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中国同欧盟的关系-科教合作

2015年03月10日 16:14:15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5年3月更新)

    其它领域合作  

    (一)能源合作

    1997年,双方建立能源工作组会议机制。2004年,双方签署和平利用核能研发合作协定。2005年,建立中欧能源交通战略对话机制,2011年11月举行第五次对话。2009年,双方先后签署《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财政协议》和《中欧清洁能源中心联合声明》。双方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反应堆计划(ITER)、氢能、燃料电池、生物燃料、风电、洁净煤、能效与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技术合作。2010年4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访华期间,设立在清华大学的中欧清洁能源中心正式揭牌。2012年5月,中欧高层能源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宣布建立中欧能源消费国战略伙伴关系。2013年11月,第六届中欧能源对话会在华举行,双方签署了《中欧能源安全联合声明》。

    (二)科技合作

    中欧科技合作始于1981年。1991年成立中欧科技合作工作组,1998年改名为“中欧科技合作指导委员会”,定期磋商合作政策和行动措施。1998年,双方签署《中欧科技合作协定》,2004年续签。2003年,中国同欧盟签署“伽利略计划”合作协定,成为第一个参加该计划的非欧盟国家。2009年,双方签署《中欧科技伙伴计划》。2010年,中欧签署关于特别鼓励中欧中小企业开展能源科研创新合作的联合声明,中方为此专门设立为期3年(2011-2013)、金额达1亿元人民币的“中欧中小企业节能减排专项基金”,用以支持双方中小企业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中国已参加欧盟科技框架下400多个项目,涉及能源、生物技术、农业、健康医学、自然资源、环境等诸多领域。2012年9月第十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宣布建立全面的年度创新合作对话。首轮对话于2013年11月在华举行。

    (三)气候变化合作

    2005年,中欧发表气候变化联合宣言,建立了气候变化伙伴关系。2006年,中欧气候变化工作组启动;同年,双方达成气候变化合作滚动工作计划,提出了气候变化影响与适应、清洁技术等诸多合作领域。双方在省级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制订、清洁发展机制能力建设及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合作。2010年4月,双方建立气候变化部长级对话。

    (四)城镇化合作

    2012年2月,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宣布成立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着重推动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2012年5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高层会议在布鲁塞尔举行,李克强副总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共同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2013年11月,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及中欧城市博览会在北京举行,双方签署了城市“结对子”协议。   

    (五)文教、青年合作

    2003年,中欧签署关于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联合声明。2010年10月,首届“中欧文化高峰论坛”在布鲁塞尔举行,有关论坛迄今已举行4届。

    2011年为“中欧青年交流年”,这是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联合举办的第一个主题年,也是中欧迄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文交流活动。2012年为“中欧文化对话年”,2012年2月“中欧文化对话年”开幕式在布鲁塞尔举行,11月,“中欧文化对话年”闭幕式在北京举行。

    2012年2月,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宣布建立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2012年4月,刘延东国务委员与欧盟委员会负责教育、文化、语言多样性及青年事务委员瓦西利乌在布鲁塞尔共同主持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并签署《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联合宣言》。2014年9月,双方在北京举行了该机制第二次会议。

    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2007年,中欧签署加强教育合作的联合声明,建立教育政策对话机制。2008年,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正式成立。2009年,中欧签署《语言合作联合声明》和《中欧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学院》财政协议。

    截至2014年初,中方已在欧盟28个成员国建立117所孔子学院和147个孔子课堂,中国高校已开齐欧盟全部24种官方语言课程。中国在欧盟国家的留学人员总数为24.29万人。2012年全年,欧盟国家共有3.54万人来华留学,占2012年来华留学人员总数的10.8%。

    此外,中欧在工业、农业、环保、质检、旅游、海关、金融、交通、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与合作。

 

【纠错】 [责任编辑: 李小雨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61274759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