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让“文学相知”带动中俄更广泛交流——访俄罗斯新闻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副署长格里戈里耶夫

2016年03月28日 19:00:00 来源: 新华社

  新华社莫斯科3月28日电  专访:让“文学相知”带动中俄更广泛交流——访俄罗斯新闻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副署长格里戈里耶夫

  新华社记者范伟国 吉黎

  俄罗斯联邦新闻出版与大众传媒署副署长弗拉基米尔·格里戈里耶夫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俄中两国媒体应着眼于创新发展,双方在电子媒体、图书出版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他倡导通过“文学相知”带动两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在中俄媒体论坛闭幕之际,格里戈里耶夫畅谈了中俄文学交流的悠久传统,提到普希金、托尔斯泰、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等这些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名字,他们的经典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罪与罚》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伴随了数代中国人的成长。

  俄罗斯人也同样品读了中国古典传世名著,如记述孔子思想的《论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以及老舍、鲁迅、茅盾等许多中国现代作家的作品。在格里戈里耶夫看来,“两国这些文学巨匠的译著是我们共同的文化财富,是我们的‘黄金储备’”。

  格里戈里耶夫认为,目前俄中双方在经济、政治等领域交往频密,未来仍将保持快速、高水平发展。越是如此,人文合作就越显重要,因为只有文化交流,才能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为两国世代友好打下坚实基础。他强调,在这方面,不仅媒体、文化单位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学的作用也显而易见。他说,文学是折射现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是社会价值观的体现。

  “今天我们自然不能躺在原有财富上睡大觉。两国人民更感兴趣的是反映两国现实生活的现当代作家作品。”格里戈里耶夫认为,这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2013年,中俄签署“中俄经典与现当代文学作品互译出版项目”合作备忘录,双方各翻译出版对方50部文学作品,入选书目大部分是两国现当代文学作品。2015年,双方决定扩大这一项目,将互译出版书目增至100部,其中既有文学作品,也包括文艺理论、历史、哲学类图书。目前,两国专家正就扩大入选作品范围进行研究。

  记者了解到,冯骥才的《一百个人的十年》一书前不久刚刚在俄出版,今年2月麦家的作品《暗算》和盛可以的作品《北妹》俄文版在俄上市。

  据格里戈里耶夫介绍,2014年以来俄罗斯已出版了老舍、铁凝、王蒙、张贤亮、余华、莫言等中国作家的作品,以及《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儒林外史》等中国经典名著的俄文版十余部。与此同时,在中国也有15名俄罗斯当代作家作品出版发行,包括奥利加·斯拉夫尼科娃的《脑残》、瓦列里·波波夫的作品集《第三次呼吸》和谢尔盖·叶辛的《模仿者》等。

  目前,两国的图书互译工作仍在加速进行。格里戈里耶夫强调,这些作品在中国和俄罗斯都很畅销。

  格里戈里耶夫说,在俄中人文合作框架下,双方已成功举办了数次作家论坛,中俄现当代文学的优秀代表汇聚北京和莫斯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对话,为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

  “读经典,品文化,促合作”。格里戈里耶夫相信,双方文学交流将有助于加强两国青年人的相互了解,“文学相知”可带动两国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纠错】 [责任编辑: 刘晓朋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相关稿件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00001118467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