持物体的稳定,是一个陀螺效应,自旋稳定的卫星控制的方向经度比较差,如果受到其他引力会发生偏斜,后来发展到三方面的轴都要控制,所以就做成立体的,可以提高控制精度。 [ 2007-10-24 13:51:09 ]
[朱毅麟]后期的卫星就产生了三轴控制,自旋的卫星就可以不管了,比较简单,只要使它保持每分钟20、30转就可以保持了。如果三个轴稳定就比较复杂了,但是由于后期控制技术发展越来越好,所以后期的卫星大多都是用三轴稳定用方形的。 [ 2007-10-24 13:51:34 ]
[朱毅麟]但是这有一个缺点,后期的能源要求越来越多,早期在圆柱体的表面贴很多电磁片,后来用的电磁片越来越多,光是一个立方体还不够,所以专门用了一个太阳帆板,也就变成了伸展出的太阳帆板。现在看来绝大部分的卫星或者绝大部分的行星探测器、月球探测器也大多采用这样的形状。 [ 2007-10-24 13:51:54 ]
[陈虎]朱老师,其他的国家好像也发射过探测月球的航天器,应该说不光有中国的嫦娥,还有很多洋嫦娥,那这些国外的洋嫦娥,从外貌、体重和我们的嫦娥一号比有区别吗? [ 2007-10-24 13:53:30 ]
[朱毅麟]这个变化很大,有的探测器只是一个三脚架的架子,上面有一个底盘,底盘上面放很多仪器,就裸露在外面,在发射的过程中有一个整流罩保护起来,出了大气层就打开这个罩子了,和火箭分开了,探测器就放在架子上面。 [ 2007-10-24 13:53:48 ]
[朱毅麟]我们的探测器是利用原来东方红三号的结构,没有把四周围的臂板拆掉,所以我们就利用原来卫星的平台改装成现在的嫦娥一号,这样一来一可以大大节省成本;二是可靠性高,因为这个卫星基本上在静止轨道上、通信卫星上用过多次了,比较可靠,缩短了研制时间,加快了研制进度。 [ 2007-10-24 13:54:17 ]
[朱毅麟]其他一些国家的设计基本上是百花齐放,各有各的特点,但是从探测仪器上来说是差不多的,原理都差不多,只是外形变化比较大。 [ 2007-10-24 13:54:30 ]
[主持人]我们今天的访谈得到了广大网友的支持,现在已经有3876各阅览者在看我们的贴子和问题。 [ 2007-10-24 13:54:45 ]
[网友 娱乐码头]朱老师您好,对飞行任务卫星发射段进行现场报道的时间央视的时间大概是17:30-19:00,大概有一个半小时,能不能介绍一下发射的程序如何呢?为什么有这么长的时间呢?我们知道点火升空可能就几分钟,之前繁忙的准备工作,包括西昌、北京都在准备什么? [ 2007-10-24 13:55:03 ]
[朱毅麟]如果六点钟发射的话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应该准备完成。昨天他们最后一个是给探测器加注推进剂,是易燃易爆物品,发射台的人员也都撤离了,所有的地方都要关闭了,再检查一遍以后就要发射了。 [ 2007-10-24 13:55:31 ]
[朱毅麟]火箭起飞也就几分钟,十多分钟就完成了飞行任务,这时候嫦娥和火箭就脱离了(星箭脱离),嫦娥就进入远地点的一条轨道。它进入轨道也就是在十分钟或者半小时内就能确定分离没分离了。 [ 2007-10-24 13:55:55 ]
[陈虎]从卫星发射的角度来说发射嫦娥一号和发射其他卫星差不多? [ 2007-10-24 13:56:06 ]
[朱毅麟]一样的,发射火箭的任务和发射卫星的任务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说火箭把探测器发到一条超同步转移轨道上去,平时发射到近地200公里,远地点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就可以了。 [ 2007-10-24 13:56:32 ]
[朱毅麟]现在的长征三号甲运载能力有多余,可以把2600公斤的东西送到远地轨道上,现在这个嫦娥一号还比较轻,它就可以推得更远,将来由探测器自己加速的话可以少消耗一点燃料,充分利用了火箭的能量。 [ 2007-10-24 13:56:54 ]
[主持人]就是说探测器还能减少燃料完成自己单独的任务。 [ 2007-10-24 13:57:05 ]
[朱毅麟]对,比如他还可以在将来延长一点工作时间。 [ 2007-10-24 13:57:15 ]
[陈虎]我看这次嫦娥的发射和以往卫星不一样的是以前卫星发射升空基本任务完成了? [ 2007-10-24 13:58:13 ]
[朱毅麟]现在很重要的周期拉长,就是比如24日18:00发射,发射以后半个小时火箭完成任务了,剩下的五天时间干什么呢?根据中国航天局发言人的报告从24日发射到31日才能够进入所谓的转移轨道,才能够离开地球向月球方向奔去。 [ 2007-10-24 13:58:51 ]
[朱毅麟]这五天时间就是在地球轨道上飞行,刚才在图上也显示出来了,它在地球轨道上进行三次变轨,第三次才能脱离地球飞往月球。 [ 2007-10-24 13:59:15 ]
[陈虎]变轨次数越多对测控要求和可靠性要求是不是越高? [ 2007-10-24 13:59:33 ]
[朱毅麟]测控的次数越多越有利,一般来说发射月球探测器,都要经过一个地球轨道的过程,为什么呢?这一般叫做停泊轨道,逗留一段时间的目的就是:一测得轨道转准一些,离开地球的时候也可以准一点;二是再检查一下探测器的设备工作是不是正常,一下跑出去就抓不住了,检查一下卫星上或者探测器上各种仪器的工作情况;三是选择一个离开地球的时刻、地点和速度。 [ 2007-10-24 14:00:08 ]
[朱毅麟]要经过精密的测量以后能够算出来最后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向什么方向加多大的速度离开地球。 [ 2007-10-24 14:01:14 ]
[朱毅麟]按照现在所公布的,地球轨道不是一个圆轨道,第一个轨道是200-5.1万公里,经过16个小时回来以后到了近地点,它把近地点从200提高到600,到200的近地点第一次加速,提高到7万公里,第二次再变轨把远地点从5.1万提高到7.1万,第三次变轨可能已经到了31号了,这时候的时候达到每秒10.8公里的速度,这时候再往月球飞行。要经过精密的测量以后能够算出来最后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向什么方向加多大的速度离开地球。  [ 2007-10-24 14:02:41 ]
[朱毅麟]把远地点的高度从12万提高到38万公里,飞过去的时候也要算好正好到达月球,因为在奔月轨道上要飞五天的时间,飞到38万公里的地方,而月球也在那边飞,正好那个时候大家都到一个地点,一块会合,这时候还要求月球能够把嫦娥一号吸引住,这时候就要求探测器减速,如果不减速速度太大就从旁边飞过去了。 [ 2007-10-24 14:03:04 ]
[陈虎]是不是说通过这个嫦娥一号就从地球卫星变成月球卫星了? [ 2007-10-24 14:03:33 ]
[朱毅麟]对,这时候就要改变它的速度,逐渐使它变成圆轨道。 [ 2007-10-24 14:03:48 ]
[主持人]您如何评价我们国家捕捉绕月轨道的速度?其他国家在绕地球飞行的天数里面可能比我们少几天,很多网友也提到了这样的问题。 [ 2007-10-24 14:04:09 ]
[朱毅麟]飞行的天数有两个,一个是围绕地球轨道上准备飞几天,我们按照现在公布的是五天。 [ 2007-10-24 14:04:28 ]
[主持人]五天不是很短的时间。 [ 2007-10-24 14:04:38 ]
[朱毅麟]每个轨道一圈24小时,第二次变轨12万公里的远地点是48小时转一圈,每次变速要48小时,所以前后加起来是五天时间,五天就是120小时了,按照现在的程序是这样的。 [ 2007-10-24 14:04:56 ]
[主持人]那这个水平是算怎么样的呢? [ 2007-10-24 14:05:04 ]
[朱毅麟]我们为什么要多次呢?也可以第一天过来就加速提到10.9公里/秒的速度飞出去,但是我们多次变轨,就是一个多次加速,每次加少一点,这样万一有了问题可以及时纠正,如果一次加轨飞出去以后偏差很大纠正起来就比较麻烦了。就像我们平时比如看病吃药也得一点一点吃,不要一下子吃很多。 [ 2007-10-24 14:05:46 ]
[主持人]就是说我们选择了一种比较适合我们的加速方式。 [ 2007-10-24 14:05:59 ]
[朱毅麟]对,这样比较好。 [ 2007-10-24 14:06:10 ]
[主持人]好,二位老师,我们北京飞控中心的记者俞玮已经给我们发回了报道,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 2007-10-24 14:06:23 ]
[主持人]好的,谢谢俞玮为我们发回的现场报道。那么我们看到俞玮背后的建筑物写着北京航天城几个大字,那么北京航天城里的工作人员都在忙些什么?北京航天城都能实现哪些功能呢? [ 2007-10-24 14:06:43 ]
[朱毅麟]航天城有好几个单位,但我所知道的是我所在的单位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就是中国航天第五研究院,它的任务就是研制生产航天器的任务,航天器就是在外层空间飞行,执行任务的器械叫航天器。 [ 2007-10-24 14:06:54 ]
[陈虎]那按您的讲法是它既有研制的任务又有生产的任务? [ 2007-10-24 14:07:03 ]
[朱毅麟]对,批生产的任务还没有,但是少量生产的任务还是有的,比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隔一段时间要打一个,气象卫星三、五年寿命到了就要再发一颗,大批生产还没有。 [ 2007-10-24 14:07:17 ]
[朱毅麟]所以大量的任务还是研制任务,从设计、研究、制造新的飞行器。 [ 2007-10-24 14:07:32 ]
[朱毅麟]第二方面就是载人飞船,载人飞船其他一个推进段是上海空间研究院研究的,我们主要负责总的舱段的设计。还有星际探测器、月球探测器的任务。如果谈到火箭也是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没有在航天城里面,航天城还有一些其他的单位。 [ 2007-10-24 14:07:48 ]
[主持人]那大家都很关注的北京飞控中心处于航天城的哪个位置? [ 2007-10-24 14:07:58 ]
[朱毅麟]好像是我们空间研究中心对面的一个大院里面。 [ 2007-10-24 14:08:06 ]
[陈虎]那朱老师这次嫦娥一号发射任务中北京飞控中心处在什么样的地位上呢?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 2007-10-24 14:08:20 ]
[朱毅麟]它主要起监控的作用。 [ 2007-10-24 14:08:27 ]
[陈虎]它是不是相当于一个中心的指挥部呢? [ 2007-10-24 14:08:38 ]
[朱毅麟]也不完全是。 [ 2007-10-24 14:09:02 ]
[陈虎]那像完成这样一个发射任务的话大概需要布多少点啊?有哪些主要的工作地点呢?我们知道西昌那边发射,这边有飞控中心,好像海上还有远望号测量船,这样的点要布多少呢? [ 2007-10-24 14:09:15 ]
[朱毅麟]布这些点主要任务不是火箭起飞阶段,火箭起飞主要是发射场,沿途有几个站跟着,长期的任务主要还是在探测器和火箭分离以后,在围绕地球飞行过程和奔向月球的过程,以及围绕月球飞行过程,这段时间里面基本上所有的站都要跟踪测量,这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长期任务就不完全是北京飞控中心的任务了。 [ 2007-10-24 14:09:39 ]
[主持人]让我们看看新华网的最新快讯。 [ 2007-10-24 14:09:47 ]
[新华网探月快讯]记者现场看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目前云量正逐步减少,只有微风。 [ 2007-10-24 14:09:56 ]
[主持人]这个信号给我们一个什么暗示呢? [ 2007-10-24 14:10:04 ]
[朱毅麟]这个气象很好,火箭发射器有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天气不要有大的雨,不要太湿,不要有雷,有云层的话就很可能隐藏有雷,能见度要好。 [ 2007-10-24 14:10:20 ]
[朱毅麟]按照现在西昌发射场的情况还是比较好,西昌在西南这带下雨还是比较多的,这段时间听说气侯还是不错的。 [ 2007-10-24 14:10:33 ]
[陈虎]以前我们经常听到一个术语叫发射窗口,一般发射窗口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吗? [ 2007-10-24 14:10:53 ]
[朱毅麟]发射窗口的选择很复杂,当地的气侯仅仅是一个小的因素,更多的是要考虑到太阳、地球、月球和探测器这四个物体的方位,最简单的例子来说,一定要考虑到嫦娥一号比如从10月31日离开地球五天后飞到月球轨道附近后一定要保证月球也飞到那个地方,这个是很主要的因素。 [ 2007-10-24 14:11:07 ]
[朱毅麟]上去以后还要保证地面跟踪站(地面跟踪站分布在中国不同地方),要保证更多的时间能够跟踪上,因为有时候如果走到地球背面的话中国就看不到了,所以也要考虑到中国的跟踪站的问题,能尽可能多地跟踪到这个探测器。 [ 2007-10-24 14:11:22 ]
[朱毅麟]还有就是探测器上天以后太阳电磁要张开,要对准太阳,希望这时候太阳能够尽量照着它,不要上去以后一片黑,太阳在背面了。 [ 2007-10-24 14:11:44 ]
[朱毅麟]还要考虑到温度的因素,老让太阳照着它,太阳帆板的温度就要上升到很高了,所以要选择一个太阳照一部分时间,另一部分时间让它进入地球阴影,使温度控制能够在适当的变化范围。 [ 2007-10-24 14:12:02 ]
[朱毅麟]还有一个要考虑的就是探测器上的一些测控设备和姿态控制设备,我刚才也说了三轴稳定的问题,使这个敏感器有一个很好的选择,该对准地球的对准地球,该对准月球的对准月球。这些很多因素综合在一起来选择发射窗口。 [ 2007-10-24 14:12:42 ]
[新华网探月快讯]技术人员说,卫星发射的最低气象条件是:无雷暴,云底最低高度两公里,降雨量小于1毫米。地面风速小于10米/秒,高空风速小于55米/秒左右。 [ 2007-10-24 14:12:53 ]
[主持人]有一点点降雨还是允许的是吗? [ 2007-10-24 14:13:05 ]
[朱毅麟]我刚才也说了没有大雨,飘一点雨也可以。 [ 2007-10-24 14:13:12 ]
[网友 钟爱我一生]影响卫星发射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咱们国家的嫦娥一号卫星有哪些自主创新的技术优势? [ 2007-10-24 14:13:30 ]
[朱毅麟]我刚才说的都是比较关键的因素,如果有一条出现问题我们就要调整发射时间了。 [ 2007-10-24 14:13:46 ]
[主持人]是不是那个长相也是自主创新的技术呢? [ 2007-10-24 14:14:10 ]
[朱毅麟]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自己研制的,自己研制的是不是世界领先水平哪倒不一致,但是都是自己研制的,并不是买人家的东西,这是最大的特色,就是自主。 [ 2007-10-24 14:14:52 ]
[陈虎]那这部分里面对我们来说认为技术上有较大跨越的是什么东西呢? [ 2007-10-24 14:15:00 ]
[朱毅麟]较大跨越就是三次变轨以后进入月球轨道,对月球进行拍照这对我们来说是新的,因为各种人造卫星我们都打了80多颗了,还有多艘飞船,但是都是在近地轨道上,离开地面最多四万公里,比如静止轨道卫星一般是3.6万公里,到38万公里进行控制、测量,特别是地面控制它变轨、加速、减速,我们过去没有做过,如果这个成功对中国来说就是跨了一个台阶。 [ 2007-10-24 14:15:16 ]
[主持人]这是不是已经跨入到深空探测范围了? [ 2007-10-24 14:15:27 ]
[朱毅麟]月球探测是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今后还要发射火星等探测器,那就是深空了,从近地轨道这种探测器跨到绕月探测器,这就跨越了一大步,这在技术上是一个飞跃。 [ 2007-10-24 14:15:44 ]
[陈虎]其他的跨越式的东西还有什么呢? [ 2007-10-24 14:16:00 ]
[朱毅麟]我觉得我们嫦娥一号的科学探测有创新点,科学仪器有四项任务:第一是嫦娥一号要探测月球表面地形地貌,从大的方面来说,所有的月球探测器都有这项任务,都要观测月球地形地貌,别的国家也一样,因为我们要研究地球的表面、内部,这次我们有一个特点叫立体成相,我们探测到的图象是立体的,不光是平面的,这是我们和其他国家比较中新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发回来的图象是三维的。 [ 2007-10-24 14:16:34 ]
[主持人]是因为我们拍摄技术先进吗? [ 2007-10-24 14:16:42 ]
[朱毅麟]我们采取了立体拍摄仪器,和激光测量仪,别的国家也有,但是没用在这个上面。 [ 2007-10-24 14:17:14 ]
[主持人]说到这儿我想起来前两天中央一套发的纪录片质疑美国阿波罗号的探月,就是质疑美国人是否真正登上月球的那几张照片。我也看到尤其有一个细节就是拍出的有关美国旗帜抖动的照片,很多网友都质疑,月球上是没有风的,可是你怎么能够飘动呢? [ 2007-10-24 14:18:10 ]
[朱毅麟]我觉得迎风招展是外界的人加上去的,因为插在月球上的杆和旗子是薄膜做的,感觉是有弹性的,插上去你要扶着,扶着可能就有振动,这个振动引起美国国旗的晃动,不是飘,是晃动,为什么你看晃动很长时间呢?恰恰因为月球没有空气,没有阻力所以他经常晃动,如果在地球上有空气阻力所以晃动一会儿就停。 [ 2007-10-24 14:18:45 ]
[主持人]我们之前有一个专家也说那个小旗是有弹性的,不是风一吹就展开的,而且在宇航员带上月球之前是塞在包里很小的角落。 [ 2007-10-24 14:18:55 ]
[朱毅麟]这展开以后有一些抖动,引起旗帜摆动是很自然的,如果没有风摆动时间长一点,如果有风、有空气阻力作用下摆动很快就停止了。也有其他疑点,包括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影子很长。 [ 2007-10-24 14:19:11 ]
[主持人]对,而且方向不一样。 [ 2007-10-24 14:19:18 ]
[朱毅麟]这个影子很长也没什么奇怪,因为月球上也有日落日出,对月球来讲有自转,太阳也会升起,日出或者日落的时候影子都会很长,如果影子方向不同可能是因为有其他的光照着。 [ 2007-10-24 14:19:38 ]
[朱毅麟]有的照片我觉得很难说是原来的照片,往往有些做假的人把两个照片贴起来放着,经常有这种事,为了制造轰动把不同的照片贴在一起说是假的。 [ 2007-10-24 14:19:49 ]
[主持人]尤其阿波罗登月的时候有大量的照片,还有网友问我们看到很多宇航员穿着白色的服装到处走,那谁给拍的照片呢?然后潘老师解释说我们可以通过架设好的相机来拍。 [ 2007-10-24 14:20:21 ]
[朱毅麟]对,这很简单,是最起码的自动功能。 [ 2007-10-24 14:20:29 ]
[陈虎]也就是说在普通人看来理解不了的,近乎不可能的东西在专家看来怎么都是很自然的东西呢? [ 2007-10-24 14:20:41 ]
[朱毅麟]看你怎么想,如果老往反方面想觉得肯定不可能,然后如果你往正面想那都是想得通的,而且阿波罗12号是不是假的啊?13号是不是假的啊?有那么多批次不能都是假的吧。 [ 2007-10-24 14:21:20 ]
[主持人]还有大量的有人质疑,阿波罗登月计划进展很神速,在一次实验中有几个宇航员烧死了,这么短的时间美国究竟用什么样的技术迅速调整状态让阿波罗实现登月呢?很多人都在质疑。其实这个实验从失败到吸取经验到再次发射成功也是顺理成章的吧? [ 2007-10-24 14:21:32 ]
[朱毅麟]这三个人在实验中牺牲了,他们三个就坐在阿波罗飞船里面,这时候实际上大部分前面的工作已经都做完了,只是火箭没有发射起飞,在上面做一些不点火的实验,模拟整个飞行过程,而突然起火也是意外事故。 [ 2007-10-24 14:21:54 ]
[朱毅麟]起火以后里面什么东西都没动,只是把里面的易燃品、非技术的衣服、布等改成阻燃性的,其他不影响。主要是在座舱里面把可燃物处理了一下。 [ 2007-10-24 14:22:11 ]
[主持人]那我们连线一下西昌发射卫星中心的记者,让我们来看一下。 [ 2007-10-24 14:22:20 ]
[主持人]刚才是孙彦新给我们发回的现场报道。 [ 2007-10-24 14:24:36 ]
[网友:云中漫步找雨点]朱研究员,辛苦了!请问我们的“嫦娥一号”是否是能够如期发射? [ 2007-10-24 14:24:47 ]
[网友爱你们]新世纪以来,世界上又掀起了一轮月球探测的热潮。美、俄在上世纪60、70年代曾经在月球探测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沉寂了30年以后,他们要重返月球。而欧洲、日本、印度、英国、德国,还有中国,都公布了自己的第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并已经开始实施。为什么世界各个航天大国都开始关注月球探测? [ 2007-10-24 14:25:08 ]
[主持人]朱老师在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通过一则小片了解一下人类的探月活动。 [ 2007-10-24 14:25:29 ]
[主持人]现在世界各个大国都开始关注探月的活动。 [ 2007-10-24 14:27:34 ]
[朱毅麟]以前最早在六、十十年代只有苏联和美国有航天技术的大国能够抢先登上月球,但是他们抢先登上月球也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 2007-10-24 14:27:45 ]
[朱毅麟]他们虽然都登上了月球,而且也探测了一些,但是科学上的结果,或者资源探测方面的结果是很少的,就拿美国来说,六次登月,12个人登上月球,就带回了380公斤的岩石,这些是一些科学成果,对后来研究月球上有什么资源、元素是有一些作用的。 [ 2007-10-24 14:28:02 ]
[朱毅麟]但是花几百个亿就拿这么一点应该说成果还是不大的,但是从技术上也不难否定是取得了一定的结果。 [ 2007-10-24 14:28:23 ]
[朱毅麟]从苏联无人探索上也有一定的成果,他是无人探测器月球着陆,取样回来,它取回的很少只有几百克,但是也能进行一些研究。 [ 2007-10-24 14:28:40 ]
[朱毅麟]至于大量的研究,比如月球表面成分、月球磁场当时还没有列入他们的探测计划。所以就早期来说,不是着眼于应用和科学,而是着眼于争霸。 [ 2007-10-24 14:29:13 ]
[朱毅麟]到20世纪末,也就是90年代的时候,美国人打了一个探测器,是它的星球大战的计划研究出的一些仪器,主要为军事服务用的。发射过程中是为了飞向慧星,去的过程中绕月球转了几圈,发现月球上可能有水,这个发现对全球来说都是很兴奋的事,最后美国对月球又重视了。 [ 2007-10-24 14:29:58 ]
[朱毅麟]所以在1998年,1994年打的一颗(还不是美国宇航局打的),后来美国宇航局就专门打了一颗“勘探者”的月球探测器,这个探测器技术上比较稳定,它探测了一年的左右,根据它探回来的数据表明在月球两极(环形山)底部可能有水,因为根据分析太阳照不到,那下面可能有水。当然也是一些计算,认为月球表面下蕴藏多少万吨的水冰,前途很乐观,但是这方面的根据还不是很足。 [ 2007-10-24 14:32:30 ]
[朱毅麟]但这引起了人们对月球的更大兴趣,如果月球上真的有水,那让人上去完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没有水人上去即使生存也是很困难的。 [ 2007-10-24 14:32:45 ]
[朱毅麟]者像中国、印度、日本、欧洲,也就是在航天梯队里面第二梯队的国家,第一梯队像美国、俄罗斯。第二梯队的国家在地球轨道卫星上也已经取得很多成果了。就航天技术本身有三大领域:一是人造卫星,主要为地球进行服务,通信、观测气象、海洋监测、地球资源勘探等等,最主要是为地球上人类生活服务;二是载人航天,就是为人能不能在太空生活进一步开展的活动,对中国来说我们已经在这两个领域里面取得不少成就,尤其是载人航天我们在世界上是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 [ 2007-10-24 14:33:53 ]
[朱毅麟]第三个领域我想我们也不能留下空白,在第一、二个领域取得成果后向第三个领域进军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就有专家和领导在研究相关问题。 [ 2007-10-24 14:34:12 ]
[朱毅麟]就其他国家而言他们也是在地球附近空间取得一定成果以后慢慢要向更远的空间发展,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 2007-10-24 14:34:21 ]
[陈虎]朱老师,咱们的网友对于您刚才所讲的这些第二梯队国家,特别是和我们相距比较近的,比如日本、印度这些国家他们的探月相关技术比较关注。 [ 2007-10-24 14:34:36 ]
[网友 刷刷喜]您能不能评价一下日本和印度在探月技术方面是什么水平?和我们比大概是什么样的呢? [ 2007-10-24 14:34:53 ]
[主持人]因为日本刚刚发射了女神号,大家也很关注了,尤其是它的一些自主创新的优势,和我们的嫦娥一号相比有哪些特点呢? [ 2007-10-24 14:35:06 ]
[朱毅麟]就拿我们这几个第二梯队的国家来说,在探月的问题上,应该说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是各有特长,研制上是差不多的。 [ 2007-10-24 14:36:51 ]
[朱毅麟]因为你要探测月球的话无非是月球的地形、地貌,月球成分、构成、有没有磁场、有没有水,也就是这些项目,这些项目大家都要探,技术上各有特点就是大家带的仪器不完全一样。 [ 2007-10-24 14:37:05 ]
[朱毅麟]比如日本的特点就是探测重力场,它比较关注月球的重力场,我们这次没有专门探测重力场,重力场也可以探测,可以关注月球轨道的变化来反演重力场的变化。日本专门带了测量重力场的仪器,我们还是普查。 [ 2007-10-24 14:37:22 ]
[陈虎]就是说咱们在月表的探测上咱们有咱们独特的东西? [ 2007-10-24 14:37:34 ]
[朱毅麟]我们在探测成分上有自己的特长,我们要探测14种成分,其他国家像美国可能就探测四种成分,另外我们测月壤(月球表面土壤),大家都会探测,因为月壤是覆盖月球表面的土壤,月壤探测的就是它的成分、温度变化,其中有一个月壤厚度,这一点我们也要进行测量,这也是一个新的内容。 [ 2007-10-24 14:38:10 ]
[主持人]朱老师,这两天我看到很多字眼聚焦在一种能源上叫氦三,据说这是可控的而且能够释放大量能量的资源,其他国家在氦三的研究上到达了什么样的水平呢?我们这次嫦娥一号登月是否也会对氦三进行一些研究呢? [ 2007-10-24 14:38:34 ]
[朱毅麟]氦三的研究是从阿波罗一号宇航员对月球表面带回的月球的岩石得来的,但是至于氦三在月球表面有多少还要进行观测,至于氦三是什么状态还要进行仔细探测。 [ 2007-10-24 14:38:45 ]
[朱毅麟]现在一下子提高到氦三能够作用可控能源的这块还是后面要进行研究的,我们国家在探测月壤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仪器可以发现是不是含有氦三。 [ 2007-10-24 14:38:56 ]
[朱毅麟]至于你所说的提炼氦三,还没有做到这一步,只是可能有些国家像一些比较先进的,像美国或者俄罗斯有些科学家在研究,将来如果氦三确实存在,而且值得开采的话在研究用什么方法进行提炼,还是在研究的阶段,这是一个漫长的研究过程,现在还没到达这一步。 [ 2007-10-24 14:39:10 ]
[陈虎]朱老师,在日本发射女神号之后当时也有日本媒体报道说日本的研究人员认为在相关研究方面日本落后于中国,他所说的是一个事实的情况吗? [ 2007-10-24 14:39:22 ]
[朱毅麟]落后和先进不可以概论,哪些方面日本比中国先进,哪些方面中国比日本先进,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就像我们谈航天技术,我们航天技术是比日本先进还是比日本落后个?只能具体说。 [ 2007-10-24 14:39:44 ]
[朱毅麟]比如我们国家的运载火箭在第二梯队里面是先进的,是领先水平的,其他方面比如印度的遥感水平是比较高的。而中国比如我们的气象卫星有的水平也挺高,有的已经进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网,可以正常作为业务应用的,比如我们的风云一号C气象卫星,已经被国际上承认是业务卫星,这就说明是很高水平的了。 [ 2007-10-24 14:40:10 ]
[朱毅麟]没有几个国家气象卫星能够纳入那个网,如果你的卫星仅仅处于实验阶段人家不可能用你,实验阶段可能断了、信号不灵了,但是我们风云一号卫星的气象水平还是很高的。 [ 2007-10-24 14:40:34 ]
[陈虎]如果就探月、登月的这些问题,第二梯队的国家和第一梯队的国家的差距大约有多大啊? [ 2007-10-24 14:40:44 ]
[朱毅麟]这就很难说了,你想想从探月的时间上来说差距比较大,都相差了二三十年,但是从水平来说,应该说可以感到,当年的水平和现在的水平从探测的角度来说,特别是从探测技术以及控制技术来说也已经差不多了。 [ 2007-10-24 14:41:18 ]
[主持人]其实可以想象,因为美国已经有人登上月球了。 [ 2007-10-24 14:41:28 ]
[陈虎]如果从登月的角度呢? [ 2007-10-24 14:41:38 ]
[朱毅麟]从登月的角度来说肯定是美国第一了。 [ 2007-10-24 14:41:50 ]
[网友 龙哮海]预祝嫦娥奔月成功。 [ 2007-10-24 14:42:01 ]
[主持人]还有很多网友发出了很多的祝福,我们知道嫦娥一号卫星能够在今天登月升天很多老一辈的科学家应该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您熟悉我们的首席探月科学家欧阳自远吗? [ 2007-10-24 14:42:15 ]
[朱毅麟]认识。 [ 2007-10-24 14:42:23 ]
[主持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片段,这是在今年5月份采访探月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时的一段视频。 [ 2007-10-24 14:42:34 ]
[资料片 欧阳自远]应该是在今年下半年我们可以实现发射的目标的。据我们国家的月球探测,从大的阶段来说有三个大阶段:一是探月;二是奔月;第三个阶段叫驻月,也可以是住月。 [ 2007-10-24 14:43:08 ]
[资料片 欧阳自远]第一个阶段是月球的探测,不载人的探测;第二个阶段是载人奔月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建立月球基地,人可以居住在里面,可以在月球上活动,这是三个大的阶段。 [ 2007-10-24 14:43:18 ]
[资料片 欧阳自远]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三个大阶段的头一个阶段——探月阶段。我们要分析月球的十几种元素的分布;包括矿物的分布;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厚度;要监测一下月球外面的空间环境。 [ 2007-10-24 14:43:30 ]
[资料片 欧阳自远]我们国家在1996年明确了要开展载人航天的活动,正因为我们技术能力不仅达到了可以发射卫星,甚至可以发射飞船载人上天的能力,再前进一步我们完全有能力做得要求更远距离的探测。 [ 2007-10-24 14:43:45 ]
[主持人]朱老师,刚才是我们在今年五月份采访欧阳自远老师的一段视频,我们知道要在这个领域有所建树的一些科技工作者肯定都要吃很多苦,经历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困难和挑战,那什么样的科技人员才能进入这样一个领域工作呢?他们和普通人有什么不同的潜质呢? [ 2007-10-24 14:44:09 ]
[朱毅麟]不要把航天技术神秘化,航天技术如果说比较特殊的话是一个综合性的领域,需要方方面面的技术人才,面很广。比如我所熟悉的人造卫星的研制,它包括的技术面就很广,包括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电源技术、结构、机械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都很需要。比是说天才或者神童才能进来。 [ 2007-10-24 14:44:24 ]
[主持人]您当年学什么专业的? [ 2007-10-24 14:44:32 ]
[朱毅麟]我最早学土木系的,学建筑的,后来学力学,58年以后就转入搞卫星了。现在能够进入航天技术的各方面的人才都有,现在搞无线电的也比较多,电子学、控制的方方面面的人才都有。 [ 2007-10-24 14:44:57 ]
[主持人]但起码要细心、严谨?这都是科学技术必须的? [ 2007-10-24 14:45:05 ]
[朱毅麟]航天的一个特点就是可靠性要求很高,它的特点就是这个产品是要上天的,如果出现问题无法挽救,不像地面的电视机、照相机,出了问题可以在地面修,哪怕是很庞大的设备都可以在地面进行修理。 [ 2007-10-24 14:45:27 ]
[朱毅麟]但是卫星这些东西一旦上了天出了问题就无法修了,等于你花了好几亿的人民币或者几年的心血都报废了,所以对这方面的要求很高。 [ 2007-10-24 14:45:45 ]
[朱毅麟]但是,一般通过工作、锻炼可以培养这种信心,反过来说任何工作都需要细心,不能说地面可以修就马马虎虎了,只是对航天来说更要求细心,因为是不可维修的,而且每一个航天器的研究投入很大,人力、财力的投入很多,经不起失败。 [ 2007-10-24 14:46:04 ]
[朱毅麟]至于这些人才,包括本科毕业的本科生、硕士生都可以进来,因为并不完全都是做一些很高端的工作,也有很具体的,包括经常做一些实验的人员也需要,做地面工作的人员也是需要的。 [ 2007-10-24 14:46:33 ]
[朱毅麟]不一定都是搞很高端的事情,因为航天技术是很综合的,需要方方面面的技术。 [ 2007-10-24 14:47:09 ]
[陈虎]如果从航天技术的比较来说,人的水平和数量应该是很重要的因素吧。那么作为我们国家航天领域这块的人才,如果说从数量和水准上大概在世界上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 [ 2007-10-24 14:47:43 ]
[朱毅麟]和世界各国比较? [ 2007-10-24 14:47:52 ]
[陈虎]对。 [ 2007-10-24 14:48:02 ]
[朱毅麟]和世界各国比较我认为并不比别人差,因为我也参加过多次国际会议,也和国外一些同行们进行交谈,也看过他们写的一些报告或者他们出的一些文章。我觉得我们有些研究水平并不比他们差。 [ 2007-10-24 14:48:20 ]
[主持人]应该说从人的角度来说我们和他们在一个水平上? [ 2007-10-24 14:48:29 ]
[朱毅麟]对,在一个水平上,只是说他们有些东西更先进一些,特别是在硬件上,以及基础性的元器件。 [ 2007-10-24 14:48:51 ]
[陈虎]那说到硬件上大家可能有一个感觉,就是航天的东西基本上都是需要大投入的,是钱堆出来的? [ 2007-10-24 14:49:03 ]
[朱毅麟]需要投入相当多的钱,这倒是真的。 [ 2007-10-24 14:49:10 ]
[网友 诱人女巫]我是西安的网友,我们这里的特产是红富士,我想带一个给嫦娥姐姐。 [ 2007-10-24 14:49:23 ]
[主持人]这里面可能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说一个苹果,或者一公斤的载荷如果从地球送到月球这个成本大概多少? [ 2007-10-24 14:49:36 ]
[朱毅麟]我估计按美国的水平,一般打一个地球轨道的探测器,一公斤是两三万美元,如果打到月球上是翻一番,大概是四五万美元。 [ 2007-10-24 14:52:12 ]
[朱毅麟]如果你开发了月球发现里面有很多资源,有铁、钛甚至氦三,但是你要算算人上去开采再提炼成本核算不核算。当然,现在的问题是有没有,多不多,值不值得开采,然后下一步再探讨我们去开采或者提炼甚至拿回到地球上来用合适不合适,是在那里建工厂好还是在这里建工厂好都要进行成本核算。 [ 2007-10-24 14:52:35 ]
[朱毅麟]至于拿一个苹果到月球上这个想法也是很好的(笑)。 [ 2007-10-24 14:52:42 ]
[主持人]我看网友在论坛上有很多争论,比如有人提出从航天技术实用化角度来考虑,如果把更多资金投入地球卫星上来发展可能得到的利益更多,而现在拿出资金投入到载人航天、探月方面从成本效益上来说合算不合算? [ 2007-10-24 14:52:55 ]
[朱毅麟]这要把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不要仅仅只看眼前三五年的时间,要看更长的时间,载人航天也好、探月也好,他对人类的影响是长远的,比如我举一个例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当时有什么经济效益啊,但是几百年以后整个美洲都发展起来了,比如我们现在看不到将来会不会移民月球,会不会移民行星,现在很难说,也许几百年以后就可行了。 [ 2007-10-24 14:53:30 ]
[朱毅麟]所以对航天来说要看战略性效益,看长远性效益。至于具体说发展载人航天,探月研究,比如我举一个38万公里以外的控制这就是很高的技术,将来可以推广到地面来用,现在近地的遥控可以了,那将来那么远都可以用的话,都可以推广到更远的地方来用于人民的生活。 [ 2007-10-24 14:53:48 ]
[主持人]前面报道连线。 [ 2007-10-24 14:54:04 ]
[记者]现在现场的情况怎么样呢? [ 2007-10-24 14:54:17 ]
[孙彦新]我现在坐在西昌卫星直控大厅里面,现在这些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卫星发射前的准备工作。 [ 2007-10-24 14:54:27 ]
[记者]您现在具体负责的工作是什么? [ 2007-10-24 14:54:35 ]
[孙彦新]我经常参加卫星发射的报道,对我来讲从卫星发射本身来讲我并没有感觉到它与其他卫星发射有什么不同。据我观察这些工作人员也与平常卫星发射工作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毫无疑问,这次发射受关注的程度更高,是我国首次探月卫星的发射,在外围能够感受到一些不同,比如我在来卫星发射直控大厅的路上看到外面有很多汽车往这边开过来,还有很多的游客。 [ 2007-10-24 14:55:06 ]
[记者]据说西昌今天早上突然降雨,发射的各项准备仍然按计划进行吗? [ 2007-10-24 14:55:16 ]
[孙彦新]今天清晨的时候一场降雨让很多人不免有些担心,但是这点毫无必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专家早就预报到了这场降雨,今天上午十点天气已经转晴,阳光已经露出来了,现在我可以在发射大厅的大屏幕上看到发射场蓝天白云的,没有下雨的影响了。 [ 2007-10-24 14:55:29 ]
[孙彦新]我也采访了一些气象专家,他们告诉我即使有小雨,也不会影响卫星发射,只要降雨量小于一毫米,地面风速少于每秒10米,瞬间风速小于每秒50米,没有台风和雷暴,卫星就可以发射。以前我参加的几次卫星发射有几次都是在雨中发射的,所以下小雨没有什么影响。 [ 2007-10-24 14:55:45 ]
[记者]长征三号甲加注燃料持续到了发射前的五分钟,这五分钟意味着什么呢? [ 2007-10-24 14:55:57 ]
[孙彦新]这是我们今天上午发回的报道,火箭第一、二级已经在早期完成了加注工作,液氢和液氧温度很低,这样的低温在常温下会迅速汽化,这种情况下加注就需要一边加注一边泄压,把汽化的汽体泄出来以后送到燃烧池里面燃烧,所以一边泄压一边补充加注,一直持续到发射前五分钟。 [ 2007-10-24 14:56:06 ]
[记者]那此前常规燃料的加注完成情况如何呢? [ 2007-10-24 14:56:18 ]
[孙彦新]完成得很好,误差只允许有几十公斤,这个难度很高,但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燃料加注才能了智能化的监测方式,他们已经很顺利地完成了这个燃料的加注工作。 [ 2007-10-24 14:56:34 ]
[记者]是不是说所有的一切已经意味着发射不可停止,必须按计划进行了? [ 2007-10-24 14:56:41 ]
[孙彦新]特别是低温燃料加注以后就预示着发射基本上几乎不可挽回了,如果真的要停止发射,那就要把低温燃料重泄回,如果加注低温燃料后还不发射的话那推迟可能就不是一、两天了。 [ 2007-10-24 14:56:52 ]
[主持人]陈老师,这是孙彦新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给我们发回的现场报道。 [ 2007-10-24 14:57:02 ]
[主持人]我们知道月球对大家来说都很神秘,所以很多网友都想了解一下月球,您能不能为我们网友介绍一下月球呢? [ 2007-10-24 14:57:59 ]
[陈虎]实际上月球在大家的一般概念中是充满诗意的了,比如从中国古代文人的诗词上看都会用很诗情画意的东西来描述月球,但是就今天来看它可能就是距离我们很近的天体了,可能对它的描述可以用一系列的数字表现出来。 [ 2007-10-24 14:58:24 ]
[陈虎]比如距离地球有多远,直径有多大,而且有许多说起来大家可能觉得很有意思的信息。比如你如果在地球上的跳高成绩是一米几的话,你在月球上跳高成绩比世界冠军还高。包括在月球上行走最好的行走方式可能是像袋鼠一样的跳跃式的行走。 [ 2007-10-24 14:58:40 ]
[陈虎]而在今天在探月和登月的角度来说大家关注更多的可能是月球可能为人类未来带来什么样的东西。 [ 2007-10-24 14:58:48 ]
[陈虎]比如刚才我们在讨论中涉及到的问题,月球上可能有丰富的资源的问题,这些资源很多对地球来说是一种稀有资源,但是在月球上可能就相当丰富,比如大家可能都会感觉到汽油价格上涨的压力,那么大家就会感到未来的能源我们依靠什么呢?大家可能会说石油再烧几十年、百十年就会烧光了,未来的能源在哪儿呢?就是核能,咱们现在用的是聚变反应,就是可控的原子反应,这又污染了一些东西,而大家现在就开始研究聚变反应,而聚变反应的能源像咱们所讲的氦三之类的,实际上月球可能在资源方面会给我们带来很多远景的东西,包括一些未来的月球移民、月球开发、月球基地的建立,甚至我们可以想象或许有朝一日到月球的旅行会成为大家最想望的、热门的旅游线路。 [ 2007-10-24 15:01:15 ]
[主持人]我们很多网友想亲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来参观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射呢?是不是有一部分观众可以进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现场? [ 2007-10-24 15:01:35 ]
[陈虎]现在有这种可能性了,如果你进入那个地方感受可能和电视上看到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有很多亲历过那个场面的记者给我们描述说“那绝对是一种超常的震撼”,因为它的噪音、振动给你的现场的震撼是你在其他任何情况下都想象不到的,而且你站在那样一个近距离,可能是几公里的距离上看到这么一个火箭拔地而起,冉冉升空的过程,那种感受确实是一种很难得的经历。 [ 2007-10-24 15:03:09 ]
[主持人]我们最早知道和嫦娥有关的是这个神话是吧?您是什么时候听说的? [ 2007-10-24 15:03:21 ]
[陈虎]这是很小的时候,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这是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到了,我也注意到很多网友讨论探月的问题,包括我也和一些网友有过直接的就这方面问题的交流,我发现网友很有意思,他们好像分成两类,一类是属于激情派的,畅想地球和月球未来如何如何,畅想我们神话传说中的场景和人物今天是不是已经可以造访他们了。  [ 2007-10-24 15:03:49 ]
[陈虎]还有一类网友是属于务实派的,他们可能更关心的是要想实现探月的话技术上需要什么,他们可能更关心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现在已经走到什么程度了,我们期待他在不久的将来走到什么程度,以及在实现这个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的投入是什么,我们和我们的邻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航天大国相比我们到底怎么样?实际上有一个个人的心态在里面,因为大家希望国家很快地富强起来,而作为航天领域可以说是现代科技的标志性的东西,大家很希望通过这个标志看到我们国家技术的快速进步,国家的迅速强盛。 [ 2007-10-24 15:04:49 ]
[主持人]不自觉地有种民族自豪感在里面。 [ 2007-10-24 15:04:59 ]
[陈虎]对,所以这时候大家对航天技术的关注程度就相当高,正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的载人航天,我们的探月工程就有了一个特别高的关注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在网上经常看到网友提问就会问到我们和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有多大等等。 [ 2007-10-24 15:05:51 ]
[主持人]想迅速在一天之内把这个差距缩小了。大家的心情可以理解,那我们想连线一下我们记者在远望号检测船上的最新消息。 [ 2007-10-24 15:06:02 ]
[记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您现在的位置在哪里? [ 2007-10-24 15:06:09 ]
[王玉山]我随着远望三号船在南太平洋的某海域(在赤道附近)。 [ 2007-10-24 15:06:18 ]
[记者]现在周围的情况怎么样?天气如何呢? [ 2007-10-24 15:06:25 ]
[王玉山]现在南太平洋正属于夏季,气侯比较湿润,天空中飘泊着朵朵白云,据船长介绍未来几天该海域的天气都比较好,能见度在10-15公里。 [ 2007-10-24 15:06:36 ]
[记者]咱们远洋观测船的主要任务是哪些? [ 2007-10-24 15:06:44 ]
[王玉山]远洋船的主要任务是远望号测量船在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任务主要是负责遥外测任务,同时承担卫星三次变轨,月球捕获轨道段及环月轨道段的探测任务。 [ 2007-10-24 15:07:49 ]
[记者]还有没有其他的检测点呢? [ 2007-10-24 15:07:57 ]
[王玉山]海上测控点主要有两个,都是从中国某码头出发的远望号测量船,一个是远望二号,一个是远望三号测量船,三号远望测量船作为指挥船。 [ 2007-10-24 15:08:07 ]
[记者]远望测控船的测控特点是什么为我们介绍一下吧? [ 2007-10-24 15:08:17 ]
[王玉山]主要是利用一些雷达、卫星等仪器设备对目标进行遥测,同时发送相应的指令和口令确保卫星整个运转比较正常。 [ 2007-10-24 15:08:26 ]
[记者]那这次测控与以往卫星发射监测有什么不同吗?如何应对新的数据变化要求? [ 2007-10-24 15:08:35 ]
[王玉山]这次嫦娥一号卫星海上测控和以往测控相比主要是在技术难度、复杂程度、工作强度上超过以往: [ 2007-10-24 15:08:57 ]
[王玉山]测控周期比较长,从第一次近地点变轨到月球捕获段每天有不少于十小时的跟踪时间,总测控时间长达12-14天,这样就对设备的可靠性和参试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 2007-10-24 15:09:07 ]
[王玉山]测控距离比较远,地球和月亮的距离比较远,所以测控技术属于深空测控范畴,测控距离比以往远了十倍左右; [ 2007-10-24 15:09:17 ]
[王玉山]测控要求比较高,在整个飞行过程中轨道的控制次数比较多,关键测控事件比较多,条件很苛刻,并且由于地-月-卫星等时空关系的原因要求每次变化都要确保成功; [ 2007-10-24 15:09:28 ]
[王玉山]四是测量海域比较广,与以往相比这次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在测量嫦娥一号卫星的时候要边机动边策动,要转战1000多海里; [ 2007-10-24 15:09:41 ]
[王玉山]工况设计很复杂,要考虑很多因素的影响;六是在测控软件上,测控软件首次在实战中实用了深空探测软件,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探月软件,许多轨道计算模型以往都从来没有涉及到过; [ 2007-10-24 15:10:35 ]
[王玉山]遥控采用远程监控、透明传输的模式,测量船具备了远距离指控任务。另外,测量的海域很复杂,位于三个礁岛区之间,对航行安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岛礁之间没有任何国际推荐航线,也没有更详细的航海资料,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比较陌生。 [ 2007-10-24 15:10:49 ]
[记者]既然有七个特点,那咱们的测控一共要持续多长时间呢? [ 2007-10-24 15:11:01 ]
[王玉山]测控具体的时间大概是从10月24日左右一直到11月7日。 [ 2007-10-24 15:11:12 ]
[记者]那在卫星发射之前远洋观测船都要做那些测控准备? [ 2007-10-24 15:11:40 ]
[王玉山]主要是确定很多的应急方案,我们也采访了相关的负责人,了解到他们大概制定了1000多项应急预案。另外因为航行的振动、温湿度、设备年限影响,船载设备容易发生故障,所以他们制定了包括测控、气象、船舶动力、航行和水电空调等在内的近千项应急预案,并且他们全部经过了演练和引证。 [ 2007-10-24 15:11:58 ]
[记者]那如何保证监控的正常呢? [ 2007-10-24 15:12:11 ]
[王玉山]为了保证监控正常他们让船体保证稳定,使用了减震器,另外对人员要求比较高,大概我们会提前很长的时间做好应急准备,人员的整体经过了岗位的考核、模拟和训练,进行了类似于实战的演练。所以说目前从设备到人员精神状态以及各种方案的制定上他们都做了比较周密的准备。 [ 2007-10-24 15:12:31 ]
[记者]那在卫星发射后还要监控哪几个部分,对于卫星发射成功与否观测船会提供哪些数据呢? [ 2007-10-24 15:12:41 ]
[王玉山]卫星发射发射几十分钟后我们在南太平洋的远望三号测量船上可以发现目标,雷达跟踪正常,卫星遥测正常的话证明我们初步捕获到目标,我们会测量到火箭二次关机,末速修正开始,火箭调整到位。 [ 2007-10-24 15:14:01 ]
[王玉山]最后一个很关键的环节就是我们唯一有一个远望三号测量船会测量到嫦娥一号卫星和长征三号火箭进行分离,也就意味着嫦娥一号卫星进入初始轨道,建立寻常姿态。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成功、顺利地进入地球轨道。 [ 2007-10-24 15:14:16 ]
[记者]王老师,一共要监控多长时间啊? [ 2007-10-24 15:15:00 ]
[王玉山]大概监控的时间是在20多天左右。 [ 2007-10-24 15:17:40 ]
[王玉山]对,发射段任务大概是在10月24日就能结束,接下来主要是围绕地球轨道的测试,另外有三次近地点变轨的关键测试,其中第四次近地点变轨将决定着嫦娥一号卫星能否进入月球轨道,也就是通俗意义上所说的嫦娥奔月能否真正实现,那次的变轨非常关键,那次的关键测控是由远望三号完成的。 [ 2007-10-24 15:18:06 ]
[记者]那您在船上的生活情况怎么样呢? [ 2007-10-24 15:18:14 ]
[王玉山]船上的生活很有特点,比如我们所说的通常意义上层是应该是向下数的,结果他是向上数的,而且水的资源是很宝贵的,没有到大洋的中心你不会知道水资源有多宝贵。 [ 2007-10-24 15:18:26 ]
[王玉山]另外船比较晃,对于初次登船的人会比较晕,他们经常说一言不发、二目无神、五脏翻腾、七上八下、久卧不起等特点。 [ 2007-10-24 15:18:36 ]
[王玉山]在船上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我们在船上可以实时地看到祖国的电视台,有自己的远望之声快报,有他们的文化节,包括入党仪式等等,文化生活很丰富,让人们感觉到大洋的航行并不很疲惫。 [ 2007-10-24 15:18:54 ]
[记者]依据大家的常识海上的风浪是比较大的,风浪对于监测数据有没有影响呢? [ 2007-10-24 15:19:02 ]
[王玉山]如果浪高在三到五米监测将无法完成,但是根据目前的天气状况判断,未来几天不会出现三级以上的风浪。 [ 2007-10-24 15:19:15 ]
[主持人]刚才是我的同事王玉山在远望号测量船上给我们发回的最新消息,很多网友这次嫦娥一号会搭载我们国家三十首歌曲,这是由中国音乐家协会评选出的,陈老师听说这事儿没有? [ 2007-10-24 15:19:23 ]
[陈虎]我听说搭载了30首歌曲,而且是很经典的歌曲? [ 2007-10-24 15:19:29 ]
[主持人]没错,都是我们国家著名词作家,著名歌唱演员演唱的。 [ 2007-10-24 15:19:41 ]
[网友]请问专家们,明天我们地球上什么时间才能听到这些振奋人心的歌曲,我们要以什么方式来收听? [ 2007-10-24 15:19:49 ]
[主持人]我觉得这个贴子很有意思。 [ 2007-10-24 15:19:55 ]
[陈虎]咱们是不是不管明天能不能收听,以什么方式,咱们现在是不是可以通过网络让网友收听到这些歌曲。 [ 2007-10-24 15:20:13 ]
[主持人]好的,我想和这位网友说的是你想在这里收听到月球上的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在这里先给你放一下这三十首歌曲,听听这三十首歌曲中非常好听的歌曲中的几首。 [ 2007-10-24 15:20:24 ]
[主持人]各位网友,现在来到演播室的嘉宾是国家航天局航天遥感论证中心副主任余涛博士,火箭技术专家王桁老师,欢迎二位。 [ 2007-10-24 16:06:53 ]
[网友]请问王老师,嫦娥一号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 2007-10-24 16:08:13 ]
[王桁]任何一个卫星都需要用一个工具把它送上去,这个工具就是运载火箭。“嫦娥一号”用的运载工具就叫做长征三号甲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是运载火箭家族里面的最小的一个。这个火箭的特点是可以发射高轨道的卫星,长征二号火箭只能发射围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卫星。但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轨道就比较高,所以我们国家的同步卫星都是长征三号甲这个家族系列火箭来发射的,它的特点是三级火箭。第一级和第二级和过去的长征系列的其他火箭是差不多的。 [ 2007-10-24 16:09:51 ]
[主持人]这个图片是长征三号甲火箭的宣传图片吗? [ 2007-10-24 16:10:18 ]
[王桁]是的,这就是三级。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火箭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它的第三级上,第三级最关键,因为使用的动力不一样,使用的动力主要是燃料和氧化剂不一样,主要是液态氢,因为氢氧发动机的效率特别高。 [ 2007-10-24 16:12:21 ]
[主持人]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其他火箭相比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呢? [ 2007-10-24 16:12:42 ]
[王桁]长征三号甲火箭和其他国家相比的话,应该是一个比较先进的火箭。长征三号甲相当于法国的阿里安三号火箭。长征三号乙火箭相当于法国的阿里安四号火箭。另外这个火箭的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因为第一次去探月,肯定会碰到很多复杂的问题。它要进行好几次变轨,所以问题非常的复杂,就需要一个很有效的火箭把它送上去。 [ 2007-10-24 16:14:08 ]
[主持人]咱们现在做这个工作?是不是说明我们对这个火箭很有信心呢? [ 2007-10-24 16:14:23 ]
[王桁]是的。 [ 2007-10-24 16:14:37 ]
[主持人]我听说您前两天刚回来,这个火箭的可靠程度是怎么样的呢? [ 2007-10-24 16:14:52 ]
[王桁]这个火箭是1994年4月8日第一次发射,到现在已经发射了15次了,没有一次失败的。在过去的发射当中,我们到了发射场以后,经过检查还是发现了很多问题的。 [ 2007-10-24 16:15:16 ]
[主持人]初期发现问题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 [ 2007-10-24 16:15:31 ]
[王桁]是的。如果我们工作做得更好,这个问题就应该更少一些了,现在问题越来越少,这一发火箭我们是非常重视的。在发射场就火箭本身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 2007-10-24 16:16:10 ]
[主持人]这种情况在咱们以前的工作当中有没有先例呢? [ 2007-10-24 16:16:25 ]
[王桁]我的印象中是零故障。 [ 2007-10-24 16:16:41 ]
[主持人]我们现在接到消息,前方正在加注液氢液氧低规燃料。您能具体说一下吗? [ 2007-10-24 16:17:07 ]
[王桁]总重量应该是200多吨,火箭的重量最大的部分是燃料,它不像飞机一样只加汽油就可以了。火箭燃料要带,氧化剂也要带,所以推进剂的量占了火箭的大部分。 [ 2007-10-24 16:18:29 ]
[主持人]这样三级的火箭,燃料应该加在哪一级呢? [ 2007-10-24 16:18:43 ]
[王桁]每一级都要加的。第一级、第二级工作完了以后,要甩掉这个燃料,它加的都是常规燃料。液氢液氧这种燃料是不可储存的,加了就要很快的使用,否则就会蒸发掉了。 [ 2007-10-24 16:19:08 ]
[主持人]咱们加注到第三级液氢液氧的时候温度应该是多少? [ 2007-10-24 16:19:24 ]
[王桁]液氢是零下253度,绝对零度是零下273度。那么液氧的温度是零下183度。 [ 2007-10-24 16:19:47 ]
[主持人]在第三级外面我们是否应该给它装一个保温的外套呢? [ 2007-10-24 16:20:02 ]
[王桁]是的,应该用绝热层把它包起来,否则液氢是存不住的,你有了这个保温的东西蒸发就很好了,如果没有液氢发动机是不能工作的。 [ 2007-10-24 16:20:30 ]
[主持人]能够掌握这种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的,在世界上有多少国家呢? [ 2007-10-24 16:20:47 ]
[王桁]最早掌握这个技术的是美国,后来是欧洲的一些国家。中国使用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是第三个。俄罗斯的火箭没有用液氢液氧发动机上过天,但是它的发展也很早,俄罗斯有一个很大的火箭曾经用过液氢液氧火箭,但是用了一次就不用了。 [ 2007-10-24 16:21:30 ]
[主持人]德国人冯•布劳恩在“V2”火箭的研制上起了一个很大的作用,下来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 2007-10-24 16:21:56 ]
[主持人]我们很多的网友想了解一下中国的火箭史。 [ 2007-10-24 16:22:10 ]
[王桁]中国的火箭史是从1956年10月8日开始的,中国成立了第一个研究火箭的机构。当时是在聂荣臻元帅领导下来做这项工作的。我们当时也是引进了苏联的一些技术,从仿制苏联的一些产品开始的。那么如何把火箭生产出来呢,当时还不会自己创新、自己设计一个新的火箭。后来由于两国关系的问题,苏联从中国撤走了专家,我们要继续发展自力更生的道路。 [ 2007-10-24 16:23:55 ]
[王桁]当时聂荣臻元帅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所以我们也是经历了很多的失败。当然失败没有关系,经过了我们自己的努力中国最终掌握了这项技术。火箭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的试验,暴露它的问题,从而解决它的问题。你把所有暴露的问题都解决了,这个火箭就成功了!我们从开始就是不懂这个道理,后来感觉火箭的研究、试验、验证等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手段。 [ 2007-10-24 16:24:56 ]
[主持人]没错,尤其是一点火、一升空的阶段,大家的心都被揪起来了。 [ 2007-10-24 16:25:19 ]
[王桁]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揪心好几年了,长三甲火箭我们经过了八年的研究才成功了。 [ 2007-10-24 16:25:36 ]
[主持人]我们最新研制的应该是大推力的长征五号火箭? [ 2007-10-24 16:25:52 ]
[王桁]是的。 [ 2007-10-24 16:26:04 ]
[主持人]那么对火箭发射能力的要求是什么样的量级呢? [ 2007-10-24 16:26:21 ]
[王桁]从美国人到月球上去的经验来讲,探月所用的火箭不是很大。我们长征三号甲火箭并不是一个最大的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同步轨道的运转能力是2.6吨,但是作为探月来讲已经足够了。如果探月到了第三期,运转火箭就要大一点,现在长征五号新一代大运载是可以完成的。如果要是人登月的话,起码要有三个人,所以应该有几千吨的推力了。 [ 2007-10-24 16:27:26 ]
[王桁]当然,将来技术是有变数的,因为现在轨道交汇的技术、空中对接的技术如果发展得很快的话,我们可以用小的长征五号这样的火箭,把一个一个模块送到天上去组装。组装以后可以组成一个大的东西,从地球轨道上载到月球上去。你要想在天上去组装的话,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国的技术现在不是很先进,也不能说我们以后就认准这条道组装了,但是大推力的火箭还是要组装的。 [ 2007-10-24 16:29:10 ]
[主持人]我国的发射史确实非常的不容易,下面让我们通过这个短片了解一下中国的火箭发展史。 [ 2007-10-24 16:29:36 ]
[主持人]网友问,美国的宇宙飞船可以捕获他们自己的卫星,那么美国是否有能力捕捉别国的卫星呢? [ 2007-10-24 16:30:41 ]
[王桁]能力是一回事,能否这样做是另外一回事。因为空间是和平的空间,我国历来就认为空间不能搞这些战争,所以这个事情是不允许的。 [ 2007-10-24 16:31:01 ]
[网友]我们国家现在也有能力向着月亮进发了,非常高兴。“嫦娥一号”到底有多快才能转轨飞向月亮,如何把握这个点呢,“嫦娥一号”点火的启动飞向是什么? [ 2007-10-24 16:32:30 ]
[王桁]就登月来讲,我们第一步是先把卫星打到一个小的椭圆轨道,近地点是200公里。但是它在200公里的地方速度大概是每秒12公里左右,它到了顶点的时候是51000公里,然后在这个椭圆轨道上,它把新上的火箭加速,等火箭下来的时候就不是200公里了,就是600公里了。然后再加速一下就到了24小时轨道了,那么它的高度就很高了。之后,再回来的时候再加速一次,那个轨道就是48小时的轨道了。之后再到近地点600公里的地方再加速一次,就可以直奔月球了。它就变成一个大椭圆轨道了,这个轨道如果画满的话,就是把地球和月球都包括在椭圆轨道里面了,这就是奔月轨道。但是这个轨道是不回来的,到了月球以后就变成了修正的月球轨道了。 [ 2007-10-24 16:34:02 ]
[主持人]这两吨多重的大部分是燃料,这些所谓的有效载荷就是仪器了,这些仪器都包括什么东西呢? [ 2007-10-24 16:35:37 ]
[余涛]刚才王老师讲得也非常清楚了,“嫦娥一号”到了月球以后我们要干什么呢?登月三步走,其中第一步就是想获得一些月球比较表面的东西,比如说月球表面的起伏是什么样子的。而且想要了解一下绝对的变化。 [ 2007-10-24 16:36:36 ]
[余涛]其次就是月球表层里面都有哪些化学元素,月球的表面是由哪些东西组成的。如果我们既知道它的表面形状了,也知道它的元素了,那么我们还想知道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到底是多少。比如说,我们想了解一下氦三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分布。 [ 2007-10-24 16:37:13 ]
[余涛]同时,宇宙空间的环境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这就是“嫦娥一号”这次的科学目标,围绕每个科学目标就要组织一批仪器,主要都是遥感仪器。 [ 2007-10-24 16:37:38 ]
[主持人]我国有一点点月亮上的土壤,是美国送给我们的。 [ 2007-10-24 16:37:59 ]
[余涛]我们首先要了解月亮的表面起伏,我们已经越过飞机的平台、飞艇的平台做过,月亮的地表起伏状态叫做DEM,它的观测原理非常的简单,比如说我们一只眼睛的时候看不了远近,但是我们用两只眼睛就可以看,这就叫做“视差”。但是用这么一个方法还是有一些问题的,毕竟我们也没有在地表设一些仪器,我们在地面上测量的时候可能加一些GPS。我们可以加一些激光器,通过时间把它和轨道的距离给算出来,随着卫星不断的走就可以打出一条线来。 [ 2007-10-24 16:41:14 ]
[余涛]实际上还有很多的方法,比如在地球上,可以横着扫出一条线,随着飞机的行动可以扫出一条带。通过这个方法,可以给出相互修正的绝对值,这是第一步我们了解一下地表是什么样子。 [ 2007-10-24 16:42:14 ]
[余涛]第二就是要了解它的成分,我们的仪器有高光谱,这是干涉型的,可以得到多个波段。这项技术在国外也是处于领导阶段的,从它的原理上讲是和传统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的。 [ 2007-10-24 16:43:04 ]
[余涛]另外一个就是把波段向它的更短的方法推,就是X射线和B射线。如果我们照某个目标想了解它有什么,就要先给一个圆,在表面需要被反射,这个反射不是随意的,跟它的成分有很大的关系。它有自己的特征谱线,我们的仪器就把这些东西记录下来,知道了它的成分。第三大类就是我们非常关心的钛、氦三等元素,我们想了解存在这种物质的壤土有多厚,这个时候就需要微波辐射剂,它是比较被动的。 [ 2007-10-24 16:43:50 ]
[余涛]同时,大家知道在月球表面是没有水的,而这个微波对水非常的敏感,所以在地球的表面一般来说我们做的时候,会有一个测量表面的信号。比如在北方非常干燥的地方,长城被沙子埋起来了,用微波技术就可以发现长城。那么在月球就可以测量出它表面有多少土了,而且土里有多少氦三也可以测量出来,这样就可以实现我们的科学目标了。 [ 2007-10-24 16:44:33 ]
[余涛]总的来讲,刚才我们说的仪器从波段上讲可以排队,波长最长的微波辐射剂,到它的可见光,然后看它有什么东西。其次到X射线和B射线,不断的进行测量,这就是我们大致最后形成的组合拳。从技术角度上讲,它的轨道不是很高,有200多公里。高程虽然不能达到厘米,但是到分米是没有问题的,对科学目标的实现是没有问题的。 [ 2007-10-24 16:45:02 ]
[主持人]能分辨到多大的程度呢? [ 2007-10-24 16:45:16 ]
[余涛]一般的讲,如果没有大气的影响,而且目标非常清晰的话,差不多在地面能够采多大样,它就可以分辨差不多那么大。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颜色很单调,很难区分,就分辨不了。真正能识别多大的目标可能和我们真正的空间采样也不是很一致,有的是可能会采这么大的样,有些东西可能比较大,但是我们不一定能看得到。 [ 2007-10-24 16:45:52 ]
[主持人]卫星围绕月球有效工作是一年,这一年中我们有没有可能会测绘出一张月图呢? [ 2007-10-24 16:46:12 ]
[余涛]对于阴影下的区域,由于技术手段的问题,我们的CCD相机比较困难,但是激光可以做,阳面的图可以做出来。所以说现在遥感技术无所不在,我个人理解,对于地球的观测是更难一些的。大气像一个毛玻璃,就算是天气非常的好,有的时候可能有很多别的原因,起伏、水、陆地等等不断的变化,动态范围比较大,可能怎么看都看不清楚。但是月亮没有大气、没有水、没有湖泊,是基本稳定的。所以用我们的已有的技术应该得到非常好的结果。 [ 2007-10-24 16:47:58 ]
[主持人]咱们探月遥感这块来说,实际上是可以用最少的钱把它完成吗? [ 2007-10-24 16:49:04 ]
[余涛]是这样的。 [ 2007-10-24 16:49:17 ]
[主持人]有网友问,在月球上那些深深浅浅的斑点,是湖泊吗? [ 2007-10-24 16:49:39 ]
[余涛]就是被陨石砸的一堆一堆的大坑。 [ 2007-10-24 16:49:50 ]
[网友]在探月的过程中,通讯距离非常远,在这个过程当中无线电、数据编码会不会被拉长呢? [ 2007-10-24 16:50:05 ]
[余涛]信号传输是30万公里,应该会有延迟。 [ 2007-10-24 16:51:23 ]
[主持人]这种通信问题是否也面临着一个技术难题呢? [ 2007-10-24 16:51:36 ]
[余涛]是的。这次采的这么多的数据,卫星除了为了四个科学目标以外,还有一个系统是作为数据系统的。可能要在里面进行一些相应的处理,然后把主要的结果传回来。 [ 2007-10-24 16:52:07 ]
[主持人]咱们从地球轨道到深空探月过程里面,面临的技术难题应该是什么呢?可能这里面有火箭的问题,也可能有通讯的问题,主要的技术难点是什么呢? [ 2007-10-24 16:52:40 ]
[余涛]从遥感来讲,我个人感觉能否把数据非常高质量的传输回来是一个问题,其次就是如何有效的处理数据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信息也是一个问题。这些数据实际上是一个信号,里面具体的一些物质成分和结果如何建立关系,也是目前整个科学界非常关注的一个繁衍问题。就是我们已经把探测手段放到月球表面看到了,这个信号回来了,那么看到的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比如说看上去有起伏,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它的量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进行一个分析研究,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 2007-10-24 16:53:32 ]
[王桁]我认为精确度和可靠性这两点是非常主要的。我们经常说在什么地方变轨,月球距离我们38万公里,月球在动,地球也在动,那么它存在一个窗口问题。你什么时候发射呢?这个时间是不能耽误太多的。我们这次有一个口号就是:准时发射、精确入轨!毕竟到了月球走到地月轨道的时候,有三次修正轨道的阶段。 [ 2007-10-24 16:54:22 ]
[王桁]其次就是整个系统要做得非常非常可靠,从地球到月球中间要有七次变轨、三个修正。任何一次如果稍微有一点误差,就更不要说不可靠了,这么多复杂的动作都必须要可靠的、精确的完成。所以走得越远,成功率越低,早期的探月计划成功率只有50%,尤其是将来到了火星以后这个问题更突出了。 [ 2007-10-24 16:54:59 ]
[主持人]网友问,两位专家对今天的发射可能不是很担心了。是不是有一个“刹车”的动作呢? [ 2007-10-24 16:55:33 ]
[王桁]我们是要给卫星不断的增强能量,到了宇宙以后是没有摩擦力的,所以“刹车”很重要。火箭要刹车的话,控制系统可以让火箭转个圈,通过姿态控制发动机,根据需要让它“刹车”减速工作。 [ 2007-10-24 16:56:11 ]
[主持人]王老师,您是火箭的专家,控制火箭的要求是否也相当的高呢? [ 2007-10-24 16:56:22 ]
[王桁]是的。火箭的控制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 2007-10-24 16:56:41 ]
[主持人]我感觉这种很好的火箭进行“刹车”是不是也很难呢? [ 2007-10-24 16:56:54 ]
[王桁]是的。小火箭的发动机可能也就十公分左右,大的发动机需要800吨的推力的。它有几种燃料,有一种是可储存的燃料,跟大火箭的原理是一样的。现在有很多的先进技术用的是离子火箭,也就是把燃料通过高温气化,然后通过电场把它喷出去,这种火箭的性能非常高,但是它的推力非常的小,有的时候就是零点几克。 [ 2007-10-24 16:59:55 ]
[主持人]我们现在要连线一下在西昌发射中心的记者白瑞雪。 [ 2007-10-24 17:01:12 ]
[白瑞雪]现在天空中有一些低云,但是总的来说是比较晴朗的,现在我身边有很多的媒体记者正在寻找最佳的拍摄位置,还有很多的老百姓也在等待看发射,但是现在发射架还没有打开,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长征三号甲火箭的真面目。我们现在都在半山腰的相对平坦的位置,方便发稿。 [ 2007-10-24 17:01:38 ]
[主持人]本次发射对于外面的观众是公开的,他们现在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 2007-10-24 17:01:52 ]
[白瑞雪]游客应该有一个专门的参观席,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很多航天界的朋友,这些来宾有的是在测控大厅,他们的参观位置是比较正规的了。 [ 2007-10-24 17:02:16 ]
[主持人]现场的管理情况如何呢? [ 2007-10-24 17:02:36 ]
[白瑞雪]现场的准备工作从前几天就已经开始了,西昌市的公路已经封死了,在发射场区2.5公里之内是不允许普通公众进入的,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毕竟火箭发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 2007-10-24 17:03:04 ]
[主持人]下午火箭加注燃料已经完成了,现在的情况如何呢? [ 2007-10-24 17:03:26 ]
[白瑞雪]现在是下午3点多,在4点多的时候柴油发动机就可以启动了,架子也会陆续的打开,进入最后的倒计时阶段了。 [ 2007-10-24 17:05:19 ]
[主持人]现在记者和观众的情绪如何呢?大家激动吗? [ 2007-10-24 17:05:31 ]
[白瑞雪]现在大家都非常期待着升空的一刻,这次我们新华社派出的现场报道记者一共是八名,其中七名都是参加过“神州六号”现场发射的记者了,这次“嫦娥一号”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我们都非常的期待。有很多当地的老百姓也是非常的想看发射,跟我们基本在一个位置,所以我的周围比较吵闹。现在发射场是位于一个山谷里面,火箭的发射架就是在小溪的右侧。能够在山谷里看发射还是第一次,所以感觉非常的新鲜。 [ 2007-10-24 17:06:26 ]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期待着“嫦娥一号”的发射成功!再见。 [ 2007-10-24 17:06:39 ]
[主持人]网友问,据说“嫦娥一号”要把每一寸土壤检测出来,是否可以找到阿姆斯特朗的脚印呢? [ 2007-10-24 17:06:57 ]
[余涛]这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看一个起伏,看一个成分。想要把脚印看清楚很难。 [ 2007-10-24 17:07:27 ]
[主持人]网友问,能否把“嫦娥一号”所拍摄的照片公布出来呢? [ 2007-10-24 17:07:43 ]
[余涛]我感觉作为一个科学成果是应该被大家共享的。可能大家看了照片以后,还是感觉咱们的星球比较五彩斑斓吧。 [ 2007-10-24 17:08:00 ]
[主持人]和美国拍摄的照片会有什么区别吗? [ 2007-10-24 17:08:34 ]
[余涛]我们这次为了科学目标是一些大区域的图片,在这些方面比较不太一样。我们分了很多的波段,每个波段就像一个层一样,可能每个波段看到的情况都不一样。 [ 2007-10-24 17:08:52 ]
[网友]影响卫星发射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呢?专家现在最关注的是哪一环节呢? [ 2007-10-24 17:09:05 ]
[王桁]我最关心的是卫星进入月球的轨道,可能在300多个小时以后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奔月”过程。 [ 2007-10-24 17:09:23 ]
[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关键点是哪几个呢? [ 2007-10-24 17:09:45 ]
[王桁]第一、星箭正常分离阶段。这个时候火箭的任务完成了,可能是在20几分钟以后了。如果是一个广播的话,你可以听到“星箭分离”这样的指令。第二、卫星自己回来调整姿态、自己检测。卫星出来以后,要找到太阳然后调整自己的姿态,把太阳能帆板赶紧展开这样才有能源。第三、卫星一次一次变轨。每一次变轨都是一个关键点,变轨的能力要够,另外变轨的方向也要对。 [ 2007-10-24 17:10:25 ]
[主持人]这些阶段一旦出现了问题,会失败吗? [ 2007-10-24 17:10:43 ]
[王桁]这就要看我们的测控应变能力,测控肯定会有一些应变的方案的,如果有一个阶段出了问题,但是它还是在这个轨道上走的,我们用什么办法去补救,到第二个阶段尽力的挽救。 [ 2007-10-24 17:11:30 ]
[网友]在这次“嫦娥一号”卫星飞行的整个过程能否一直保持通讯呢?“嫦娥一号”的控制系统在哪里呢?运行的安全性怎么样? [ 2007-10-24 17:12:02 ]
[王桁]我个人认为,保持同卫星时时刻刻都不间断的通讯,不一定能完全实现。比如说卫星跑到了月亮背后去了,可能就停止了,等到它出来的时候信号又出现了。 [ 2007-10-24 17:13:02 ]
[主持人]那么下一个关键点,是不是就是由地球轨道转向月球轨道呢? [ 2007-10-24 17:13:31 ]
[王桁]是的,下面的任务就是“刹车”阶段,之后就是仪器开机以后正常不正常了。 [ 2007-10-24 17:13:47 ]
[主持人]星上的遥测设备很关键吧? [ 2007-10-24 17:13:58 ]
[余涛]是的。我们“嫦娥一号”在上天前有很多必要的检测手段,比如说环境的模拟、振动试验等等,从成本上讲,同样一个功能可能在地面做一个模拟如果花10万块钱的话,如果搬到飞机上就需要100万块钱,那么到了卫星上就需要几千万块钱。所以“长寿命、高可靠”是我们卫星发射的主要原则。 [ 2007-10-24 17:14:46 ]
[主持人]这次“嫦娥一号”升空,搭载着30首歌曲,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 2007-10-24 17:15:16 ]
[余涛]这30首歌曲可以通过无线电的方式从上面传播到下面,我们可以用收音机来收听。GPS也是通过无线电传输的,从技术上讲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放了这么多歌曲在“嫦娥一号”上我感觉非常有意思,这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和精神面貌,所以大家都非常愿意放这些歌曲在上面。 [ 2007-10-24 17:16:10 ]
[主持人]“嫦娥一号”的后援团有多么强大呢?听说大量的地面工作者就已经开始了准备工作,两位专家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呢?第一场我们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两位专家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呢? [ 2007-10-24 17:17:03 ]
[王桁]把火箭做出来几乎是全国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提供了原材料、提供原件、提供产品。我们做火箭离不开这些人员,有搞推行剂的,有搞化工的,甚至有搞纺织的。卫星能发展反映了我国基本的实力,有这个基础,否则的话根本不可能成功。什么都是都到外国去买,是没有人肯卖给你的。所以我国的工业基础是非常强大的。 [ 2007-10-24 17:19:03 ]
[王桁]其次,整个发射过程。这个过程也动员了很多的力量,发射、卫星、观测都是一部分人,所以我们搞火箭的又有很多的分系统,火箭系统、观测系统、救援系统和回收系统等,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项目。所以每一次发射动员的力量都是非常大的,规模非常庞大。 [ 2007-10-24 17:20:00 ]
[主持人]从它研制到最后发射成功恐怕需要数以万计的人员参与了。 [ 2007-10-24 17:20:32 ]
[主持人]下面请看新华网记者俞玮的连线情况。 [ 2007-10-24 17:20:56 ]
[俞玮]北京飞控中心主任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最新的情况,这次“嫦娥一号”卫星的飞行时序表我们已经拿到了,今天下午6:05起飞,明天11:59变轨,26日17:41分变轨,11月1日10:25进行第一次中途修正,然后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的修正,11月5日11:25分进入近月制动,如果成功的话,我们就可以说这次“嫦娥一号”工程90%就已经成功了。 [ 2007-10-24 17:23:17 ]
[主持人]这次卫星的飞行周期比较长,我们做了哪些调控预案呢? [ 2007-10-24 17:23:30 ]
[俞玮]这次飞行的时间非常的长,要经过19种飞行模式,“嫦娥一号”重点测控的弧段也非常的多,我们必须要知道它在什么地方。这次影响“嫦娥一号”任务成败关键就是控制弧段多,今晚就进行入段控制。这次飞控中心应对措施的最大特点就是这次一共准备了148个应对处理,有94个都是应急处理程序,这对于飞控中心来说应该是与以往有所不同的。这次准备了28份的实施方案和一些文档之类的,从各方面保证“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 [ 2007-10-24 17:24:54 ]
[主持人]现在是北京时间17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进入了发射前的最后准备状态,我们和陈老师有关“嫦娥一号”的问题交流就暂告一段落,在我们把画面切到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前,我们此前采访了众多航天方面的专家祝福“嫦娥一号”。 [ 2007-10-24 17:25:18 ]
[王桁]祝“嫦娥一号”一路走好。 [ 2007-10-24 17:25:29 ]
[余涛]希望“嫦娥一号”能够成功。 [ 2007-10-24 17:25: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