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海外安保市场总额达百亿美元 中国企业试水“淘钻”

2016年05月27日 07:20: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准备不足险栽跟头

  “早两天或晚一天,我们都走不了”

  作为“后来者”,如何与风险打交道,一些中国企业是在吃过苦头之后才逐渐习得的。

  周晓飞此次重返伊拉克,为的是代表国内一家中资企业,去商谈一个大型项目的安保事宜。2014年6月,这个项目因恐怖组织“伊斯兰国”(IS)的向南推进而被迫停工,现在准备复工。

  时间倒转回两年前。在伊拉克北部一个大型项目施工的1000多名中国员工,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与臭名昭著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产生交集。那时“伊斯兰国”才刚刚为人所知,没人料到他们的南下攻势如此迅猛,几天前还听说他们盘踞在伊叙边境,几天后,他们的战线就已经推进了数百公里。等反应过来,项目上的人员已经来不及撤离,“伊斯兰国”与伊拉克政府军的交战区,阻断了从项目所在地撤往巴格达的路途。

  可以想象的恐慌情绪在蔓延,营地中的食物等储备也只够维持数周,一些一辈子也未想象过这种阵势的中国工人有些沉不住气了。有人闹起了情绪,在营地内喊口号向管理层施压,要求尽快撤离。

  1000多名中国工人的安危,也让国内焦心。怎么才能将这1000多人撤回中国?

  这家中资企业找到了伟之杰安保公司,希望协助实施撤离。接洽后,该公司和中资企业组成了危机应对小组,周晓飞和同事立刻申请了签证,与这家企业的领导一道,坐上了飞往伊拉克的航班。到达巴格达后的几天内,通过中国驻伊拉克使馆等机构努力协调,终于调来一架军用直升机,将周晓飞一行送抵被围困的施工营地。周晓飞记得,那一天是2014年6月18日。

  战事焦灼,危机四伏。要确认一条安全的撤离路线,并找到车辆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人员撤离,对于伊拉克方面而言,又是一个难题。经过多方协调和焦急的等待,撤离的消息终于传来。

  从中资企业项目营地到巴格达,只有约130公里路程,车队走了3个小时。整个行程中,周晓飞始终提心吊胆。

  撤离分两批进行。工人们坐着运兵车和装甲车,走的是伊拉克军方开辟的“最安全”的路线。但在车队途经之处,激烈交火后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一路上,周晓飞看到,检查站和碉堡悉数被毁,路边遗留下“成片成片”的弹壳堆。必经之路上的一座桥梁,一侧已经被完全炸毁,车队不得不紧靠着另一侧小心翼翼地通过。那个时候,哪怕只是远处的一声枪响,也可能使心绪不宁的工人发生难以控制的混乱甚至骚乱。

  6月27日,项目全体人员终于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就在第二天的2014年6月28日,“伊斯兰国”头目巴格达迪宣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建立“哈里发”(伊斯兰帝国)。“看新闻时发现,我们撤离中刚刚途经的区域,再次被IS占领了。”周晓飞心有余悸,“我们凑巧赶上了一个好时机。早两天或者晚一天,我们都走不了。”

  撤离是成功了,但在中国海外安保行业内,这件事成为一个典型案例。“关键是,这家中资企业事先没有建立与极高风险等级相对应的防范机制和措施。”中国海外安全与防卫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新平分析说。比如,这个项目在“人防”层面仅靠数十名伊拉克警察负责,每个当班时段只有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的安保力量,人力本来就不足;更严重的是,当IS攻入项目所在城市后,一些当地军警脱下制服,随时准备逃跑。

  今年4月周晓飞去伊拉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这个项目复工之前,针对上述缺陷向伊拉克方面提出安保措施方面的改进要求,包括人防、物防、技防、危机应对、撤离路线等措施都要到位。与伊拉克业主方的协商会议连轴转地进行,连用餐都是在会议室解决,好在谈判结果让周晓飞他们基本满意。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0197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