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专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前景广阔

2015年10月30日 15:44:46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迪拜10月29日电专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前景广阔

  新华社记者李震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日前在阿布扎比表示,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多面临节能减排的国际性挑战,双方在可再生能源、荒漠农业、电动汽车等方面的互利共赢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他在阿联酋出席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第八届峰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通过国际间合作,联手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治理地球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是本届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为此,世界各国领导人还将于11月底在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继续与之相关的讨论。

  潘家华指出,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利益表现自然也有所差别。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一个碳排放大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种种努力,宣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与利益诉求。中国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积极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于节能减排的贡献已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

  “对于减缓气候变化,我们有明确的承诺,即在2030年以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中国还建立了(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我们承诺注入200亿元人民币资金,按目前的汇率甚至高于美国承诺向联合国绿色气候基金注资的30亿美元。”潘家华强调说,“要知道美国的人均GDP是中国的8倍,可见中国对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巨大贡献。”

  关于中阿合作,潘家华表示,阿联酋等海湾阿拉伯产油国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重要成员,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与中国的利益关切不同。从经济合作角度讲,中国可以与阿方签订长远的石油和天然气供销协议。这样既能有效保障阿方石油收益的稳定,又对保障中国石油供给安全、减少碳排放形成一种反哺。

  “除传统能源合作,中阿在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太阳能的利用方面,也有互补共赢的空间。”潘家华说,阿拉伯世界水资源短缺,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实施海水淡化,能够明显减少原油消耗和碳排放。阿拉伯国家大多地处沙漠地区,地表空间大且光照充足。而中国是光伏设备生产第一大国,其技术和产品在阿拉伯市场前景巨大。

  潘家华指出,中国宁夏等西北地区与阿拉伯国家地理和气候条件近似,利用光能和农业一体化已有成套技术且效果良好,在荒漠农业方面经验丰富。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农产品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规模化的荒漠农业技术在这里大有可为。

  “电动汽车方面也是一样,我到阿联酋很少看到街头有行人,汽车对于这里的人们是必需品,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有技术、有经验、有产能,只要政府层面加大推动力度,企业坚持‘走出去’战略,这也将是中阿合作的又一个新亮点。”

  潘家华呼吁中阿双方面在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时,尽快落实合作意向,包括制订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合作规划,以便携手为改善整个地球环境作出贡献。

  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第八届峰会25日至27日在阿布扎比举行,900多位政商学界人士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专家共同研讨,为应对全球经济挑战,积极寻求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纠错】 [责任编辑: 丁峰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6081116992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