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 > > 正文

海外安保市场总额达百亿美元 中国企业试水“淘钻”

2016年05月27日 07:20:0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市场亟待规范监管

   “市场被炒得过热了”

  即便中国安保公司在海外开展的业务还比较单一,一些中资企业仍然愿意将一部分业务交给中国安保企业来做。

  “聘用外国安保企业是把双刃剑”,者美杰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表示,西方企业的优点是经验丰富,技术设备方面比较先进。但是,如果是油气等涉及国家利益的项目,有的企业担心会有“泄密”之虞。其次,在价格方面,“西方安保企业的服务价格比中国本土安保企业至少要高一倍”。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这些中资企业认为,在海外“还是自己人比较信得过”。

  周晓飞听说过这样的事例:在埃塞俄比亚,一个中资企业项目所在营地遭遇当地反政府组织“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袭击,守卫营地的100多名埃塞俄比亚当地军警,在与200多名反政府武装分子交战了半小时后,“发现自己打不过就撒腿跑了”。  

  希望让中国安保公司做安保的海外中资企业项目并不少,但问题是,市场上能够提供完备海外安保服务的公司并不多。中国海外安全与防卫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新平说:“目前,真正涉足海外安保业务的中国本土安保公司满打满算不到20家,真正在海外落地的公司最多也就10家左右。”

  在海外安保市场里,真正合格的“玩家”并不多,但市场却被炒热了,甚至是“过热”。

  者美杰认为,“炒热”市场的主要有两个群体。一种是专门“炒市场”的,有些机构和专家,乐于组织各种冠以“一带一路” “海外安保”等名头的论坛或排行榜,打造各种对接平台,鼓吹海外安保的“蛋糕”有多大。“不少机构就靠这个吃饭。”第二种是一哄而上“做市场”的,“有资质没资质的”都觊觎着海外安保这块蛋糕,想要挤进来分一块。

  “恶性竞争”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低价竞争、虚假宣传、托关系拿项目,这些都并不鲜见。有的公司并不具备安保资质,却以咨询公司的名义、以在海外临时注册公司或挂靠有资质的公司的方式,来争夺项目。”刘新平说。

  “没规矩、没门槛,谁都可以做,鱼龙混杂”,这是者美杰眼中的海外安保市场现状。“中国本土的安保企业现在是各走各的道、各唱各的调。一个个小舢板怎么比得过人家大航母呢?”者美杰反问道。

  有鉴于行业现状,刘新平提出了创建一个行业联盟,设立行业标准,整合海外安保行业的想法,“英国士瑞克保全公司就是由几家小公司整合起来的”。虽然每次和业内的人聊起这个想法都能获得不少赞同,但是刘新平觉得,真正要在业界整合各家公司的力量,却非常困难,因为“大家都想自己坐庄”。

  此外,有些问题仅靠企业和行业自身是解决不了的,还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用一个流行的说法就是,我们需要‘顶层设计’。”黎江说。从业界角度来看,需要政府有所作为的地方很多——引导、督促安保行业制定行业标准;在安保企业为相关人员办理护照、签证时给予支持;出台监管政策、填补监管空白、成立专门的行业监管机构,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等等。

  还有人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中国海外安保企业的发展。不过,黎江对这种说法有些不赞同。黎江认为,政府的作为也应该有界线。“什么叫扶持安保企业发展?是让国家分配给你项目,还是强制让海外中资企业购买多大比例的中国本土安保服务?如果是那样,无异于是要创造一个新的垄断市场”。

  刘新平也持与黎江同样的看法:“行业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市场来解决。”  

  黎江拿起桌上的一个水壶打比方:“现在行业内存在恶性竞争,就是因为大家都无序地挤在壶口,竞争当然激烈。”而未来比拼的,无非是看谁能够在行业里做得“够专”“够深”,“第一个进到壶肚子里的人,喝到的水自然会多。”

  中国本土海外安保企业要进到“壶肚子”里,要花多长时间?“3到5年。”虽然现状并不尽如人意,但者美杰对未来仍表示乐观。(陈婧)

   上一页 1 2 3 4  

【纠错】 [责任编辑: 钟玉岚 ]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54711290197631